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徐家新答記者問:員額制怎樣提升群眾獲得感?

在最高人民法院7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全國法院的員額制改革已經順利完成,

人民群眾將怎樣從這場改革中受益,擁有哪些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徐家新作了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就給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員額制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讓優秀審判人才向辦案一線集聚。當然,通過實行員額制改革,就是要在法院隊伍管理中形成優勝劣汰的用人導向,也促使入額法官不斷提高審判能力和水準,也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就我個人理解,讓案件來說話恐怕更為直接,因為人民群眾更關注的是每一個案件。要讓案件說話,更主要是要落實司法責任制。
近年來,通過落實司法責任制,實行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還權于法官、合議庭。改變了過去層層審批的辦案模式,讓廣大法官依法行使職權。通過組建審判團隊,讓法官專心于案件的裁判,輔助性的事務由法官助理和書記員承擔,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通過實行院庭長辦案制,讓這些法院的優秀人才直接辦案,也會進一步提高了案件的品質,並發揮很好的引領作用。
這些最終都會轉化為案件審理的品質和效率的提升。當然,從更寬廣的視野來看,近年來人民法院通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向執行難全面宣戰,開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改革,糾正冤假錯案,規範減假暫(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規範,保障司法人權,建成三位一體的訴訟服務中心,建立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建設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建立智慧財產權法院、跨行政區劃法院,最高法院設立六個巡迴法庭,大力推動資訊技術應用和智慧法庭建設等等。這些改革措施都是為了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立案難、訴訟難、執行難,乃至於公平公正的問題,也都是為了讓老百姓有更多司法獲得感。實踐證明,這些措施的推出效果是好的。

7月2日,都勻市幹部職工扶貧知識考試在都勻新二中舉行,

都勻市人民法院積極組織全體幹警分別參加了當天的上、下午場考試。

為大力推動全市幹部職工認真學習各種扶貧知識和政策,正確運用政策指導實際工作,能運用所學知識認真開展幫扶工作,確保幫扶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都勻市扶貧脫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了這次對全市有幫扶工作任務的幹部職工(全市副縣級以下有幫扶工作任務的幹部職工)進行了扶貧知識考試。

作為扶貧工作者應熟知扶貧政策和知識,做到精准識別,科學施策,精准脫貧。這次考試範圍主要測試脫貧攻堅政策、扶貧知識及幫扶物件基本情況和幫扶措施等方面內容,旨在以考促學,使廣大幹部職工成為政策的熟知者和運用者,為做好扶貧脫貧工作的各項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為都勻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黃曉明走訪看望貧困戶。

(都勻市法院:趙華祥)

作為扶貧工作者應熟知扶貧政策和知識,做到精准識別,科學施策,精准脫貧。這次考試範圍主要測試脫貧攻堅政策、扶貧知識及幫扶物件基本情況和幫扶措施等方面內容,旨在以考促學,使廣大幹部職工成為政策的熟知者和運用者,為做好扶貧脫貧工作的各項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為都勻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黃曉明走訪看望貧困戶。

(都勻市法院:趙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