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粘蟲發生規律及防治辦法

粘蟲發生規律及防治辦法

大家都知道,2012年東北地區曾暴發過粘蟲,危害十分嚴重,所以,對於粘蟲,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另外,今年省農科院植保所在6月初預測二代粘蟲在吉林省有重發的可能,

特別是在通化、遼源、四平、長春一帶,尤其需要注意當地粘蟲的發生情況,做好防治準備。目前,吉林省內一代粘蟲個別地區較為嚴重的蟲口密度已經達到每株3-4頭,提醒農戶注意查田,及時防治。

粘蟲是農業生產上比較常見的害蟲,俗稱五色蟲、行軍蟲,是一種具有遷移性、多食性、易暴發成災的大害蟲,主要危害的作物有小麥、穀子、高粱、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

粘蟲在吉林省主要發生兩代,一代粘蟲發生的時間是在6月中下旬,二代粘蟲發生時間多在8月中下旬。

一、粘蟲能不能在東北地區越冬

粘蟲是一種遠距離遷飛性害蟲,抗寒力不強,在我國北方是不能進行越冬的。初蟲源是5下旬至6月上旬由南方成蟲隨熱氣流上升形成季風而遷飛到我省為一代粘蟲。

二代粘蟲主要也是從南方遷飛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一代粘蟲經過產卵產生的。

二、粘蟲的發生和環境的關係

粘蟲比較喜歡潮濕,怕高溫乾旱,相對濕度75%以上,溫度在23℃-30℃的環境下有利於成蟲產卵和幼蟲存活。

持續高溫,降雨偏多,對黏蟲的發生、繁殖極其有利,氣候乾燥時尤其持續高溫乾旱時不利於粘蟲的發生,但是雨量過多、特別是在暴風雨過後,粘蟲數量又會顯著下降。

三、粘蟲的習性及危害特點

成蟲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潛伏於草叢或者是牆縫中,

夜晚出來取食、交尾產卵,成蟲的卵多產于葉尖、嫩葉或者是葉鞘中。幼蟲的顏色多樣,有黑色、綠色、灰色等,頭頂有八字形黑紋,頭部黃褐色至紅褐色,2-3齡幼蟲黃褐至灰褐色,或帶暗紅色,4齡以上的幼蟲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條背線,所以又叫五色蟲。1-2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3齡以上幼蟲危害葉片後呈現不規則的缺刻,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大發生時會將玉米葉片吃光,
只剩葉脈,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當一塊田的玉米被吃光,幼蟲常成群結隊遷到另一塊田為害,故又名“行軍蟲”。一般在地勢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齊、生長茂密的農田或雜草多的玉米地發生較重。

四、粘蟲防治方法

1.防治成蟲產卵。利用粘蟲成蟲在禾穀類作物枯葉上產卵的習性,在玉米田每畝插60-100個稻草把或穀草把,5天換一次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以減少成蟲產卵量,降低田間蟲口密度。

2.建封鎖帶防治幼蟲轉移。在粘蟲幼蟲遷移危害時,撒15釐米寬的藥帶進行封鎖;或在小麥、玉米田用40%辛硫磷乳油製成毒土撒施,進行隔離。

3.化學防治。粘蟲防治上一定要掌握好用藥時間及指標,玉米田蟲口密度達10頭/百株以上時,當水稻田蟲口密度達25-30頭/平方米,可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醯胺等藥劑噴霧防治。

利用粘蟲成蟲在禾穀類作物枯葉上產卵的習性,在玉米田每畝插60-100個稻草把或穀草把,5天換一次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以減少成蟲產卵量,降低田間蟲口密度。

2.建封鎖帶防治幼蟲轉移。在粘蟲幼蟲遷移危害時,撒15釐米寬的藥帶進行封鎖;或在小麥、玉米田用40%辛硫磷乳油製成毒土撒施,進行隔離。

3.化學防治。粘蟲防治上一定要掌握好用藥時間及指標,玉米田蟲口密度達10頭/百株以上時,當水稻田蟲口密度達25-30頭/平方米,可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醯胺等藥劑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