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種騙術存在有一千餘年了,至今仍然有上當受騙的

話說科舉考試從唐朝開始直至清朝結束,期間有一千餘年之久。我們今天講的這個故事就是有關於科考的騙局。各位當然說了,科考結束到現在起碼也得有一百來年的歷史了,

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把科考換成高考,或者其他什麼重要類型的考試,道理都是一樣的。

眾所周知,科舉考試在古代那是極為重要的,但凡是主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出來巡遊,那都是人們眼光的聚集所在。當然騙子們也是蠢蠢欲動,不肯放棄這個絕佳的機會。更有甚者專門打聽是否有富家子弟想要投機取巧,混個科考名聲的。

因為買學這種騙局年年都有發生,

但是就算被騙的那一方,往往因為這等羞辱之事難以啟齒,造成後面上當的人一批批的重蹈覆轍。

那年恰逢一位周姓考官前來主考,下江南巡遊。不過他本人出了名的是“硬骨頭”,一向是公正不阿,絕不收受賄賂。但是就有這麼一位,自稱也姓周,

是周考官的侄子,近親,說自己保證有門路打通考官這個環節。大家都不信,他又說道:“我叔叔別看對外人剛正不阿,但是有一次悄悄對我說,只要有人當著他的面把錢遞上去,那麼考學這個事就十拿九穩了。只是啊,現在的人都不知道,或者不敢,所以我也收不到錢啊。”

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個姓趙的人士前來詢問,“我想為我兒子求個名聲,那我怎麼能獻錢呢?”這人就說:“你要親自去,

未免有些唐突。不如我去獻金,等到大人退堂之後,我就把偷偷寫好的紙條上交於他。上寫你兒是哪裡人士叫什名什。”姓趙的依舊不放心,那人拍了拍胸脯:“你又怕甚,我交完紙條看他表現,如果他答應,我就送上銀子,不答應,銀子在我手裡,我就交還於你,你還怕什麼。”

姓趙的又提出要當面觀看送禮環節,周姓人一口答應下來:“當然讓你看,大人的堂門門縫有一寸寬,

你從門外就能看到堂內,隨便你看,沒問題。”

姓趙的一見此人如此胸有成竹,就馬上寫了名帖,拿了二百兩銀子交與他。這一日,大人退堂了,周姓侄子急忙拉上姓趙的在堂外等候。周姓侄子又要了兩份“過堂銀”,美其名曰跑腿費。取了銀兩和名帖就溜進了大堂。

姓趙的在門外看的清清楚楚,只見大人依舊烏沙圓帽的正襟危坐。周侄子先拿了名帖畢恭畢敬的交到了大人的僕人手上,僕人轉手交到大人,大人看了兩眼,點了點頭,籠入袖中。又將包裝好的銀子呈上,僕人取了銀子,和大人一起走到內堂裡去。辦完事,周侄子急忙退到堂外。

姓趙的快步上前詢問,周侄子說:“事情都辦妥了,你看清了麼?”姓趙的說:“我看到了,他果然把銀子收了。”

兩人就出了大堂,姓趙的非要請姓周侄子吃飯,在飯間,周侄子說:“您兒子要是中了功名,可得一定要重重謝我。”姓趙喜不自勝,滿口答應下來。沒過幾日就科考了,然後放榜,果然沒有他兒子的名字,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這時再找姓周的,早就沒了人影。

古往今來,涉及到考試,總有各種騙局。這種騙局說起來也極為簡單,騙子滿口胡說八道,或偽造,或虛構,總之抬高自己名號,上當者大多以為騙子能力非凡,結交者都為有權有勢之人,金錢奉上,而騙子大多根本不認識,詐騙完跑路。所以這種詐騙法子,一千來年,沒有什麼創新還是依舊在騙人,而且還要騙下去。

兩人就出了大堂,姓趙的非要請姓周侄子吃飯,在飯間,周侄子說:“您兒子要是中了功名,可得一定要重重謝我。”姓趙喜不自勝,滿口答應下來。沒過幾日就科考了,然後放榜,果然沒有他兒子的名字,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這時再找姓周的,早就沒了人影。

古往今來,涉及到考試,總有各種騙局。這種騙局說起來也極為簡單,騙子滿口胡說八道,或偽造,或虛構,總之抬高自己名號,上當者大多以為騙子能力非凡,結交者都為有權有勢之人,金錢奉上,而騙子大多根本不認識,詐騙完跑路。所以這種詐騙法子,一千來年,沒有什麼創新還是依舊在騙人,而且還要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