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礦業大勢:11大戰略礦產未來價格,誰主沉浮,銅鉛鋅鋰稀土?

導讀

1. 銅:供應趨緩需求穩定,驅動銅價上行 價格展望:5500-6000美元/噸

2. 鋁:需求穩定增長,供應供應擴張 價格展望:1800-1900 美元/噸

3. 鋅:鋅精礦短缺態勢向精煉鋅傳導 價格展望:2600-2900 美元/噸

4. 鉛:礦山供應擔憂緩解,

下游消費疲弱 價格展望:2080-2320 美元/噸

5. 鎳:供應壓力緩解,需求保持強勁 價格展望:8500-11000美元/噸

6. 錫:全球供給端縮減由原料開採向冶煉端傳導 價格展望:20000-23000 美元/噸

7. 鋰:新能源汽車產銷轉好拉動上游消費需求 價格展望:價格走高

8. 鈷:供應擔憂支撐全年價格上行

9. 鈦:下游高端鈦材需求前景廣闊

10. 鎢:供給趨緊需求回暖 鎢價回歸

11. 稀土:供需關係改善 價格整體回升 中重稀土均價上漲20%

01

銅:供應趨緩需求穩定,驅動銅價上行

預計2017 全球銅精礦供給將降下降2%。根據資料,預計2017 年全球銅精礦產量達到 1980.7 萬噸,同比下降1.69%;而 2018 銅精礦產量將恢復至 2043.9 萬噸,同比增長3.2%。由於幾乎沒有新增銅礦或擴產和罷工威脅階段性停產使得銅精礦在2017年呈現供應下滑,而隨著銅價整體上升使得 2018 年銅礦有望恢復生產。預測,2017和 2018 年銅精礦產量分別為 165 和 172 萬噸,同比增加 2.5%和 4.2%,全年銅精礦需求達到 610 萬噸和 650 萬噸,

同比增幅為 10.9%和 6.6%。

加工費下降表明上游資源礦石階段性短缺將持續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中國一季f度銅精礦進口 431 萬噸,同比增長 7.8%,銅精礦供應收縮持續擾動中國礦石進口,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CSPT)同意將二季度進口銅精礦 TC/RC 由 90 美元/噸及 9 美分/磅下調至 80 美元/噸及 8 美分/磅,表明目前上游供給較為緊缺。但下半年罷工的複產以及印尼出口的恢復,我們判斷,

銅精礦供應壓力將有所緩解,預計下半年中國進口精礦加工費(TC/RC)維持在當前水準。

2015-2019 年銅精礦供應情況

加工費下行趨緩說明礦供給仍趨緊

2011-2019 年全球精煉銅產能變化趨勢(單位:萬噸)

2017年全球精煉銅表觀消費增速將降至2% 左右。根據資料,2017/2018 年全球精煉銅用量會有 2%的提升,且2018 年增速基本保持不變,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將繼續拉動銅需求的增長。

中國精煉銅消費結構(2016 年)

中國銅終端消費量(單位:百萬噸)

預計2017 年中國精煉銅整體消費達到1065萬噸。根據資料,2017年一季度中國精煉銅消費 244 萬噸,同比增長約 3.4%,主要得益於家電以及電子領域下游補庫保持強勁。下半年主要考慮限購升級,銷售和新開工等資料的滯後影響,我們預計中國 2017年全年精煉銅消費同比增加 3.3%,2017-2020 年精煉銅消費總體保持在 2.5~3.5%範圍。

價格展望:認為 2017 年精煉銅整體維持緊平衡格局,生產和消費增速均將放緩,但供需結構改善,支撐銅價維持相對高位,運行區間:5500-6500 美元/噸。

未來銅價運行展望

02

鋁:需求穩定增長,供應關注去產能政策執行效果

2017全球原鋁供應仍將大幅增加。根據資料,預計 2017 年全球原鋁產量將同比增長 5.5%到 6263 萬噸,2018 年產量同比增長 3.9%至 6507 萬噸。新疆在建200 萬噸原鋁專案暫停對於 2017 年的供應影響不大,考慮中國產能達產的滯後性,這些項目主要達產是在 2018 年,我們預計 2018 年產量增速下滑。2017 年一季度全球原鋁產量1523.4 萬噸,同比增長 8.2%。由於鋁價仍然運行于邊際成本上方,因此判斷 2017 全年原鋁供應將維持擴張態勢。

全球原鋁季度產量同比攀升(單位:萬噸)

中國電解鋁廠成本結構(單位:元/噸)

一季度原鋁消費保持穩定。根據資料,預計 2017 年中國原鋁消費有望達到 3470萬噸,同比增長 6.78%,根據“十三五”有色金屬工業規劃,到 2020 年我國鋁消費總量將達到 4300 萬噸,2016-2020 年期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 7.24%。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一季度鋁材產量 1383 萬噸,同比增長 7.3%,房地產、汽車以及家電領域需求皆有不同程度回暖,使得消費增速保持強勁。

中國原鋁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單位:萬噸)

一季度鋁材生產強勁(單位:萬噸)

全球原鋁庫存加速下滑(單位:萬噸)

2017 年以來原鋁升水出現提升

價格展望:沒有進一步去產能政策指引的情況下,電解鋁產能擴張依舊持續,未來兩年產量增速高於消費增長,鋁價很難突破前期國內 14600 元/噸的高點,預計運行空間1800-1900 美元/噸。

未來鋁價運行展望

03

鋅:鋅精礦短缺態勢向精煉鋅傳導

鋅精礦供應的結構性短缺仍將持續。2016 年全球鋅精礦產量下滑 5.0%至 214 萬噸,下滑幅度為近年來的最大值。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鋅礦關停和減產。預計 2017 年鋅礦供給將逐漸反彈,但礦山複產無法緩解精礦庫存目前的較低水準,供應面短期內繼續保持短缺。

2017 年全球鋅精礦產能緩慢恢復

全球鋅庫存持續下行(單位:萬噸)

房地產汽車拉動作用放緩,精煉鋅消費總體保持平穩。根據資料,2016 年全球精煉鋅需求量 1378 萬噸,預計 2017 年小幅增長至 1396 萬噸。國內市場方面,房地產、汽車、基建行業對精煉鋅消費拉動作用放緩,2017-2018 年國內精煉鋅需求將保持穩定,預計小幅增至 670 萬噸,同比增長 2%。

全球精煉鋅消費保持穩定(單位:萬噸)

鋅精礦加工費出現反彈(單位:美元/噸)

價格展望:下半年供應憂慮逐步緩解,總體供需趨於平衡,價格高位運行的壓力增大,我們預測 2017 年鋅價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運行區間 2600-2900 美元/噸。

未來鋅價運行展望

04

鉛:礦山供應擔憂緩解,下游消費疲弱

預計全球鉛精礦產量將較上年有 0.8% 的下降。預測,2017 年全球鉛礦產量將達到 530.5 萬噸,同比下降 0.8%。2017 年第一季度中國鉛礦進口量同比減少 3.5%。

根據海關總署的資料,第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鉛礦砂及精礦 32.4 萬噸,同比下降 3.5%。原因在於精鉛礦產量較少導致可進口的鉛礦砂和精礦減少,且鉛礦粗加工費處於 2014 年以來最低位,預計 2017 年後半年會有所緩解。

2015-19 年鉛礦供應情況(單位:萬噸)

鉛礦砂及精礦進口量情況(單位:萬噸)

鉛加工粗煉費(單位:美元/千噸)

全球精煉鉛供需平衡(單位:萬噸)

全球精煉鉛需求預計會有2.8% 的增長。預計 2017 年全球精煉鉛需求量將達到1139 萬噸,同比增長 2.8%。原因在於美國主要電池生產商擴大產能,投資生產起動電池,該電池鉛含量較普通電池增加 25%。

鉛酸電池領域需求明顯下降。預測2017 年中國精煉鉛消費量達到 470 萬噸,同比增長1.3%。2017年1-2月,我國鉛酸蓄電池產量為2733.7萬千伏安時,同比下降14.1%,預計 2017 年,鉛初級消費下降的趨勢會有所緩解。

中國汽車產量及同比增長(單位:萬輛)

中國鉛酸蓄電池產量(單位:萬 KVA)

價格展望:全球供需接近平衡,但消費下滑拖累企業庫存處在高位,使得鉛價後期承壓,預計運行區間:2080-2320 美元/噸。

未來鉛價運行展望

05

鎳:供應壓力緩解,需求保持強勁

鎳礦供應緩解,2017 年全球鎳礦產量預計長將大幅增長 9.2%。預計2017 年全球鎳礦產量將較大幅度提升至 217.5 萬噸,同比增長 9.2%,預計 2018 年產量達到 234 萬噸,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印尼等地區礦產量的大幅增加。

國內供給可能受到菲律賓出口的影響。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16 年我國進口鎳礦共計3191 萬噸,其中 3057 萬噸來自菲律賓進口,占比高達 95.81%,依賴程度較大。2016 年 7月初菲律賓啟動的環保整頓檢查給該國鎳礦出口帶來巨大衝擊,2017 年 1-2 月國內從菲律賓進口鎳礦量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但 3 月進口量大幅下降,降幅為 41.25%。印尼政府於2017 年 1 月放鬆了對鎳礦出口的禁令,來自印尼的鎳礦進口可能會彌補菲律賓進口量的不足。

全球鎳礦產量及預測(單位:萬噸)

印尼鎳礦產量及同比增長(單位:萬噸)

2017 年1月全球原生鎳消費同比增長 9.1% ,供應過剩轉為短缺。資料顯示,2017年 1 月全球原生鎳消費量 10.17 萬噸,同比增長 9.1%。受需求端拉動,加上印尼鎳礦產量有上升趨勢,預測,2017 年全球原生鎳產量有望增長 5.68%至 208.4 萬噸。

2017 年國內企業電解鎳沒有新增產能計畫。根據資料,2017 年國內精煉鎳產量為 56 萬噸,同比下降 6.7%。2017 年國內精煉鎳依舊依賴進口,預計進口規模與 2016 年基本持平,2017 年國內鎳鐵同樣沒有新增產能計畫。

菲律賓鎳礦出貨量(單位:萬噸)

國內鎳礦進口量(單位:萬噸)

全球不銹鋼產量再創新高,2017 年增長仍將繼續。據統計,2016 年全球不銹鋼產量達 4580 萬噸,預測 2017 年仍會有 10%以上的增幅。全球強勁的經濟活動刺激了不銹鋼生產,除中東歐以外,所有地區均有正增長。

國內不銹鋼產量繼續釋放,價格走低,企業利潤難以保證。資料顯示,2017 年國內不銹鋼新增產能繼續釋放,產能增速將提升至 7%,高達 3900 萬噸,產能利用率將由2016 年的 67.9%提升至 71.3%。雖然 2017 年不銹鋼新增產能繼續釋放,但從目前不銹鋼企業的利潤來看,不銹鋼價格不斷走低,鋼廠利潤較差,導致國內許多鋼廠 5 月有減產計畫。

中國不銹鋼價格(單位:元/噸)

不銹鋼產能利用率提升(單位:萬噸)

價格展望:鎳礦供給壓力逐漸釋放以及國內不銹鋼生產企業生產意願下降對鎳價形成一定的壓制,預測 2017 年下半年鎳價仍有下行壓力,預測價格運行區間為 8500-11000美元/噸。

未來鎳價運行展望

06

錫:全球供給端縮減由原料開採向冶煉端傳導

焊料用錫支撐需求穩定增長,新興市場應用前景可期。2016 年,全球精錫消費量為 35.27萬噸,同比增長 2.02%,其中中國精錫消費量為 15.78 萬噸,同比增長 4.78%,是主要的增長動力。2017 年,下游電子行業的復蘇將帶動積體電路市場錫消費,可穿戴設備、無人飛行器、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發展也有望帶來需求增量,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精煉錫消費還有 1.2萬噸的增幅。

上游原料供應持續困擾 ,供應缺口料將進一步擴大。根據統計,2016 年全球錫精礦產量為 28.19 萬噸,同比增加 0.73%,主要由於印尼和緬甸的產量增加所致。

全球錫礦產量增速減緩(單位:千噸)

全球庫存維持下行趨勢(單位:萬噸)

價格展望:中長期看,全球及中國精煉錫供應缺口將持續擴大,主要是礦山資源短缺的下行傳導,預計 2017 年錫價運行空間為 20000-23000 美元/噸。

未來錫價運行展望

07

鋰:新能源汽車產銷轉好拉動上游消費需求

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力,產業鏈逐漸完善。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數量持續增長帶動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等原材料的供應,產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有望形成千億級的巨大市場;另一方面,對因新能源汽車大量投產而產生的廢舊電池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將不斷完善鋰產業鏈,促進供需平衡。

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及增速

電動汽車消費拉動鋰離子電池需求

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產銷資料轉好,拉動鋰消費需求。 2017 年 1-3 月,我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47988 輛和 44333 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2.9%和 4.4%。2017 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數量大增,地方政府補貼逐步落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走高;2017 年第一季,特斯拉電動汽車銷量達 2.5 萬台,同比增長 69%,超預期的市場表現進一步提升動力鋰電池市場熱度,上游鋰鹽供需緊張的局面料將持續。

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轉好(單位:萬輛)

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價格(單位:萬元/噸)

補貼向高能量密度電池傾斜,氫氧化鋰需求迎來大幅增長。國家政策補貼向高能量密度電池傾斜意味著電極材料三元化和三元高鎳化趨勢將更加明顯。作為原料的氫氧化鋰需求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未來氫氧化鋰作為鋰電池基礎原料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高,供需偏緊的局面將持續,推動價格走高。

全球氫氧化鋰產量情況(單位:萬噸)

氫氧化鋰供應階段短缺(單位:萬噸)

08

鈷:供應擔憂支撐全年價格上行

2017 年全球鈷精礦產量將仍面臨負增長狀態。根據 2017 年一季度各主要礦區的產量情況,預測 2017 年全球鈷精礦將維持 2016 年負增長的態勢,產量約為 12 萬噸。2017年一季度,Sherritt 礦區生產了 1680 噸鈷,同比減少 230 噸。同時 Vale 的 VNC 礦同比減少了 170 噸產量。

2003-2016 年全球鈷精礦產量及增速

我國鈷礦砂進口量受剛果(金)政局動盪和鈷礦整頓影響。2017 年 2 月中國進口鈷礦9034 噸,同比減少 28.34%,約合 540 噸金屬量,預計 2017 年我國鈷礦進口量會繼續減少。剛果(金)一直是我國鈷礦的主要進口國,鈷礦產量下滑也導致近期我國鈷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出現明顯下降。

中國鈷礦砂及精礦進口量(萬噸)

2017 全球鈷冶煉原料短缺小幅緩解。根據預測結果,由於上游鈷精礦產量會有所增加,2017 年和 2018 年精煉鈷增速將有所提升,預計分別達到 5.14%和 5.83%,仍與之前7%~11%的水準有較大差距,但相比於2016 年3.06%的近年最低增速,已經有所緩解。

價格原因導致國內電解鈷產量有所減少。根據統計,第一季度金川集團等三家金屬鈷生產廠商生產金屬鈷約 1800 噸。由於目前電解鈷與鈷鹽市場仍有一定的價差,各家企業紛紛將重點投入到鈷鹽市場方面,電解鈷產量因此有所減少。

全球鈷消費仍為增長趨勢,未來兩年金屬鈷將出現供不應求局面。預計 2017 年、2018 年全球鈷消費將分別達到 11.51、12.38 萬噸,增長率分別為 9.72%和 7.56%,分別短缺 0.88 萬噸和 1.13 萬噸。新增鈷礦和精煉鈷項目有限,鈷需求仍將維持高增長。

鈷在電池材料中應用分佈(單位:噸)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及增長率

09

鈦:下游高端鈦材需求前景廣闊

產能過剩暫時緩解,行業集中度提高。根據統計,2016 年中國鈦精礦產量為 390 萬噸,同比下降 7.14%,但攀西地區產量為 241 萬噸,同比增長 5.45%。從海綿鈦生產來看,2016 年海綿鈦產能與 2015 年(8.8 萬噸)基本持平, 9 家海綿鈦生產企業海綿鈦產量為67077噸,同比增長8.13%,主要是由於攀鋼鈦業2016年增產明顯所致,其他廠家產量變化不大。

2013-16 年中國鈦礦產量(單位:萬噸)

主要企業海綿鈦產量情況(單位:噸)

供需結構性失衡促海綿鈦進口大幅增長。根據預測,2016 年中國鈦精礦表觀需求量為 652.6 萬噸,同比增加 12.05%。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海綿鈦的總銷售量為 67077 噸,進口量為 3182 噸,同比大幅增長 3780%,出口量為 1760 噸,同比減少 50.6%。對國外海綿鈦需求的爆發式增長,說明國內高端需求增長,而中國產一般工業用海綿鈦市場需求疲軟。

2012-16 中國鈦礦需求量(單位:萬噸)

2011-2016 年中國海綿鈦銷售量(單位:噸)

低端領域鈦材需求持續萎縮,高端需求逐年增長。鈦具有比強度高、彈性模量低,耐腐蝕性好等特點,在航空航太、化工、電力、醫療等領域有廣泛應用。近幾年來,中國鈦加工材在傳統的化工、冶金等領域占比逐漸減少,在航空航太、核電等高端領域需求持續增長。2016 年中國鈦加工材在化工領域需求量為 18553 噸,同比減少 4.8%,航空航太領域需求量為 8519 噸,同比增加 24.1%。化工領域鈦材需求量占比從 44.57%下降至 42.02%,而航空航太領域鈦材需求量占比從 15.7%提升至 19.3%。

2016 年中國鈦加工材應用情況

中國鈦加工材消費量(單位:噸)

010

鎢:供給趨緊需求回暖帶來供需邊際改善

2017 年我國鎢精礦產量 穩中 趨緊 。由於前期鎢價大幅跌破生產成本,企業虧損嚴重,2016 年起,行業逐步整頓無序競爭,改善供給過剩局面。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6 年,全國鎢精礦產量 13.97 萬噸(含三氧化鎢 65%),同比下降 2.6%,原因主要是八大鎢企聯合限產、國儲局四次收儲以及行業監管的加強。2017 年第一期鎢精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45650 噸,其中主采指標 36550 噸,綜合利用指標 9100 噸,與 2016 年基本持平。

2012-16 年中國鎢礦產量(單位:萬噸)

2012-16 年開採量指標(單位:萬噸)

下游行業回暖拉動鎢消費持續增長,供需過剩程度緩解。硬質合金是我國鎢消費最主要的領域,占比接近 50%。在硬質合金市場中,金屬切削工具和石油礦山開採是主要的應用方向。隨著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和加工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凸顯,以及基建、能源、礦山開採等行業的持續回暖,預期高端硬質合金需求逐步提升有望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鎢消費持續增長,支撐鎢價理性回歸。

2016 年以來鎢價回歸(單位:萬元/噸)

2016 年中國鎢製品消費結構

011

稀土:由政策預期向供需關係改善的邁步

中國稀土供給側改革增強收縮預期。2016 年中國工信部發佈的《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要求到 2020 年控制在 14 萬噸內,由此測算每年產量同比將減少 4.58%。預計 2016 年中國稀土供給約為 16.9 萬噸,刨除國家 10.5 萬噸的開採指標,黑稀土約為 6.4萬噸。

2016 年全球 REO 稀土消費量約為 14.77 萬噸,我們預測2017 年將達到 15.97 萬噸,年均增速維持在 7.5%。受新材料需求和出口拉動,預估 2016年稀土 REO 消費將達到 13.0 萬噸,2017 達到 13.7 萬噸,年均增速在 5%左右。2016 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幅預計在 20%左右。

稀土供應逐步收縮

稀土產品價格出現反彈

2017 年稀土價格整體保持回升的態勢,受到“收儲”和“打黑”等政策端預期的影響將有助於消化和規範過剩產能,供給收縮或將帶給行業集中度上升,預計中、重稀土價格抬升將較為明顯,均價將比 2016 年上升 20~25%;氧化鐠釹上升速率維持在 10~15%。

下半年主要考慮限購升級,銷售和新開工等資料的滯後影響,我們預計中國 2017年全年精煉銅消費同比增加 3.3%,2017-2020 年精煉銅消費總體保持在 2.5~3.5%範圍。

價格展望:認為 2017 年精煉銅整體維持緊平衡格局,生產和消費增速均將放緩,但供需結構改善,支撐銅價維持相對高位,運行區間:5500-6500 美元/噸。

未來銅價運行展望

02

鋁:需求穩定增長,供應關注去產能政策執行效果

2017全球原鋁供應仍將大幅增加。根據資料,預計 2017 年全球原鋁產量將同比增長 5.5%到 6263 萬噸,2018 年產量同比增長 3.9%至 6507 萬噸。新疆在建200 萬噸原鋁專案暫停對於 2017 年的供應影響不大,考慮中國產能達產的滯後性,這些項目主要達產是在 2018 年,我們預計 2018 年產量增速下滑。2017 年一季度全球原鋁產量1523.4 萬噸,同比增長 8.2%。由於鋁價仍然運行于邊際成本上方,因此判斷 2017 全年原鋁供應將維持擴張態勢。

全球原鋁季度產量同比攀升(單位:萬噸)

中國電解鋁廠成本結構(單位:元/噸)

一季度原鋁消費保持穩定。根據資料,預計 2017 年中國原鋁消費有望達到 3470萬噸,同比增長 6.78%,根據“十三五”有色金屬工業規劃,到 2020 年我國鋁消費總量將達到 4300 萬噸,2016-2020 年期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 7.24%。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一季度鋁材產量 1383 萬噸,同比增長 7.3%,房地產、汽車以及家電領域需求皆有不同程度回暖,使得消費增速保持強勁。

中國原鋁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單位:萬噸)

一季度鋁材生產強勁(單位:萬噸)

全球原鋁庫存加速下滑(單位:萬噸)

2017 年以來原鋁升水出現提升

價格展望:沒有進一步去產能政策指引的情況下,電解鋁產能擴張依舊持續,未來兩年產量增速高於消費增長,鋁價很難突破前期國內 14600 元/噸的高點,預計運行空間1800-1900 美元/噸。

未來鋁價運行展望

03

鋅:鋅精礦短缺態勢向精煉鋅傳導

鋅精礦供應的結構性短缺仍將持續。2016 年全球鋅精礦產量下滑 5.0%至 214 萬噸,下滑幅度為近年來的最大值。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鋅礦關停和減產。預計 2017 年鋅礦供給將逐漸反彈,但礦山複產無法緩解精礦庫存目前的較低水準,供應面短期內繼續保持短缺。

2017 年全球鋅精礦產能緩慢恢復

全球鋅庫存持續下行(單位:萬噸)

房地產汽車拉動作用放緩,精煉鋅消費總體保持平穩。根據資料,2016 年全球精煉鋅需求量 1378 萬噸,預計 2017 年小幅增長至 1396 萬噸。國內市場方面,房地產、汽車、基建行業對精煉鋅消費拉動作用放緩,2017-2018 年國內精煉鋅需求將保持穩定,預計小幅增至 670 萬噸,同比增長 2%。

全球精煉鋅消費保持穩定(單位:萬噸)

鋅精礦加工費出現反彈(單位:美元/噸)

價格展望:下半年供應憂慮逐步緩解,總體供需趨於平衡,價格高位運行的壓力增大,我們預測 2017 年鋅價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運行區間 2600-2900 美元/噸。

未來鋅價運行展望

04

鉛:礦山供應擔憂緩解,下游消費疲弱

預計全球鉛精礦產量將較上年有 0.8% 的下降。預測,2017 年全球鉛礦產量將達到 530.5 萬噸,同比下降 0.8%。2017 年第一季度中國鉛礦進口量同比減少 3.5%。

根據海關總署的資料,第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鉛礦砂及精礦 32.4 萬噸,同比下降 3.5%。原因在於精鉛礦產量較少導致可進口的鉛礦砂和精礦減少,且鉛礦粗加工費處於 2014 年以來最低位,預計 2017 年後半年會有所緩解。

2015-19 年鉛礦供應情況(單位:萬噸)

鉛礦砂及精礦進口量情況(單位:萬噸)

鉛加工粗煉費(單位:美元/千噸)

全球精煉鉛供需平衡(單位:萬噸)

全球精煉鉛需求預計會有2.8% 的增長。預計 2017 年全球精煉鉛需求量將達到1139 萬噸,同比增長 2.8%。原因在於美國主要電池生產商擴大產能,投資生產起動電池,該電池鉛含量較普通電池增加 25%。

鉛酸電池領域需求明顯下降。預測2017 年中國精煉鉛消費量達到 470 萬噸,同比增長1.3%。2017年1-2月,我國鉛酸蓄電池產量為2733.7萬千伏安時,同比下降14.1%,預計 2017 年,鉛初級消費下降的趨勢會有所緩解。

中國汽車產量及同比增長(單位:萬輛)

中國鉛酸蓄電池產量(單位:萬 KVA)

價格展望:全球供需接近平衡,但消費下滑拖累企業庫存處在高位,使得鉛價後期承壓,預計運行區間:2080-2320 美元/噸。

未來鉛價運行展望

05

鎳:供應壓力緩解,需求保持強勁

鎳礦供應緩解,2017 年全球鎳礦產量預計長將大幅增長 9.2%。預計2017 年全球鎳礦產量將較大幅度提升至 217.5 萬噸,同比增長 9.2%,預計 2018 年產量達到 234 萬噸,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印尼等地區礦產量的大幅增加。

國內供給可能受到菲律賓出口的影響。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16 年我國進口鎳礦共計3191 萬噸,其中 3057 萬噸來自菲律賓進口,占比高達 95.81%,依賴程度較大。2016 年 7月初菲律賓啟動的環保整頓檢查給該國鎳礦出口帶來巨大衝擊,2017 年 1-2 月國內從菲律賓進口鎳礦量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但 3 月進口量大幅下降,降幅為 41.25%。印尼政府於2017 年 1 月放鬆了對鎳礦出口的禁令,來自印尼的鎳礦進口可能會彌補菲律賓進口量的不足。

全球鎳礦產量及預測(單位:萬噸)

印尼鎳礦產量及同比增長(單位:萬噸)

2017 年1月全球原生鎳消費同比增長 9.1% ,供應過剩轉為短缺。資料顯示,2017年 1 月全球原生鎳消費量 10.17 萬噸,同比增長 9.1%。受需求端拉動,加上印尼鎳礦產量有上升趨勢,預測,2017 年全球原生鎳產量有望增長 5.68%至 208.4 萬噸。

2017 年國內企業電解鎳沒有新增產能計畫。根據資料,2017 年國內精煉鎳產量為 56 萬噸,同比下降 6.7%。2017 年國內精煉鎳依舊依賴進口,預計進口規模與 2016 年基本持平,2017 年國內鎳鐵同樣沒有新增產能計畫。

菲律賓鎳礦出貨量(單位:萬噸)

國內鎳礦進口量(單位:萬噸)

全球不銹鋼產量再創新高,2017 年增長仍將繼續。據統計,2016 年全球不銹鋼產量達 4580 萬噸,預測 2017 年仍會有 10%以上的增幅。全球強勁的經濟活動刺激了不銹鋼生產,除中東歐以外,所有地區均有正增長。

國內不銹鋼產量繼續釋放,價格走低,企業利潤難以保證。資料顯示,2017 年國內不銹鋼新增產能繼續釋放,產能增速將提升至 7%,高達 3900 萬噸,產能利用率將由2016 年的 67.9%提升至 71.3%。雖然 2017 年不銹鋼新增產能繼續釋放,但從目前不銹鋼企業的利潤來看,不銹鋼價格不斷走低,鋼廠利潤較差,導致國內許多鋼廠 5 月有減產計畫。

中國不銹鋼價格(單位:元/噸)

不銹鋼產能利用率提升(單位:萬噸)

價格展望:鎳礦供給壓力逐漸釋放以及國內不銹鋼生產企業生產意願下降對鎳價形成一定的壓制,預測 2017 年下半年鎳價仍有下行壓力,預測價格運行區間為 8500-11000美元/噸。

未來鎳價運行展望

06

錫:全球供給端縮減由原料開採向冶煉端傳導

焊料用錫支撐需求穩定增長,新興市場應用前景可期。2016 年,全球精錫消費量為 35.27萬噸,同比增長 2.02%,其中中國精錫消費量為 15.78 萬噸,同比增長 4.78%,是主要的增長動力。2017 年,下游電子行業的復蘇將帶動積體電路市場錫消費,可穿戴設備、無人飛行器、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發展也有望帶來需求增量,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精煉錫消費還有 1.2萬噸的增幅。

上游原料供應持續困擾 ,供應缺口料將進一步擴大。根據統計,2016 年全球錫精礦產量為 28.19 萬噸,同比增加 0.73%,主要由於印尼和緬甸的產量增加所致。

全球錫礦產量增速減緩(單位:千噸)

全球庫存維持下行趨勢(單位:萬噸)

價格展望:中長期看,全球及中國精煉錫供應缺口將持續擴大,主要是礦山資源短缺的下行傳導,預計 2017 年錫價運行空間為 20000-23000 美元/噸。

未來錫價運行展望

07

鋰:新能源汽車產銷轉好拉動上游消費需求

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力,產業鏈逐漸完善。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數量持續增長帶動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等原材料的供應,產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有望形成千億級的巨大市場;另一方面,對因新能源汽車大量投產而產生的廢舊電池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將不斷完善鋰產業鏈,促進供需平衡。

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及增速

電動汽車消費拉動鋰離子電池需求

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產銷資料轉好,拉動鋰消費需求。 2017 年 1-3 月,我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47988 輛和 44333 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 2.9%和 4.4%。2017 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數量大增,地方政府補貼逐步落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走高;2017 年第一季,特斯拉電動汽車銷量達 2.5 萬台,同比增長 69%,超預期的市場表現進一步提升動力鋰電池市場熱度,上游鋰鹽供需緊張的局面料將持續。

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轉好(單位:萬輛)

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價格(單位:萬元/噸)

補貼向高能量密度電池傾斜,氫氧化鋰需求迎來大幅增長。國家政策補貼向高能量密度電池傾斜意味著電極材料三元化和三元高鎳化趨勢將更加明顯。作為原料的氫氧化鋰需求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未來氫氧化鋰作為鋰電池基礎原料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高,供需偏緊的局面將持續,推動價格走高。

全球氫氧化鋰產量情況(單位:萬噸)

氫氧化鋰供應階段短缺(單位:萬噸)

08

鈷:供應擔憂支撐全年價格上行

2017 年全球鈷精礦產量將仍面臨負增長狀態。根據 2017 年一季度各主要礦區的產量情況,預測 2017 年全球鈷精礦將維持 2016 年負增長的態勢,產量約為 12 萬噸。2017年一季度,Sherritt 礦區生產了 1680 噸鈷,同比減少 230 噸。同時 Vale 的 VNC 礦同比減少了 170 噸產量。

2003-2016 年全球鈷精礦產量及增速

我國鈷礦砂進口量受剛果(金)政局動盪和鈷礦整頓影響。2017 年 2 月中國進口鈷礦9034 噸,同比減少 28.34%,約合 540 噸金屬量,預計 2017 年我國鈷礦進口量會繼續減少。剛果(金)一直是我國鈷礦的主要進口國,鈷礦產量下滑也導致近期我國鈷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出現明顯下降。

中國鈷礦砂及精礦進口量(萬噸)

2017 全球鈷冶煉原料短缺小幅緩解。根據預測結果,由於上游鈷精礦產量會有所增加,2017 年和 2018 年精煉鈷增速將有所提升,預計分別達到 5.14%和 5.83%,仍與之前7%~11%的水準有較大差距,但相比於2016 年3.06%的近年最低增速,已經有所緩解。

價格原因導致國內電解鈷產量有所減少。根據統計,第一季度金川集團等三家金屬鈷生產廠商生產金屬鈷約 1800 噸。由於目前電解鈷與鈷鹽市場仍有一定的價差,各家企業紛紛將重點投入到鈷鹽市場方面,電解鈷產量因此有所減少。

全球鈷消費仍為增長趨勢,未來兩年金屬鈷將出現供不應求局面。預計 2017 年、2018 年全球鈷消費將分別達到 11.51、12.38 萬噸,增長率分別為 9.72%和 7.56%,分別短缺 0.88 萬噸和 1.13 萬噸。新增鈷礦和精煉鈷項目有限,鈷需求仍將維持高增長。

鈷在電池材料中應用分佈(單位:噸)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及增長率

09

鈦:下游高端鈦材需求前景廣闊

產能過剩暫時緩解,行業集中度提高。根據統計,2016 年中國鈦精礦產量為 390 萬噸,同比下降 7.14%,但攀西地區產量為 241 萬噸,同比增長 5.45%。從海綿鈦生產來看,2016 年海綿鈦產能與 2015 年(8.8 萬噸)基本持平, 9 家海綿鈦生產企業海綿鈦產量為67077噸,同比增長8.13%,主要是由於攀鋼鈦業2016年增產明顯所致,其他廠家產量變化不大。

2013-16 年中國鈦礦產量(單位:萬噸)

主要企業海綿鈦產量情況(單位:噸)

供需結構性失衡促海綿鈦進口大幅增長。根據預測,2016 年中國鈦精礦表觀需求量為 652.6 萬噸,同比增加 12.05%。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海綿鈦的總銷售量為 67077 噸,進口量為 3182 噸,同比大幅增長 3780%,出口量為 1760 噸,同比減少 50.6%。對國外海綿鈦需求的爆發式增長,說明國內高端需求增長,而中國產一般工業用海綿鈦市場需求疲軟。

2012-16 中國鈦礦需求量(單位:萬噸)

2011-2016 年中國海綿鈦銷售量(單位:噸)

低端領域鈦材需求持續萎縮,高端需求逐年增長。鈦具有比強度高、彈性模量低,耐腐蝕性好等特點,在航空航太、化工、電力、醫療等領域有廣泛應用。近幾年來,中國鈦加工材在傳統的化工、冶金等領域占比逐漸減少,在航空航太、核電等高端領域需求持續增長。2016 年中國鈦加工材在化工領域需求量為 18553 噸,同比減少 4.8%,航空航太領域需求量為 8519 噸,同比增加 24.1%。化工領域鈦材需求量占比從 44.57%下降至 42.02%,而航空航太領域鈦材需求量占比從 15.7%提升至 19.3%。

2016 年中國鈦加工材應用情況

中國鈦加工材消費量(單位:噸)

010

鎢:供給趨緊需求回暖帶來供需邊際改善

2017 年我國鎢精礦產量 穩中 趨緊 。由於前期鎢價大幅跌破生產成本,企業虧損嚴重,2016 年起,行業逐步整頓無序競爭,改善供給過剩局面。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6 年,全國鎢精礦產量 13.97 萬噸(含三氧化鎢 65%),同比下降 2.6%,原因主要是八大鎢企聯合限產、國儲局四次收儲以及行業監管的加強。2017 年第一期鎢精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45650 噸,其中主采指標 36550 噸,綜合利用指標 9100 噸,與 2016 年基本持平。

2012-16 年中國鎢礦產量(單位:萬噸)

2012-16 年開採量指標(單位:萬噸)

下游行業回暖拉動鎢消費持續增長,供需過剩程度緩解。硬質合金是我國鎢消費最主要的領域,占比接近 50%。在硬質合金市場中,金屬切削工具和石油礦山開採是主要的應用方向。隨著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和加工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凸顯,以及基建、能源、礦山開採等行業的持續回暖,預期高端硬質合金需求逐步提升有望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鎢消費持續增長,支撐鎢價理性回歸。

2016 年以來鎢價回歸(單位:萬元/噸)

2016 年中國鎢製品消費結構

011

稀土:由政策預期向供需關係改善的邁步

中國稀土供給側改革增強收縮預期。2016 年中國工信部發佈的《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要求到 2020 年控制在 14 萬噸內,由此測算每年產量同比將減少 4.58%。預計 2016 年中國稀土供給約為 16.9 萬噸,刨除國家 10.5 萬噸的開採指標,黑稀土約為 6.4萬噸。

2016 年全球 REO 稀土消費量約為 14.77 萬噸,我們預測2017 年將達到 15.97 萬噸,年均增速維持在 7.5%。受新材料需求和出口拉動,預估 2016年稀土 REO 消費將達到 13.0 萬噸,2017 達到 13.7 萬噸,年均增速在 5%左右。2016 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幅預計在 20%左右。

稀土供應逐步收縮

稀土產品價格出現反彈

2017 年稀土價格整體保持回升的態勢,受到“收儲”和“打黑”等政策端預期的影響將有助於消化和規範過剩產能,供給收縮或將帶給行業集中度上升,預計中、重稀土價格抬升將較為明顯,均價將比 2016 年上升 20~25%;氧化鐠釹上升速率維持在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