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HOV車道緩堵 “直行待行區”提升通行能力

“直行待行區”啟用後,明顯提高了交通高峰期車輛通行的效率 本報資料圖片 楊永赤 攝

隨著城市的發展,交通出行需求的急劇增加,相信不少市民已經發現,集約化出行不僅可以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緩解擁堵,還可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保護環境。自從我市推出了HOV多成員專用車道後,得到了許多市民的稱讚。根據日前出臺的“治堵十條”方案,我市將繼續完善HOV多乘員合乘車道管理,並運用多樣化的交通管理措施,提升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水準,

擴展路面通行功能,進一步緩解我市道路交通壓力。

工作單位在華陽的秦先生是每天早高峰必經科華南路的“上班族”之一,自從我市推出HOV多乘員合乘車道試點後,秦先生從很大程度上體驗到了該舉措帶來的便利。“我家只有一台車,有時候給妻子用,有時候遇上限號,所以我經常打車。”秦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拼車常客,自從有了多乘員合乘車道後,

他明顯感覺到在這條車道上的通行速度快了。“我自己開車的時候發現,如果大家都是一人一車,那麼路面上車流量明顯就大了,實在是不如一車多人,減少路面上的壓力,大家都不必堵在路上。”

“我親身感受,直行待行區這種交通組織也非常有效,每次綠燈可以多走七八輛車。”秦先生對我市“直行待行區”這一通行理念也大為讚賞。記者從市交管局瞭解到,直行機動車提前進入直行待行區內進行等候,

將直行車輛前置於路口中央,該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路口空間,在不影響路口左轉車流線型的基礎上從排隊空間上增加等候區域,這樣極大地縮短了機動車通過路口的時間,從而達到提高交通高峰期通行效率的目的。根據交警四分局在青羊區八寶街路口的流量監測,增設“直行待行區”後,路口四個方向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車流量均有所提升,
平均每個方向在一個信號週期內可多放行8—10台車,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有效緩解高峰期路口車輛排行長度和通行壓力。

根據成都“治堵十條”,下一步,我市將以“繡花”功夫推進路權科學分配,加大推進公益性的拼車出行,完善多乘員合乘車道(HOV專用道)管理,降低單人單車使用頻率。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成都市學習借鑒外地城市的先進做法,將科學制定尾號限行擴面、繞城高速限貨等交通出行需求管理措施以及配套疏解惠民政策,

優化城市物流配送的交通組織方式。2018年,我市將推出繞城高速分車型分道行駛交通組織措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讓每一個交通參與者感覺到出行的效率提升。本報記者 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