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西省最北部的一個縣,陶淵明、狄仁傑曾在此當縣令

江西省,因西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簡稱“贛”,省會南昌市,下轄轄11個地級市,包括100個縣級行政區、1個國家級新區,總人口4500余萬人。

彭澤縣,古稱彭蠡,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江西省最北部,贛皖兩省交界處,長江下游南岸,北瀕長江,素有“七省扼塞”、“贛北大門”之稱。

彭澤縣境,春秋屬吳國地,戰國為楚國地,秦朝屬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彭澤縣,因縣西有彭蠡澤(鄱陽湖)而得名,縣治在今湖口縣境之小凰山下。隋朝開皇九年(589年),

改彭澤縣為龍城縣;開皇十八年(598年),複名彭澤縣。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浩州,彭澤為附郭縣,遷彭澤縣治於今黃嶺鄉舊縣街,並割割鄱陽湖雁子橋之南境置都昌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割彭澤縣之彭澤鄉及五柳鄉之半置湖口縣,彭澤縣治遷於今址龍城鎮。

明、清時,彭澤縣隸屬九江府;建國後,彭澤縣先後隸屬鄱陽專區、九江專區、九江地區;1983年冬,九江市成立後,彭澤縣隸屬九江市至今。

彭澤縣總面積1544平方公里,現轄10個鎮3個鄉1個區4個場1個所,總人口38萬人。

彭澤縣是一個千年古邑,自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彭澤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歷史悠久,期間田園詩鼻祖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解綬掛印,辭官歸隱,賦《歸去來兮辭》,

因而被稱為陶令、陶彭澤,名垂千古!唐朝名相狄仁傑曾貶任彭澤令,濟民解困,澄冤縱囚,功德無量,永載史冊!

彭澤縣人傑地靈,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彭澤縣同榜四進士:劉昱,官居刑部給事中;劉鐸,官至工部員外郎;周泰亨,任廣西道禦史;曹遜,任福建松溪縣知縣。

《儒學進士題名記》載曰:“彭澤……一第之中,登名者四,彬彬班班,實足以副國家興賢育才之盛意,亦足見彭澤山嶽之鐘靈也。”

清朝時,道光十三年(1833年)狀元、天子門生,閃耀在彭澤歷史長空中的文曲星汪鳴相,被譽為“冠瀛海之三山,矗蠡湖之一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