華文網

井陘:56年前的“救命之恩”,延續半世紀的“兄弟情”

石家莊井陘礦區橫北村的王密生與井陘縣北正村的孫臘板,曾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好兄弟”。如今,孫臘板因病去世,孫王兩家的深厚親情還在延續。這一切的起因,源於56年前孫臘板有一次不小心觸電,

王密生的捨命相救。

56年前的救命之恩

1961年深秋的一天,14歲的王密生和同伴正在農田裡幹活,突然發現有人躺在水溝邊,口吐白沫,一動不動,手裡握著的一根電線還冒著藍色的火星。“有人觸電了!”王密生和同伴一邊大喊著一邊跑了過去。

王密生說,觸電的是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少年,手裡的電線無法挑開,想要救人,只有先砍斷電線。王密生讓同伴把農具墊在下麵,他用木把的鐵耙子拼命把電線剁斷,然後找來一塊木板,和同伴一起抬起觸電少年送到醫院。經過幾個小時的搶救,少年清醒過來,他的家人也趕到了醫院,這個時候王密生卻悄悄地離開了。

觸電少年正是井陘縣北正村的孫臘板。

事發當天,他在割草時不慎觸電暈倒,幸虧王密生及時相救。一個月後,孫臘板痊癒出院,四處打聽救命恩人。大年初二,孫臘板和母親在橫北村一位鄰居的引領下來到了王密生家中。孫臘板一進門就撲通跪在地上,連聲喊著:“救命恩人,謝謝你。”

孫臘板的母親提出兩家結成親戚,否則就讓兒子長跪不起。孫臘板和王密生兩人結拜為兄弟。那一年,兩人同是14歲,王密生月份大些,

做了哥哥,孫臘板則做了弟弟。

半個世紀的兄弟情

從此以後,王孫兩家逢家過節像親戚般來往,王密生和孫臘板更是親兄弟一樣互幫互助。

孫臘板家院子裡的蘋果、葡萄、梨熟透了,他會先挑大個兒的摘滿一柳筐,背著送到橫北村王密生家。後來孫臘板年紀大了,就讓兒子用自行車推著柳筐,自己在後面跟著送過去。3年困難時期,橫北村地少,王密生家糧食不夠吃,孫臘板每年都把自家收穫的玉米、穀子、山藥、胡蘿蔔送到王密生家,

貼補一家人的生活。

1964年,王密生入伍,到北京延慶縣當兵。王密生走後,孫臘板時常幫著王家幹些雜活。王密生很長時間沒回家,母親想念兒子,孫臘板打點好行李,帶著王母到北京探望王密生。

1974年,王密生退伍回村,要翻蓋幾間老屋。孫臘板每天清晨都趕到王家幫忙操持,啥活最累幹啥活。王密生說,自家房屋的一磚一瓦,

都有孫臘板的汗水。

王密生也像兄長一樣照顧著孫臘板。孫臘板家的電燈、吊扇、電視機的佈線都是王密生親手打理的。孫臘板一有頭痛腦熱,王密生就趕緊拎著食品去探望。2005年,孫臘板的兒子要結婚了,沒錢操辦婚事,王密生知道後,把家裡的僅存的8000元錢送到了孫家,幫他渡過了難關。

子孫接棒延續親情

50多年過去了,孫臘板和王密生都已從風華正茂的少年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但兩雙佈滿皺紋的雙手一直緊緊握在一起。2015年,孫臘板因病去世,王密生滿含熱淚親自送葬。

孫臘板在世時常常說:“救命之恩,我一輩子不能忘,我要用一輩子來回報這份救命之情。”王密生則時常握著孫臘板的手感慨地說:“我救過你的命,你也救過我的命,沒有你送的糧食和胡羅蔔,哪有我這條命啊。我們互相有恩!”現在,王密生時不時地會念叨起孫臘板,他為有過這麼一個“好兄弟”高興,感覺這一生過得很幸運、快樂。

現在,孫臘板的兒子拿起了父親的接力棒,繼續與王密生一家維持著親人般的互助往來。王密生說,他也希望兩家人的濃濃親情可以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但兩雙佈滿皺紋的雙手一直緊緊握在一起。2015年,孫臘板因病去世,王密生滿含熱淚親自送葬。

孫臘板在世時常常說:“救命之恩,我一輩子不能忘,我要用一輩子來回報這份救命之情。”王密生則時常握著孫臘板的手感慨地說:“我救過你的命,你也救過我的命,沒有你送的糧食和胡羅蔔,哪有我這條命啊。我們互相有恩!”現在,王密生時不時地會念叨起孫臘板,他為有過這麼一個“好兄弟”高興,感覺這一生過得很幸運、快樂。

現在,孫臘板的兒子拿起了父親的接力棒,繼續與王密生一家維持著親人般的互助往來。王密生說,他也希望兩家人的濃濃親情可以一代一代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