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高怎麼辦?

一查空腹血糖正常,很多人就放下心來。其實,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同樣重要,

特別是對中國人來說。調查資料顯示,中國人單純餐後血糖高的比例高於西方人,而餐後高血糖嚴重威脅著心血管的健康。

一、為何餐後血糖要重視?

人體血糖值是隨進餐、活動等有一定幅度波動的,正常人在生理狀況下,進食後血糖會上升成高峰,餐後有一段較長時間處於相對較高血糖水準,約2小時後逐漸恢復正常。

而在糖尿病的初期,空腹血糖尚處正常水準,

而餐後血糖已較早地出現高血糖。

所以一些早期糖尿病可疑者可測之,必要時可同時與空腹血糖一起測定,以提高檢出率。

理由是:

空腹時,由於食物已經長時間消化轉運,血糖值已“風平浪靜”,表現似正常,不易在早期發現糖尿病。

進餐實際上是一種簡易的糖負荷試驗,糖尿病患者對糖利用障礙即可顯露出來,當然這種負荷試驗是不規範的。

在臨床上醫生常測定餐後血糖,餐後血糖升高較空腹血糖敏感,其異常大約比空腹血糖異常要早3-5年。

從這個意義上講,餐後血糖測定為患者爭得較早的時間,會使治療更為主動。

二、如何降低餐後高血糖?

1.空腹和餐後血糖都高,要先降空腹血糖

如果糖尿病病程較長,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會升高。

這樣的病人,空腹血糖高,吃完飯以後血糖就更高,糖化血紅蛋白往往在8%以上。

如果空腹和餐後血糖都高,建議一定要先把空腹血糖降下來。因為,空腹血糖下降後,餐後血糖會隨之下降。

假如先降餐後血糖,可能需要大量降糖藥物,

其尾效應很容易造成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2.先從生活方式開始干預,一年還降不了血糖需藥物治療

對於糖耐量減低人群,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

也就是說當發現餐後血糖在7.8-11.1mmol/L時,還可以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來降低血糖,

從而讓自己不得糖尿病。

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飲食控制和運動。

包括保證膳食平衡,限制攝入的總熱量和脂肪成分,限制飲酒,多食蔬菜及高纖維食物以及進行規律持久的體育運動等。

具體的目標是:

第一,肥胖或超重者體重指數BMI,即體重(kg)/身高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

第二,至少減少每日飲食總熱量400-500千卡;

第三,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第四,體力活動增加到250-300分鐘/周。

一般來說,如果堅持飲食和運動療法一年時間,基本可以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患者往往堅持不了一個月就半途而廢了,而且僅僅依靠生活方式干預,對某一些人來說,還遠不足以將血糖控制到正常水準。

研究資料顯示,僅接受生活方式干預,仍有半數的糖耐量異常的人群會發展為糖尿病。

因此,對於這些懶於運動,無法控制飲食,血糖還容易升高的人群來說,只能採取藥物治療,如阿卡波糖等。

即體重(kg)/身高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

第二,至少減少每日飲食總熱量400-500千卡;

第三,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第四,體力活動增加到250-300分鐘/周。

一般來說,如果堅持飲食和運動療法一年時間,基本可以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患者往往堅持不了一個月就半途而廢了,而且僅僅依靠生活方式干預,對某一些人來說,還遠不足以將血糖控制到正常水準。

研究資料顯示,僅接受生活方式干預,仍有半數的糖耐量異常的人群會發展為糖尿病。

因此,對於這些懶於運動,無法控制飲食,血糖還容易升高的人群來說,只能採取藥物治療,如阿卡波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