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賽罕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自全市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賽罕區立即行動,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打響了全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突擊戰、攻堅戰、持久戰。經過兩個多月的集中整治,

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轄區面貌發生了顯著改善。

工作亮點:

通過加強組織動員,壓實責任,動員全區幹部職工投身到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中

按照市委要求,賽罕區於1月6日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了由區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

區人大、政協主要領導任總督察,區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總指揮的賽罕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及執紀問責組、宣傳報導組、考核檢查組、督查督辦組、聯合執法組5個綜合工作組,無物業小區長效管理組、街景整治提升組、店鋪室內整治組3個專項工作組,同時對應全市環境衛生督導組,成立12個包聯組,由區委各常委牽頭,27個處級領導包聯,55個區屬部委辦局及人民團體參與各職能部門配合,
進駐11個鎮街道及金橋開發區,集中對轄區範圍內181條主次幹道小街巷、849個社區、16542家沿街店鋪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

按照“五有”、“十見”標準開展居民社區整治

針對全區554個無物業管理社區,按照“五有”“十見”標準(有安全防範、有設施維修、有綠化養護、有清掃保潔、有停車管理;門前見警、院面見潔、車輛見齊、路燈見明、樓門見鎖、樓道見白、草坪見綠、樓道燈見亮、院門見禁、停車見線),

對各住宅社區、樓院內的各類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截至目前,共有407個社區完成綜合整治,清理各類積存垃圾23.6萬噸,拆除各類違建4973處、10.2萬平方米。

先鋒社區私搭亂建整治中

多部門齊抓共管,合力開展市容市貌整治

賽罕區按照“管理範圍橫道邊、縱到底,

日常管理責權明晰、形成合力”的思路,明確了各單位在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範圍,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合力推進主次幹道小街巷環境衛生整治。截至目前,共清理各類違反市容管理條例行為10.4萬處,拆除各類違規看板匾1283塊、4309平方米,清理取締各類違規小廣告7.4萬處,噴刷清洗轄區捲簾門1.9萬處、15.1萬平方米,清理僵屍車368輛。

煥然一新的店鋪捲簾門

按照“五個一批”原則規範沿街店鋪衛生

我們按照“提升一批、改造一批、示範一批、取締一批”的原則,大力推進“五小”行業整治,重點在示範街、樣板街、城郊結合部的小餐館開展“廚房革命”,同時用好“青城食藥”APP平臺管理作用。截至目前,共檢查食品經營單位6002戶,整頓4436戶,責令停產停業1436戶,查封199戶,取締無證經營84戶,人民路“廚房革命”示範街基本打造完成。

通過“六個一批”建設解決如廁難

賽罕區按照“六個一批”思路,解決居民群眾如廁難問題。沿街單位開放一批,區屬機關單位(學校和涉密單位除外)衛生間全部對外開放,在沿街醒目位置安裝指示牌92個;全天候開放一批,轄區內達到全天候開放標準的餐飲、酒店、賓館等場所廁所開放163處;提升改造一批,轄區現有的44座公廁進行升級改造工作現已全面啟動;新建一批,按照每500米範圍有一處公廁的要求,我區將高標準建設167座多功能公廁,現已完成廁所選址144處(其中城市綜合體32處),3處具備進場施工條件;臨時應急擺放一批,在人流密集區擺放便捷廁所150座,安裝太陽能環保公廁70座,目前已基本完成;購買改造一批,在商業密集區購買租賃門店改造廁所30座,現已完成選址並啟動租賃購買工作。

全面實行“路長制”管理模式

將全區181條主次幹道和小街巷及周邊區域科學劃分為橫到邊、縱到底的路長責任區,由四級路長直接負責,臨街店鋪按照經營範圍由相關區職能主管部門和業主直接包聯。目前,此項工作已在全區鋪開,各街道已完成人員公示、制度上牆、人員培訓等工作,全區共確定340名“路長”,共發現問題213件,處理解決166件,“路長制”的作用初步顯現。

加大平房區邊死角征拆改造力度

我區將投資11.37億元(不含後期建設),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完善配套、同步建設;優先安置、拆改結合”的思路,消滅全區40處、1234戶、26.3萬平方米邊死角,並將拆除後的空地全部用來建設綠地、便民市場、停車場等便民和公共服務設施。2016年,我區已陸續啟動邊死角改造5處,完成簽訂協定205戶、1.1萬平方米。

加快公園綠地建設

全區共計畫建設22塊綠地及公園,總面積為1128.3畝,涉及拆遷409戶、6.88萬平方米,所需土地徵收資金約為5.13億元。目前,地塊勘察全部完成,已委託內蒙古和盛生態育林有限公司進行綠化園林方案設計。

長效管理:

做好環境衛生集中清理整治收尾工作

繼續做好個別未完成社區的環境衛生集中清理工作;集中清理整治城郊結合部、城中村衛生死角、積存垃圾;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延伸到有物業社區;對社區內難度較大的私搭亂建實施集中拆除;對完成環境衛生清理整治的社區開展回頭看。

推進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針對無物業管理社區環境衛生整治這一難題,將在集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積極引進物業管理團隊,按照“整治完成一個社區,物業進駐一個社區”的思路,將整治完畢的社區交給物業團隊管理,採取“政府補貼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居民繳費”的措施,力爭年內實現全區所有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深入推進“包聯”制度

繼續發揮12個包聯組處級領導和包聯單位的組織、協調、推動作用,深化“區委常委牽頭,處級領導負責,包聯單位包社區,包聯幹部包網格”的工作機制。結合路長制,按照各職能部門職責,針對存在的問題,有效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排查整治工作。

多角度加大督查力度

繼續強化39個市督察組、市指揮部整改問題清單的整改工作。形成區委、政府、指揮部督察部門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工作機制,運用電話網絡舉報、智慧賽罕、平安賽罕、城管通、社管通、無人機等全區各類平臺、技術手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強化“2日辦理”和問責機制,對於發現問題能辦理2日未辦理的,堅決移交區紀委啟動問責程式。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各單位年度實績考核,與領導幹部個人評定掛鉤。

建立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

按照“樓內樓外、社區內外、店內店外、城區內外”分塊管理的辦法,建立健全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胡海波)

整頓4436戶,責令停產停業1436戶,查封199戶,取締無證經營84戶,人民路“廚房革命”示範街基本打造完成。

通過“六個一批”建設解決如廁難

賽罕區按照“六個一批”思路,解決居民群眾如廁難問題。沿街單位開放一批,區屬機關單位(學校和涉密單位除外)衛生間全部對外開放,在沿街醒目位置安裝指示牌92個;全天候開放一批,轄區內達到全天候開放標準的餐飲、酒店、賓館等場所廁所開放163處;提升改造一批,轄區現有的44座公廁進行升級改造工作現已全面啟動;新建一批,按照每500米範圍有一處公廁的要求,我區將高標準建設167座多功能公廁,現已完成廁所選址144處(其中城市綜合體32處),3處具備進場施工條件;臨時應急擺放一批,在人流密集區擺放便捷廁所150座,安裝太陽能環保公廁70座,目前已基本完成;購買改造一批,在商業密集區購買租賃門店改造廁所30座,現已完成選址並啟動租賃購買工作。

全面實行“路長制”管理模式

將全區181條主次幹道和小街巷及周邊區域科學劃分為橫到邊、縱到底的路長責任區,由四級路長直接負責,臨街店鋪按照經營範圍由相關區職能主管部門和業主直接包聯。目前,此項工作已在全區鋪開,各街道已完成人員公示、制度上牆、人員培訓等工作,全區共確定340名“路長”,共發現問題213件,處理解決166件,“路長制”的作用初步顯現。

加大平房區邊死角征拆改造力度

我區將投資11.37億元(不含後期建設),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完善配套、同步建設;優先安置、拆改結合”的思路,消滅全區40處、1234戶、26.3萬平方米邊死角,並將拆除後的空地全部用來建設綠地、便民市場、停車場等便民和公共服務設施。2016年,我區已陸續啟動邊死角改造5處,完成簽訂協定205戶、1.1萬平方米。

加快公園綠地建設

全區共計畫建設22塊綠地及公園,總面積為1128.3畝,涉及拆遷409戶、6.88萬平方米,所需土地徵收資金約為5.13億元。目前,地塊勘察全部完成,已委託內蒙古和盛生態育林有限公司進行綠化園林方案設計。

長效管理:

做好環境衛生集中清理整治收尾工作

繼續做好個別未完成社區的環境衛生集中清理工作;集中清理整治城郊結合部、城中村衛生死角、積存垃圾;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延伸到有物業社區;對社區內難度較大的私搭亂建實施集中拆除;對完成環境衛生清理整治的社區開展回頭看。

推進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針對無物業管理社區環境衛生整治這一難題,將在集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積極引進物業管理團隊,按照“整治完成一個社區,物業進駐一個社區”的思路,將整治完畢的社區交給物業團隊管理,採取“政府補貼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居民繳費”的措施,力爭年內實現全區所有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深入推進“包聯”制度

繼續發揮12個包聯組處級領導和包聯單位的組織、協調、推動作用,深化“區委常委牽頭,處級領導負責,包聯單位包社區,包聯幹部包網格”的工作機制。結合路長制,按照各職能部門職責,針對存在的問題,有效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排查整治工作。

多角度加大督查力度

繼續強化39個市督察組、市指揮部整改問題清單的整改工作。形成區委、政府、指揮部督察部門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工作機制,運用電話網絡舉報、智慧賽罕、平安賽罕、城管通、社管通、無人機等全區各類平臺、技術手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強化“2日辦理”和問責機制,對於發現問題能辦理2日未辦理的,堅決移交區紀委啟動問責程式。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各單位年度實績考核,與領導幹部個人評定掛鉤。

建立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

按照“樓內樓外、社區內外、店內店外、城區內外”分塊管理的辦法,建立健全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胡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