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困境中的高知媽媽:既然無法兼顧所有,那麼就請放過自己

大家好,今天來推一篇舊文,首發於2016年10月29日,原文標題《“我看似擁有一切,卻兼顧不了事業和孩子” | 高知媽媽的福利與困境》,可能很多剛關注我們的新朋友,都還沒有讀過。

之所以今天再推這篇文章,

主要是因為,上一篇文章《孩兒他爹,我懂你的不容易》中,談到了這樣的觀點:

不僅女性受到了男權社會的不平等待遇,部分男性也正在遭受性別偏見,而相比於女性的可進可退,男性似乎選擇面更加狹窄,因為如果選擇回歸家庭做奶爸,他們會受到比女性更多的質疑和嘲諷,所以只能硬著頭皮拼事業。

因為之前有好幾篇文章,我都已經寫過社會中女性遭受的不公平,

所以上一篇文章中,就沒有怎麼渲染女性的不容易。這就導致,有些沒讀過以前文章的讀者,以為我沒有看到女性遭受的性別偏見。

甚至還有一位讀者,在朋友圈分享那篇文章的時候,被一個不認識的好友撕了十幾條,真是有點對不起她。

所以,為了觀點的完整性,我覺得,今天的文章和上一篇文章放在一起讀,會更好一點,也能減少誤解。

好了,大家讀文章吧,

有想法歡迎和我討論。

姑娘Z是一名兼職寫作的全職媽媽,孩子正值兩歲,先生從事金融業。幾年前,她從某國內top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後結婚生子。由於她一向支持對孩子親喂親養,索性做起了全職媽媽。

在此期間,她堅持母乳、凡事親為,家務、育兒都想做到完美無瑕。她不遺餘力地陪孩子讀書、玩耍,樂此不疲地帶他去博物館、藝術展、動物園,小心翼翼地將自己學到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底,

希望自己畢生所學都能夠讓教育投入有所回報。

每當發現寶寶有所進步,她都像升職加薪一樣興奮。她急需這種看得見的成果,來肯定自己的付出與努力。

她試圖以全身心享受這段特殊身份的生活,可是她初得嬌兒的喜悅,很快就被育兒工作的瑣碎和枯燥沖淡。

身旁人也不止一次在她耳邊發表“這麼好的學歷,卻在家帶孩子,太可惜太浪費”之類的評價。

最初,Z還能夠說服自己,堅信全職媽媽也是一份有價值的工作,但作為一個從小就能用好成績獲得讚賞和肯定的孩子,她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長期忍受沒有外界認可的事務。

她和很多“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對於自己身份和價值的認同,常常來自于外人的評價,

以及分數、收入等顯性的標籤。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Z心中對自我價值的思索和詰問從未停止,她不止一次地自問:我這個選擇究竟是否正確?我的學歷就這樣沒有轉化成經濟價值,究竟是否浪費?

每當深夜,Z喂完孩子,自己卻睡意全無時,她就將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寫出來。因為她心中並不篤定全職媽媽的價值在哪裡,她需要通過文字將自己的答案梳理出來。

慢慢的,她寫的東西開始有人看,儘管都是追索內心、尋找自我的文字,也有不少擁有相似經歷的媽媽表示共鳴。

後來一次機緣巧合,她獲得了一份工作,可以讓她在家陪伴孩子之余,通過寫作來與商業社會建立一絲連接。她有了收入,獲得了經濟方面的自我肯定,也得到了同事的支持和讀者的認可。

這讓她容光煥發,猶如上學期間獲得高分一般興奮,內心無比充實和坦蕩。她以為自己終於實現了自我發展與陪伴孩子的平衡。

不過,這種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她發現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急劇減少,儘管依舊在孩子身邊,也只能忙於工作、放任孩子自己玩。曾經的親子閱讀時光被嚴重壓縮,每日慣例的戶外時間也被無情削減,很多時候,孩子發現懇求媽媽陪玩無果後,只能默默搬一堆玩具自己玩,或者自言自語地讀故事書。

她一邊工作一邊內疚,卻依舊無法心安理得地放下電腦陪孩子玩一會兒。即使得空與孩子一起玩耍,她也總是心不在焉,牽念著還沒寫完的文章和還沒定下來的選題。

有一天,她看到一句話:“職場媽媽,你的名字叫做內疚”,她轉過頭看到安安靜靜自己玩的孩子,忽然愧從心生,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平衡好工作和家庭。雖然依舊在孩子身邊,但無可否認,她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遠了,孩子變得更願意和爸爸玩。

每當看著孩子熟睡時肉呼呼的小臉,Z心中都充滿了愧疚。一個人的時間預算終歸有限,花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多了,自然無法兼顧另一件事。

帶著內心的自責,和對自我追求的執念,她常常淩晨醒來寫作,只希望白天能夠心無旁騖地陪伴孩子。她十分清楚,自從當上媽媽那一刻起,自我發展、陪伴孩子、內心平和這三件事,她必須時時刻刻做出取捨。

要麼狠心專注工作,尋求育兒輔助;要麼放低事業目標,付出時間提供高品質陪伴;要麼犧牲休息時間,在疲憊中求得工作和孩子之間的平衡。

如今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對於媽媽的要求似乎總是那麼高:

你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學歷、資源換得獨立、收入和教育資源,你還需要做好一個溫柔體貼、永不疲倦的媽媽;你不能承認自己平衡不好事業和生活,因為那代表你懶惰、無能或不稱職;你應該有健美身材、精湛廚藝,還需要有三頭六臂懷抱嬰兒優雅走路,你必須同時做到have it all。

然而,究竟有多少女性做到兼顧一切呢?

高知媽媽面臨的“事業家庭平衡困境”並不少見,前有Facebook前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的《Lean in》,告訴媽媽們“全能女人是個神話,你需要放下自責感、接受自己不能have it all這個事實”;後有鋪天蓋地的媒體討論“高知女性做全職媽媽是否浪費”,並分出態度同樣鮮明的兩個陣營。

高知媽媽這一數量廣大的群體,她們所具有的獨特優勢(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經濟地位)被社會頻頻放大,而她們遭遇的困境卻鮮有人予以理解。

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有學歷、有知識、有收入、有地位,這種優勢已經足以讓孩子發展無虞、受益終身,看起來已經擁有了一切,你有什麼理由對現狀不安和不滿呢?

誠然,高知媽媽身為人母、人妻,這兩種角色會因為學歷的加持而在認知水準、學習能力、視野格局方面手握優勢,也會帶給孩子、丈夫和家庭不可忽視的福利。

但正因為她們看似擁有一切,所以她們給自己壓力更大、要求更高,她們被社會傳統準則推著往前走,盡力展現出事業順途、家人滿足、自己無愧的樣子,而在他人看不見的地方滿心自責,也從不敢大方承認自己很難平衡好事業和家庭。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想站在高知媽媽的角度,談談她們能帶給家庭的福利,並探查她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會面臨的困境。

誰是高知媽媽?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高知媽媽”的定義,因為如果僅僅用學歷來區分一位媽媽是否高知,有些顯得過於簡單粗暴。學歷的確是對於知識水準、學習能力的官方認可,大學以上學歷的人更有可能在思維、認知上有優勢,但依然有很多不具備學歷的媽媽擁有非凡的眼界、才能和思維格局。

所以,高知媽媽應該包含兩種人群:

第一, 擁有大學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或以上學歷的媽媽;

第二, 學歷可能不高,但樂於學習、勤於進取、不斷提升的媽媽。

第二種媽媽,可能每個人身邊都會有。

如果你讀過針對美國底層兒童命運的著作《涅槃還是沉淪》,就會發現很多出身底層媽媽卻有著中產主婦的思維方式、處事風格。

她們關心政治和時事,冷靜沉著、勤奮工作、善於思考,敢於對教育做出投資、努力改善生活環境。

即使經濟緊張、生活拮据,她們也會盡力用有限的條件創造出溫馨與美好,避免將壓力傳遞給孩子,始終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永不屈服的堅強精神應對逆境、鼓勵孩子,並幫助孩子面對困境時獲得強大的免疫力和修復力。

她們從不會在精神上沉淪,也不會消極認命,即使身處泥坑,也要讓自己和孩子開出一朵花,而不會以墮落回報生活的惡劣。根據這本書作者的跟蹤調查,這些母親的孩子都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

一位母親如果擁有較高的學歷,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沒能夠具備,也完全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從思維、行動上成為高知媽媽。

高知媽媽帶來的家庭福利

一名高知媽媽可以為孩子、丈夫帶來的福利,想必每個人都會有所設想。不過,中外研究者為了能夠精確測量這些福利,還是選取了學歷作為高知媽媽的衡量標準,以探究母親學歷對於孩子、家庭的影響。

高知媽媽帶給孩子的優勢

總的來說,高知媽媽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健康資本,將自身的優勢傳遞給孩子。

1)人力資本

所謂人力資本,即個人知識、技能等可以通過教育發展出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又可以通過工作來獲取經濟收入,從而實現資本化。

母親學歷與子女智商呈很高的相關性,而夫妻學歷不呈現這個傾向(Murnane, Maynard and Ohls, 1981)。一般來說,孩子幼年、童年時光普遍與媽媽相處時間更長,所以如果媽媽學歷高,那麼他們受到媽媽認知水準的影響更為深遠。

如果你讀過我們的文章《婚姻是強者的糖,不是弱者的藥 | 研究:普通家庭女孩如何實現人生跨越?》,那麼你就會知道,高學歷女性更容易與同樣高學歷男性結合,這不僅會帶來雙倍的經濟收入優勢,更有雙倍的高智商遺傳作用,自然也會使得孩子享受到先天基因遺傳福利。

除了高知媽媽給予孩子的先天智商遺傳,高知媽媽後天的教育經歷、知識水準、閱歷經驗都會在生活細節中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思維的發展。

由於高知媽媽更加傾向于陪伴孩子讀書、講故事,所以母親學歷還與兒童語言運用能力高度相關,這就為孩子的認知發展打下了基礎,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累積效應,幫助孩子在學業中發展得更好。

很多研究發現,父母的學歷,尤其是母親學歷對孩子的學業、職業發展有深遠的長期影響。

在美國一項2010年的研究中,學者利用為期40年的資料,選取了紐約市856名三年級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作為被試,在控制了家庭收入、孩子智商水準的基礎上,探究父母學歷對孩子未來成就的長期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高學歷父母,尤其是高知媽媽的孩子更容易擁有好成績,對未來學歷、職業追求態度更樂觀、抱負更高,而且行為問題較少、抑鬱風險更低,所以未來收入更高、失業率更低。

不過,高知媽媽對孩子未來成就的影響,其實是間接實現的。具體來說,有以下一系列影響機制:

第一, 高知媽媽更容易有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她們更喜歡追求更高學歷、熱愛讀書、勤勞工作,表現出很強的進取心並付諸行動。孩子會通過觀察、模仿來習得有益於發展的好習慣;

第二, 孩子有了好習慣帶來的積極學習體驗,這種體驗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信念、價值觀、自我認知,以及對學業、職業的理想抱負,並引發一連串進取性的實際行動。

雖然信念、價值觀、理想抱負在我們看來是很務虛的東西,但正是這種信念才能夠支撐孩子追求更高的目標,並讓孩子獲得對未來成功很關鍵的非認知能力;

第三, 父母對孩子的成就期待,與孩子未來的實際成就呈現正相關。高學歷父母更容易對孩子抱有高期待,但他們的高期待並非淩駕于孩子實際能力之上,而是基於孩子真實能力的理性期待。

他們平時更關注孩子,更容易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形成正確認識,從而讓孩子以更輕鬆的心態去達成目標。而很多學歷低、認知低的父母,則更容易對孩子形成脫離實際的過高期待,將重大壓力施加給孩子,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高知媽媽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人力資本傳遞給孩子呢?

總的來說,有以下幾步:

與高學歷男性結婚,獲得智商上的遺傳優勢;

花時間陪伴孩子閱讀、玩耍,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將自己對孩子的智力投入、時間投入轉化為孩子的認知能力;

追求進取、提升自我、認真工作,讓孩子模仿到良好習慣,發展出對自己的負責態度,以及更強的自我認知、成就信念和理想抱負,從而發展出非認知能力;

最後,還需要充分瞭解孩子的實際能力,形成對孩子未來成就的合理期待。

2)文化資本

在這裡,我們所認為的文化資本,即以孩子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去博物館、圖書館,參加音樂、藝術、體育等興趣班,參與社交項目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的視野、閱歷、經歷、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讓孩子通過旅行、發展愛好、參加有組織的活動來拓寬眼界、增長閱歷,是目前中產及以上家庭的必備專案,而廣大高知媽媽也樂此不疲地投入時間精力全力輔佐孩子。

3)社會資本

高知媽媽從自己的教育經歷、工作環境、社交網路中發展出的人脈、經驗和資源,能夠為孩子日後的發展提供貴人、導師、榜樣等巨大幫助。

如果要問有學歷的人比沒學歷的人優勢何在,那麼強大、廣泛的校友網路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顯然,擁有更多教育年限、更高學歷的媽媽,在這方面的優勢更強。

高學歷媽媽的朋友、同學、同事,也更有可能擁有高學歷,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某個學科發展出濃厚的興趣,這時高學歷媽媽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校友、人脈資源,為孩子尋找合適的領路人。

做一名高知媽媽,學歷也許並不是必備要素,但無可否認的是,一段高品質的教育經歷所能帶來的東西,遠遠不止知識、能力那麼簡單。

知識和能力完全可以通過用心、刻苦來習得,而大學教育所帶來的氣質上的改變,以及與之俱來的社會資本,其實是非常有利於下一代教育的。

還有研究指出,女性在生育之後如果繼續提高學歷,還可以提高下一個孩子的學業成績,體現學歷的進一步認知回報(Wolpin, 1994)。

我們常說的教育回報,除了體現在一個人受過教育以後的經濟回報,實際上還有與高異性結合的婚姻回報,以及隨之而來的有利於下一代的智商回報和社會資源回報。

這樣看來,一個女孩子通過努力獲取更高學歷,不僅為自己帶來豐厚回報,也會在後代教育享受更大天然優勢。

4)健康資本

眾多研究已經證明,母親學歷與孩子健康水準有非常大的關聯性。一項研究得到結論,在過去的40年中,世界上減少的一半兒童死亡率,都是得益于母親學歷水準的提高。

育齡女性教育時間增加一年,一個國家的兒童死亡率就會減少9.5%, 嬰兒出生低體重幾率減少10%,早產可能性降低6%。

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

高知女性更容易與高收入男性結合,從而家庭收入更高,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照料;

高學歷女性吸煙幾率比低學歷女性低30%,健康意識更強、生活習慣更好;

高學歷女性生育數量更少,孩子受到的關注更多、品質更高。

不過,高知媽媽對孩子健康的重視,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小心謹慎。很多中產主婦過於精細的育兒風格,會使她們太過呵護孩子,成為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直升機母親”,這反而容易讓孩子的健康更加脆弱、受挫折能力更低。

學歷、知識給女性帶來無數好處,但我們也需要警惕資訊負荷過高的負面影響。

怎樣拿捏好學識、閱歷的利用度,需要媽媽們時刻提醒自己,避免過於干涉孩子成長。

高知妻子有益丈夫健康

一項2002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男人的妻子學歷越高,這個男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的幾率更小,吸煙、缺乏鍛煉的可能性也更小。

另一項2009年的研究也表明,與高學歷女性結婚的男性,比與低學歷女性結婚的女性死亡率更低。

這其中的傳導機制,應該也不難理解。

正如高學歷媽媽重視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她們也更為關注丈夫的身心健康,也有足夠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為家人提供健康保護。

其次,高知妻子更加明白和諧家庭環境的重要性,這不僅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丈夫也能獲得愉悅心情。

所以說,聰明的妻子拯救男人。那些認為娶到高學歷妻子更容易離婚的男性,也是時候該革新觀念了。

至此,我們陳列了高知媽媽能夠帶給孩子、家庭的福利,但即使她們的學歷、收入、資源、閱歷和格局可以帶來這麼多好處,一名高知媽媽就真的have it all了嗎?

其實不然,無論在家全職還是職場拼殺,高知媽媽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她們心中的苦衷常常難以言說。這些苦衷既來自於事業與家庭的摩擦,也有對於孩子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取捨。

當一位優秀的女性做了媽媽,她會發現有越來越多事情不再由她親自掌控,工作與孩子對她精力和時間的搶奪,往往讓她筋疲力盡、滿心愧疚。

高知媽媽的兩難困境

每一位有孩子、有工作的媽媽都會遇到難以兼顧的困境,但這在高知媽媽身上尤為明顯。因為,高知媽媽不同于低學歷媽媽的自身特點,決定她們更容易在這種取捨困境中受到傷害。

高知媽媽的特點

就像文章開頭故事中的Z姑娘,很多高知媽媽從小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

她們自我要求高,在事業上追求更高目標、更高職位,並十分樂於為之投入時間和精力。

在家庭中,她們希望最大程度上陪伴孩子、關懷家人,盡可能親力親為來使自己與孩子、丈夫關係更加親密。

對於自己,她們又足夠狠心,不僅要求自己廚藝精湛,還要身形健美、談吐睿智、舉止優雅,進修、健身、閱讀、寫作,以及藝術、音樂、體育等各類愛好都在她們的日程表中。

對於育兒,她們往往也容易抱有完美主義。

從孩子未出世時,她們就開始為其制定未來發展規劃,積極學習育兒知識、教育理論。

孩子出生後,她們將自己所學所思付諸實踐,親子閱讀、雙語啟蒙、藝術薰陶一項不落,為進口奶粉、早教培訓、益智玩具剁起手來眼都不眨。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她們便給自己的育兒清單中加入興趣班、情商班、奧數課和各類社交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軟硬技能。

她們不僅希望孩子也從小學霸,更期待孩子日後比自己更強,獲得更高層次的職業聲望與社會地位。於是,在教育中投入金錢、時間、資源和精力,她們在所不惜。

高知媽媽的兩難困境

不過,高知媽媽們對自我發展、事業精進的高度要求,和親密育兒、陪伴教育所需的大量時間、耐心、精力,往往會發生難以調和的碰撞。

當事業和孩子給媽媽們拋出二選一的難題,有的人毅然選擇回歸家庭、步入全職媽媽行列;有的人將育兒事務選擇性外包,轉頭紮進職業理想為之奮鬥。更多的媽媽,則是在嘗試兩者的兼顧中疲憊與自責。

相比學歷和追求不太高的媽媽,高知媽媽成為全職媽媽後,更有可能缺乏一份心安理得。

她們會因為自己沒有職業、收入和社會認可而惶惶不安,也會因為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育兒瑣事深感受挫。

她們既想儘快回到職場、尋找自信,又無法割捨孩子,放棄親自教育的責任。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少高知全職媽媽過得並不快樂。

而同時,職場媽媽們為失去的親子時光自責無比,又不甘心放棄對職業高度的追求。在美國,有44%的全職媽媽期待回到職場,47%的職場媽媽認為如果回歸家庭會更快樂。

兩者都互相羡慕,卻又因為各種原因難以改變現狀。這中間,好像誰都沒有在事業和家庭中找到完美平衡。

沒錯,女人就是這樣一個易糾結、易反悔的群體,媽媽更是潛藏母性與自我意識雙雙爆發的動物。

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註定生育、哺乳、照料嬰兒是女人難以逃脫的責任。即使另一半能夠在家務和育兒上給予充分支援,育兒這件事也永遠無法做到50-50的責任平分。

即使我們可以利用金錢買到優質的育兒服務,但再熱愛事業的媽媽也無法抵禦孩子的神奇引力。

擁有事業的高知媽媽們每天給自己打著雞血,鼓勵自己“只要再付出多一點,就可以做到have it all”。

網路上、媒體中各種文章和大V也在不約而同地告訴高知女性們,成功的女性都可以做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做不到只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可是,有多少普通的高知媽媽為雞湯買了賬,卻發現實現平衡真的很難呢?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是一名因追求事業而內心愧疚的媽媽。

為了加快寫作速度,我不得不一次次在孩子央求陪玩時抱歉地拒絕,留他在我身邊寂寞地獨自玩耍。工作中獲得的一點進步,就像是一劑精神鴉☆禁☆片,讓焦慮內疚的我得到一絲安慰和興奮。

但我每每看到孩子略顯寂寥的神情,一股強大的負罪感又襲上心頭,讓我不停捫心自問:自我發展與孩子成長,究竟要怎樣才能一併兼顧?

我查閱到很多研究資料,發現職場媽媽自身追求提升、勤奮工作,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她們的孩子並不會在認知、學業和行為上受到負面影響。

而且,我也看到,科學家們一次次告訴歉疚的媽媽們,全職媽媽的全天候陪伴,實際上並不會為孩子增加多少能力提升,對孩子未來影響更重要的,其實是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收入、學歷、職業)。

只要家庭的各種資源足夠,孩子的發展是不會因為媽媽的工作而受到負面影響,職業媽媽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擁有更高的學歷和收入。

但後來我又發現,研究所證實的“沒有負面影響”,準確來說是媽媽們犧牲自己的睡眠和閒暇時光換來的。

她們為了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保證高品質親子時光,就將學習、工作等自我提升專案放在原本應該睡覺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時間並沒有過分減少,因此也就沒有太影響到孩子成長。

不言自喻,如果一位媽媽真的忙到完全忽略了孩子,那麼孩子的發展依然是會受到傷害的。

這樣看來,“職場媽媽的孩子發展不會受到影響”這個事實,是有前提條件的。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她們真正做到了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因為所謂平衡,應該是指事業順利前進、孩子快樂滿意、家庭和諧穩定,同時自我愉悅平和。

身心疲憊的媽媽可能在事業和孩子中找到了一個支撐點,但她們只能委屈自己,內心也並沒有實現愉悅平和。

在這表面的平衡,在她們自己這一端是失衡的。

在一次偶然查閱資料的時候,我讀到美國普利斯頓大學,伍德諾·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院長Anne-Marie Slaughter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文章《Why women still can ’t have it all》,這篇文章在發表之後獲得了全世界數百萬的閱讀量,激起社會各界對女性平衡困境的討論。

文章作者Anne-Marie Slaughter本身就是一位在事業上取得了相當成就的女性,她身上的標籤有CEO、大學教授、國際律師、政治家,曾在國務院為希拉蕊工作,兩年後由於需要照顧兩個青春期兒子而辭去該職。

她頗具聲望,是年輕一代職業女性的偶像,她的丈夫也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但他為妻子的事業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寬容,以至於兩個兒子需要幫助和關懷時,會優先選擇爸爸。

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成功擁有了一切、平衡了一切的女性,告訴全世界“女性並不能兼顧所有”。

對於社會上“一味告訴女性可以兼顧一切”的觀點,她在文中提出了反駁,認為女權主義者向年輕女性兜售了一種遙不可及的謊言。

因為在現今的社會經濟結構下,從事大部分工作的女性,幾乎不可能同時兼顧到成功的職業生涯、圓滿的家庭生活以及內在平和的自己。

當然,這並不是鼓勵女性放棄對自我的追求,只是告訴廣大為此鬱悶的女性:你需要重新考慮事業、家庭、自身的優先順序,而且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都不應該受到社會的責備。

我們絕對鼓勵女性在職場“向前一步”,但並非在殘酷的男權世界裡,以男性拼殺的職場規則要求自己。

在某些傳統僵化的社會、文化、政治、職場準則還未改變前,身負家庭責任的女性“向前一步”往往要付出更多、走得更難,因為男性至少有全職太太幫助料理家庭,職業女性則有逃脫不掉的家庭和育兒事務。

向前一步之前,你得後退一步,真正考慮全力追求兼顧一切的可能代價。

我瞬間明白,我自己苦苦求索的工作、孩子、自我三點平衡,其實是不可能達到的。

如果繼續在強求平衡中逼迫自己,太多高知媽媽都會過得焦慮而鬱悶,在追求職業深度和廣度的過程中,母性本能是致命的弱點。

我們需要接受一個事實:You can have it all, but not at once(你可以搞定一切,但並非同時擁有)。

每一個決定都要付出機會成本,在事業家庭平衡這個話題下,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解決所有人的困境。對於為此憂心的高知媽媽們,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出選擇,那麼請接受自己很難同時兼顧所有這一事實,停止過分要求自己。

誠然,我們的社會準則、世俗眼光和職場規則,還無法寬容地理解女性做出的選擇,回歸家庭或專注事業可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道德評判。

但我們至少可以學著心平氣和地放自己一條生路,承認全面兼顧很難,接受自己的情緒、適度尋求外界幫助,並減少因自己的決定而產生的遺憾和愧疚。

結語

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培養路徑,以及怎樣在事業與家庭中做好權衡,這些選擇背後都要付出機會成本,只看你最想要什麼。

在孩子培養路徑,和其他給予科學研究的文章中,我們可以足夠自信地向大家提供明確的答案,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卻無法如此篤定,只因媽媽們面臨的,是一個需要拷問內心的抉擇。

這個社會本就不平等,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受到的質疑、詰難都是不平等的體現。

倘若有一天,沒人會因為女強人回歸家庭而詫異不已,也沒人會因為女同事疏于家庭、專注事業而產生鄙夷,更沒有哪個媽媽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產生不適情緒,那麼我們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才算是達到了新的平衡點。

當然,這一天的實現恐怕還很遠,還有很多優秀的女性在為此做出卓絕努力。就我們自身來說,目前唯一能讓自己舒服一點的做法,就是大方接受事業家庭可能兩難全的事實,勇敢坦蕩地追求自己想要的。

全職媽媽值得社會尊重,職場媽媽也應該得到理解。

更重要的,還是請媽媽們真正放過自己,與自己和解。

她寫的東西開始有人看,儘管都是追索內心、尋找自我的文字,也有不少擁有相似經歷的媽媽表示共鳴。

後來一次機緣巧合,她獲得了一份工作,可以讓她在家陪伴孩子之余,通過寫作來與商業社會建立一絲連接。她有了收入,獲得了經濟方面的自我肯定,也得到了同事的支持和讀者的認可。

這讓她容光煥發,猶如上學期間獲得高分一般興奮,內心無比充實和坦蕩。她以為自己終於實現了自我發展與陪伴孩子的平衡。

不過,這種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她發現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急劇減少,儘管依舊在孩子身邊,也只能忙於工作、放任孩子自己玩。曾經的親子閱讀時光被嚴重壓縮,每日慣例的戶外時間也被無情削減,很多時候,孩子發現懇求媽媽陪玩無果後,只能默默搬一堆玩具自己玩,或者自言自語地讀故事書。

她一邊工作一邊內疚,卻依舊無法心安理得地放下電腦陪孩子玩一會兒。即使得空與孩子一起玩耍,她也總是心不在焉,牽念著還沒寫完的文章和還沒定下來的選題。

有一天,她看到一句話:“職場媽媽,你的名字叫做內疚”,她轉過頭看到安安靜靜自己玩的孩子,忽然愧從心生,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平衡好工作和家庭。雖然依舊在孩子身邊,但無可否認,她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遠了,孩子變得更願意和爸爸玩。

每當看著孩子熟睡時肉呼呼的小臉,Z心中都充滿了愧疚。一個人的時間預算終歸有限,花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多了,自然無法兼顧另一件事。

帶著內心的自責,和對自我追求的執念,她常常淩晨醒來寫作,只希望白天能夠心無旁騖地陪伴孩子。她十分清楚,自從當上媽媽那一刻起,自我發展、陪伴孩子、內心平和這三件事,她必須時時刻刻做出取捨。

要麼狠心專注工作,尋求育兒輔助;要麼放低事業目標,付出時間提供高品質陪伴;要麼犧牲休息時間,在疲憊中求得工作和孩子之間的平衡。

如今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對於媽媽的要求似乎總是那麼高:

你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學歷、資源換得獨立、收入和教育資源,你還需要做好一個溫柔體貼、永不疲倦的媽媽;你不能承認自己平衡不好事業和生活,因為那代表你懶惰、無能或不稱職;你應該有健美身材、精湛廚藝,還需要有三頭六臂懷抱嬰兒優雅走路,你必須同時做到have it all。

然而,究竟有多少女性做到兼顧一切呢?

高知媽媽面臨的“事業家庭平衡困境”並不少見,前有Facebook前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的《Lean in》,告訴媽媽們“全能女人是個神話,你需要放下自責感、接受自己不能have it all這個事實”;後有鋪天蓋地的媒體討論“高知女性做全職媽媽是否浪費”,並分出態度同樣鮮明的兩個陣營。

高知媽媽這一數量廣大的群體,她們所具有的獨特優勢(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經濟地位)被社會頻頻放大,而她們遭遇的困境卻鮮有人予以理解。

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有學歷、有知識、有收入、有地位,這種優勢已經足以讓孩子發展無虞、受益終身,看起來已經擁有了一切,你有什麼理由對現狀不安和不滿呢?

誠然,高知媽媽身為人母、人妻,這兩種角色會因為學歷的加持而在認知水準、學習能力、視野格局方面手握優勢,也會帶給孩子、丈夫和家庭不可忽視的福利。

但正因為她們看似擁有一切,所以她們給自己壓力更大、要求更高,她們被社會傳統準則推著往前走,盡力展現出事業順途、家人滿足、自己無愧的樣子,而在他人看不見的地方滿心自責,也從不敢大方承認自己很難平衡好事業和家庭。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想站在高知媽媽的角度,談談她們能帶給家庭的福利,並探查她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會面臨的困境。

誰是高知媽媽?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高知媽媽”的定義,因為如果僅僅用學歷來區分一位媽媽是否高知,有些顯得過於簡單粗暴。學歷的確是對於知識水準、學習能力的官方認可,大學以上學歷的人更有可能在思維、認知上有優勢,但依然有很多不具備學歷的媽媽擁有非凡的眼界、才能和思維格局。

所以,高知媽媽應該包含兩種人群:

第一, 擁有大學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或以上學歷的媽媽;

第二, 學歷可能不高,但樂於學習、勤於進取、不斷提升的媽媽。

第二種媽媽,可能每個人身邊都會有。

如果你讀過針對美國底層兒童命運的著作《涅槃還是沉淪》,就會發現很多出身底層媽媽卻有著中產主婦的思維方式、處事風格。

她們關心政治和時事,冷靜沉著、勤奮工作、善於思考,敢於對教育做出投資、努力改善生活環境。

即使經濟緊張、生活拮据,她們也會盡力用有限的條件創造出溫馨與美好,避免將壓力傳遞給孩子,始終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永不屈服的堅強精神應對逆境、鼓勵孩子,並幫助孩子面對困境時獲得強大的免疫力和修復力。

她們從不會在精神上沉淪,也不會消極認命,即使身處泥坑,也要讓自己和孩子開出一朵花,而不會以墮落回報生活的惡劣。根據這本書作者的跟蹤調查,這些母親的孩子都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

一位母親如果擁有較高的學歷,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沒能夠具備,也完全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從思維、行動上成為高知媽媽。

高知媽媽帶來的家庭福利

一名高知媽媽可以為孩子、丈夫帶來的福利,想必每個人都會有所設想。不過,中外研究者為了能夠精確測量這些福利,還是選取了學歷作為高知媽媽的衡量標準,以探究母親學歷對於孩子、家庭的影響。

高知媽媽帶給孩子的優勢

總的來說,高知媽媽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健康資本,將自身的優勢傳遞給孩子。

1)人力資本

所謂人力資本,即個人知識、技能等可以通過教育發展出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又可以通過工作來獲取經濟收入,從而實現資本化。

母親學歷與子女智商呈很高的相關性,而夫妻學歷不呈現這個傾向(Murnane, Maynard and Ohls, 1981)。一般來說,孩子幼年、童年時光普遍與媽媽相處時間更長,所以如果媽媽學歷高,那麼他們受到媽媽認知水準的影響更為深遠。

如果你讀過我們的文章《婚姻是強者的糖,不是弱者的藥 | 研究:普通家庭女孩如何實現人生跨越?》,那麼你就會知道,高學歷女性更容易與同樣高學歷男性結合,這不僅會帶來雙倍的經濟收入優勢,更有雙倍的高智商遺傳作用,自然也會使得孩子享受到先天基因遺傳福利。

除了高知媽媽給予孩子的先天智商遺傳,高知媽媽後天的教育經歷、知識水準、閱歷經驗都會在生活細節中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思維的發展。

由於高知媽媽更加傾向于陪伴孩子讀書、講故事,所以母親學歷還與兒童語言運用能力高度相關,這就為孩子的認知發展打下了基礎,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累積效應,幫助孩子在學業中發展得更好。

很多研究發現,父母的學歷,尤其是母親學歷對孩子的學業、職業發展有深遠的長期影響。

在美國一項2010年的研究中,學者利用為期40年的資料,選取了紐約市856名三年級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作為被試,在控制了家庭收入、孩子智商水準的基礎上,探究父母學歷對孩子未來成就的長期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高學歷父母,尤其是高知媽媽的孩子更容易擁有好成績,對未來學歷、職業追求態度更樂觀、抱負更高,而且行為問題較少、抑鬱風險更低,所以未來收入更高、失業率更低。

不過,高知媽媽對孩子未來成就的影響,其實是間接實現的。具體來說,有以下一系列影響機制:

第一, 高知媽媽更容易有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她們更喜歡追求更高學歷、熱愛讀書、勤勞工作,表現出很強的進取心並付諸行動。孩子會通過觀察、模仿來習得有益於發展的好習慣;

第二, 孩子有了好習慣帶來的積極學習體驗,這種體驗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信念、價值觀、自我認知,以及對學業、職業的理想抱負,並引發一連串進取性的實際行動。

雖然信念、價值觀、理想抱負在我們看來是很務虛的東西,但正是這種信念才能夠支撐孩子追求更高的目標,並讓孩子獲得對未來成功很關鍵的非認知能力;

第三, 父母對孩子的成就期待,與孩子未來的實際成就呈現正相關。高學歷父母更容易對孩子抱有高期待,但他們的高期待並非淩駕于孩子實際能力之上,而是基於孩子真實能力的理性期待。

他們平時更關注孩子,更容易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形成正確認識,從而讓孩子以更輕鬆的心態去達成目標。而很多學歷低、認知低的父母,則更容易對孩子形成脫離實際的過高期待,將重大壓力施加給孩子,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高知媽媽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人力資本傳遞給孩子呢?

總的來說,有以下幾步:

與高學歷男性結婚,獲得智商上的遺傳優勢;

花時間陪伴孩子閱讀、玩耍,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將自己對孩子的智力投入、時間投入轉化為孩子的認知能力;

追求進取、提升自我、認真工作,讓孩子模仿到良好習慣,發展出對自己的負責態度,以及更強的自我認知、成就信念和理想抱負,從而發展出非認知能力;

最後,還需要充分瞭解孩子的實際能力,形成對孩子未來成就的合理期待。

2)文化資本

在這裡,我們所認為的文化資本,即以孩子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去博物館、圖書館,參加音樂、藝術、體育等興趣班,參與社交項目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的視野、閱歷、經歷、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讓孩子通過旅行、發展愛好、參加有組織的活動來拓寬眼界、增長閱歷,是目前中產及以上家庭的必備專案,而廣大高知媽媽也樂此不疲地投入時間精力全力輔佐孩子。

3)社會資本

高知媽媽從自己的教育經歷、工作環境、社交網路中發展出的人脈、經驗和資源,能夠為孩子日後的發展提供貴人、導師、榜樣等巨大幫助。

如果要問有學歷的人比沒學歷的人優勢何在,那麼強大、廣泛的校友網路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顯然,擁有更多教育年限、更高學歷的媽媽,在這方面的優勢更強。

高學歷媽媽的朋友、同學、同事,也更有可能擁有高學歷,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某個學科發展出濃厚的興趣,這時高學歷媽媽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校友、人脈資源,為孩子尋找合適的領路人。

做一名高知媽媽,學歷也許並不是必備要素,但無可否認的是,一段高品質的教育經歷所能帶來的東西,遠遠不止知識、能力那麼簡單。

知識和能力完全可以通過用心、刻苦來習得,而大學教育所帶來的氣質上的改變,以及與之俱來的社會資本,其實是非常有利於下一代教育的。

還有研究指出,女性在生育之後如果繼續提高學歷,還可以提高下一個孩子的學業成績,體現學歷的進一步認知回報(Wolpin, 1994)。

我們常說的教育回報,除了體現在一個人受過教育以後的經濟回報,實際上還有與高異性結合的婚姻回報,以及隨之而來的有利於下一代的智商回報和社會資源回報。

這樣看來,一個女孩子通過努力獲取更高學歷,不僅為自己帶來豐厚回報,也會在後代教育享受更大天然優勢。

4)健康資本

眾多研究已經證明,母親學歷與孩子健康水準有非常大的關聯性。一項研究得到結論,在過去的40年中,世界上減少的一半兒童死亡率,都是得益于母親學歷水準的提高。

育齡女性教育時間增加一年,一個國家的兒童死亡率就會減少9.5%, 嬰兒出生低體重幾率減少10%,早產可能性降低6%。

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

高知女性更容易與高收入男性結合,從而家庭收入更高,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照料;

高學歷女性吸煙幾率比低學歷女性低30%,健康意識更強、生活習慣更好;

高學歷女性生育數量更少,孩子受到的關注更多、品質更高。

不過,高知媽媽對孩子健康的重視,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小心謹慎。很多中產主婦過於精細的育兒風格,會使她們太過呵護孩子,成為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直升機母親”,這反而容易讓孩子的健康更加脆弱、受挫折能力更低。

學歷、知識給女性帶來無數好處,但我們也需要警惕資訊負荷過高的負面影響。

怎樣拿捏好學識、閱歷的利用度,需要媽媽們時刻提醒自己,避免過於干涉孩子成長。

高知妻子有益丈夫健康

一項2002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男人的妻子學歷越高,這個男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的幾率更小,吸煙、缺乏鍛煉的可能性也更小。

另一項2009年的研究也表明,與高學歷女性結婚的男性,比與低學歷女性結婚的女性死亡率更低。

這其中的傳導機制,應該也不難理解。

正如高學歷媽媽重視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她們也更為關注丈夫的身心健康,也有足夠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為家人提供健康保護。

其次,高知妻子更加明白和諧家庭環境的重要性,這不僅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丈夫也能獲得愉悅心情。

所以說,聰明的妻子拯救男人。那些認為娶到高學歷妻子更容易離婚的男性,也是時候該革新觀念了。

至此,我們陳列了高知媽媽能夠帶給孩子、家庭的福利,但即使她們的學歷、收入、資源、閱歷和格局可以帶來這麼多好處,一名高知媽媽就真的have it all了嗎?

其實不然,無論在家全職還是職場拼殺,高知媽媽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她們心中的苦衷常常難以言說。這些苦衷既來自於事業與家庭的摩擦,也有對於孩子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取捨。

當一位優秀的女性做了媽媽,她會發現有越來越多事情不再由她親自掌控,工作與孩子對她精力和時間的搶奪,往往讓她筋疲力盡、滿心愧疚。

高知媽媽的兩難困境

每一位有孩子、有工作的媽媽都會遇到難以兼顧的困境,但這在高知媽媽身上尤為明顯。因為,高知媽媽不同于低學歷媽媽的自身特點,決定她們更容易在這種取捨困境中受到傷害。

高知媽媽的特點

就像文章開頭故事中的Z姑娘,很多高知媽媽從小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

她們自我要求高,在事業上追求更高目標、更高職位,並十分樂於為之投入時間和精力。

在家庭中,她們希望最大程度上陪伴孩子、關懷家人,盡可能親力親為來使自己與孩子、丈夫關係更加親密。

對於自己,她們又足夠狠心,不僅要求自己廚藝精湛,還要身形健美、談吐睿智、舉止優雅,進修、健身、閱讀、寫作,以及藝術、音樂、體育等各類愛好都在她們的日程表中。

對於育兒,她們往往也容易抱有完美主義。

從孩子未出世時,她們就開始為其制定未來發展規劃,積極學習育兒知識、教育理論。

孩子出生後,她們將自己所學所思付諸實踐,親子閱讀、雙語啟蒙、藝術薰陶一項不落,為進口奶粉、早教培訓、益智玩具剁起手來眼都不眨。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她們便給自己的育兒清單中加入興趣班、情商班、奧數課和各類社交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軟硬技能。

她們不僅希望孩子也從小學霸,更期待孩子日後比自己更強,獲得更高層次的職業聲望與社會地位。於是,在教育中投入金錢、時間、資源和精力,她們在所不惜。

高知媽媽的兩難困境

不過,高知媽媽們對自我發展、事業精進的高度要求,和親密育兒、陪伴教育所需的大量時間、耐心、精力,往往會發生難以調和的碰撞。

當事業和孩子給媽媽們拋出二選一的難題,有的人毅然選擇回歸家庭、步入全職媽媽行列;有的人將育兒事務選擇性外包,轉頭紮進職業理想為之奮鬥。更多的媽媽,則是在嘗試兩者的兼顧中疲憊與自責。

相比學歷和追求不太高的媽媽,高知媽媽成為全職媽媽後,更有可能缺乏一份心安理得。

她們會因為自己沒有職業、收入和社會認可而惶惶不安,也會因為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育兒瑣事深感受挫。

她們既想儘快回到職場、尋找自信,又無法割捨孩子,放棄親自教育的責任。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少高知全職媽媽過得並不快樂。

而同時,職場媽媽們為失去的親子時光自責無比,又不甘心放棄對職業高度的追求。在美國,有44%的全職媽媽期待回到職場,47%的職場媽媽認為如果回歸家庭會更快樂。

兩者都互相羡慕,卻又因為各種原因難以改變現狀。這中間,好像誰都沒有在事業和家庭中找到完美平衡。

沒錯,女人就是這樣一個易糾結、易反悔的群體,媽媽更是潛藏母性與自我意識雙雙爆發的動物。

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註定生育、哺乳、照料嬰兒是女人難以逃脫的責任。即使另一半能夠在家務和育兒上給予充分支援,育兒這件事也永遠無法做到50-50的責任平分。

即使我們可以利用金錢買到優質的育兒服務,但再熱愛事業的媽媽也無法抵禦孩子的神奇引力。

擁有事業的高知媽媽們每天給自己打著雞血,鼓勵自己“只要再付出多一點,就可以做到have it all”。

網路上、媒體中各種文章和大V也在不約而同地告訴高知女性們,成功的女性都可以做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做不到只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可是,有多少普通的高知媽媽為雞湯買了賬,卻發現實現平衡真的很難呢?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是一名因追求事業而內心愧疚的媽媽。

為了加快寫作速度,我不得不一次次在孩子央求陪玩時抱歉地拒絕,留他在我身邊寂寞地獨自玩耍。工作中獲得的一點進步,就像是一劑精神鴉☆禁☆片,讓焦慮內疚的我得到一絲安慰和興奮。

但我每每看到孩子略顯寂寥的神情,一股強大的負罪感又襲上心頭,讓我不停捫心自問:自我發展與孩子成長,究竟要怎樣才能一併兼顧?

我查閱到很多研究資料,發現職場媽媽自身追求提升、勤奮工作,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她們的孩子並不會在認知、學業和行為上受到負面影響。

而且,我也看到,科學家們一次次告訴歉疚的媽媽們,全職媽媽的全天候陪伴,實際上並不會為孩子增加多少能力提升,對孩子未來影響更重要的,其實是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收入、學歷、職業)。

只要家庭的各種資源足夠,孩子的發展是不會因為媽媽的工作而受到負面影響,職業媽媽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擁有更高的學歷和收入。

但後來我又發現,研究所證實的“沒有負面影響”,準確來說是媽媽們犧牲自己的睡眠和閒暇時光換來的。

她們為了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保證高品質親子時光,就將學習、工作等自我提升專案放在原本應該睡覺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時間並沒有過分減少,因此也就沒有太影響到孩子成長。

不言自喻,如果一位媽媽真的忙到完全忽略了孩子,那麼孩子的發展依然是會受到傷害的。

這樣看來,“職場媽媽的孩子發展不會受到影響”這個事實,是有前提條件的。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她們真正做到了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因為所謂平衡,應該是指事業順利前進、孩子快樂滿意、家庭和諧穩定,同時自我愉悅平和。

身心疲憊的媽媽可能在事業和孩子中找到了一個支撐點,但她們只能委屈自己,內心也並沒有實現愉悅平和。

在這表面的平衡,在她們自己這一端是失衡的。

在一次偶然查閱資料的時候,我讀到美國普利斯頓大學,伍德諾·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院長Anne-Marie Slaughter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文章《Why women still can ’t have it all》,這篇文章在發表之後獲得了全世界數百萬的閱讀量,激起社會各界對女性平衡困境的討論。

文章作者Anne-Marie Slaughter本身就是一位在事業上取得了相當成就的女性,她身上的標籤有CEO、大學教授、國際律師、政治家,曾在國務院為希拉蕊工作,兩年後由於需要照顧兩個青春期兒子而辭去該職。

她頗具聲望,是年輕一代職業女性的偶像,她的丈夫也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但他為妻子的事業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寬容,以至於兩個兒子需要幫助和關懷時,會優先選擇爸爸。

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成功擁有了一切、平衡了一切的女性,告訴全世界“女性並不能兼顧所有”。

對於社會上“一味告訴女性可以兼顧一切”的觀點,她在文中提出了反駁,認為女權主義者向年輕女性兜售了一種遙不可及的謊言。

因為在現今的社會經濟結構下,從事大部分工作的女性,幾乎不可能同時兼顧到成功的職業生涯、圓滿的家庭生活以及內在平和的自己。

當然,這並不是鼓勵女性放棄對自我的追求,只是告訴廣大為此鬱悶的女性:你需要重新考慮事業、家庭、自身的優先順序,而且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都不應該受到社會的責備。

我們絕對鼓勵女性在職場“向前一步”,但並非在殘酷的男權世界裡,以男性拼殺的職場規則要求自己。

在某些傳統僵化的社會、文化、政治、職場準則還未改變前,身負家庭責任的女性“向前一步”往往要付出更多、走得更難,因為男性至少有全職太太幫助料理家庭,職業女性則有逃脫不掉的家庭和育兒事務。

向前一步之前,你得後退一步,真正考慮全力追求兼顧一切的可能代價。

我瞬間明白,我自己苦苦求索的工作、孩子、自我三點平衡,其實是不可能達到的。

如果繼續在強求平衡中逼迫自己,太多高知媽媽都會過得焦慮而鬱悶,在追求職業深度和廣度的過程中,母性本能是致命的弱點。

我們需要接受一個事實:You can have it all, but not at once(你可以搞定一切,但並非同時擁有)。

每一個決定都要付出機會成本,在事業家庭平衡這個話題下,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解決所有人的困境。對於為此憂心的高知媽媽們,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出選擇,那麼請接受自己很難同時兼顧所有這一事實,停止過分要求自己。

誠然,我們的社會準則、世俗眼光和職場規則,還無法寬容地理解女性做出的選擇,回歸家庭或專注事業可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道德評判。

但我們至少可以學著心平氣和地放自己一條生路,承認全面兼顧很難,接受自己的情緒、適度尋求外界幫助,並減少因自己的決定而產生的遺憾和愧疚。

結語

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培養路徑,以及怎樣在事業與家庭中做好權衡,這些選擇背後都要付出機會成本,只看你最想要什麼。

在孩子培養路徑,和其他給予科學研究的文章中,我們可以足夠自信地向大家提供明確的答案,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卻無法如此篤定,只因媽媽們面臨的,是一個需要拷問內心的抉擇。

這個社會本就不平等,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受到的質疑、詰難都是不平等的體現。

倘若有一天,沒人會因為女強人回歸家庭而詫異不已,也沒人會因為女同事疏于家庭、專注事業而產生鄙夷,更沒有哪個媽媽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產生不適情緒,那麼我們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才算是達到了新的平衡點。

當然,這一天的實現恐怕還很遠,還有很多優秀的女性在為此做出卓絕努力。就我們自身來說,目前唯一能讓自己舒服一點的做法,就是大方接受事業家庭可能兩難全的事實,勇敢坦蕩地追求自己想要的。

全職媽媽值得社會尊重,職場媽媽也應該得到理解。

更重要的,還是請媽媽們真正放過自己,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