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可穿戴設備設計的11個關鍵技巧

進入2017年之後,業界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探討似乎就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階段。和逐步消退的熱度形成對比的是,大家對於可穿戴設備認知的逐漸成熟。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可穿戴設備的類型主要是以智慧手錶和手環為主,

輔以智慧眼鏡、耳機甚至指環這樣的設備,也許更多新的可穿戴設備還會繼續增加,但是從開發者到用戶,目前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期望都已經相對清晰了。

作為設計師和開發者,可穿戴設備給它的創造者們所提出的要求並不低。可穿戴設備有著它獨有的局限性,較小的螢幕,低資訊密度,有限的電池壽命使得設計者必須帶著鐐銬跳舞。

可穿戴設備的用例大多高度的場景化,這意味著,它和其他的數位產品在設計方法上有差異。

可穿戴設備的獨特性和開發難度在誕生之初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這篇關於Apple Watch 的文章當中,你就能體會到這類產品的研發難度:《傳奇再現!設計師不得不讀的APPLE WATCH 秘史》

作為設計師,我們在未來很難繞過可穿戴設備,所以,今天的文章幫你總結了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11個關鍵技巧。

1、一目了然的可見性設計

可穿戴設備和我們常用的手機、電腦都不一樣,小巧的螢幕和多樣的使用場景,要求它的UI介面使用者能夠一瞥就能準確快速地獲取資訊。所以說,一目了然(Glanceability)是硬性的需求,它是使用者和可穿戴設備之間短促快速的交互的基礎。

健身跟蹤器借助閃爍的燈光來傳遞資訊。

可穿戴設備上一目了然的可見性設計,不僅僅是要將視覺回饋精簡到最低的程度,它更多講究的是在特定的時候給用戶提供確定的、有用的內容。

保持介面清晰簡潔、易於閱讀。

由於螢幕尺寸有限,設計師應該針對最關鍵的資訊進行設計,讓使用者能在不到5秒的時間內消化全部關鍵的內容。

智慧手錶就是個典型,

介面和交互都圍繞著用戶抬手一看的這一瞬間的交互。OneFootball 的Apple Watch 應用就是個好例子,用戶一抬手就能看到開球時間和現場比分以及當前進度。

2、為上下文場景而設計

可穿戴設備通常內含一系列專業的感測器,用來計算,也是用來判斷場景的,如果你想要呈現一目了然的資訊,需要依靠這些感測器來獲取環境資訊,識別使用場景,計算對應的資料,在此基礎上呈現內容。

及時的資訊呈現是可穿戴設備的UI設計的基石。Android Ware 版的 Google Now 就是充分利用環境資訊的案例。

3、為羽量級交互而設計

雖然桌面端和手機APP通常都會涉及到相對較長的使用者流程,但是可穿戴設備所涉及到的交互大多是快速、高效、見縫插針的。短促是可穿戴設備交互的特色,如果某個流程需要超過10秒來完成,那麼你得重新考慮整個流程了。儘量保持介面簡單,讓交互快速且足夠直覺。舉個例子,用智慧手錶收到消息之後,打字是很不現實的選擇,最好使用語音輸入。

4、保持簡單

考慮到可穿戴設備的獨特屬性,根據著名的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我們應該保持克制,抵禦住向其中塞入更多功能和資訊的欲望。

向其中塞入更多的交互和資訊會破壞體驗,相反,專注於簡單的用例,強化流程説明使用者快速完成任務,會讓可穿戴設備的可用性更優秀。

讓交互儘量簡單,突出單個任務的執行性,一次完成一個任務是可穿戴設備的基本交互規則。

Shazam 的用例就很典型,儘量減少使用者操作的步驟,以完成單一任務為基本準則。

5、設計極簡的介面

設計極簡的介面並不是出於對風格的需求,而是因為使用者需要能夠直觀讀取其中的內容,並且能夠輕鬆地同介面進行交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極簡風是可穿戴設備介面的理想選擇。從色彩到排版設計均應該如此:

·鮮明的對比。對比度在小尺寸螢幕上尤其重要,它是可讀性的基礎,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因素。

·簡約的字體排版。具有均勻筆觸的非襯線體字體是可讀性最高的字體,故而是首選。

·元素之間留足空間。螢幕尺寸有限,合理的空間控制能夠讓內容最大化地呈現給使用者,你需要基於功能和可用性來做調整。

當你把上面的三件事情做好的時候,你的設計在小螢幕上看起來應該還挺不錯的。

Runtastic 的APP在色彩的對比度控制上就很符合標準,在黑色的背景下顯得足夠突出。元素之間的對比度讓內容的可讀性很高。

6、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擾

即使是在大螢幕智慧手機上,系統通知也常常會影響和干擾用戶。在可穿戴設備上,這種干擾帶來的破壞性☆禁☆體☆禁☆驗會被放大。智慧手機在口袋裡面發出提示音是一回事,而智慧手錶在你的皮膚上震動帶來的體驗,會更加令人煩躁。

可穿戴設備會長時間地和人接觸,它的通知對於用戶而言是無法忽略的。

為可穿戴設備設計通知需要遵循幾個簡單的規則:

·儘量將非關鍵的通知給過濾掉,推送資訊的頻率盡可能低。不要讓可穿戴設備干擾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當你需要即時通知使用者的時候,你應該確保通知是重要的、高品質的。你可以以更加令人驚喜的方式來推送通知,如果你瞭解用戶的實際需求的話,這樣帶來的影響就是積極的。

·允許使用者可以配置通知的時間和類型,允許他們在需要的時候輕鬆禁用通知,或者選擇更適合他們自己的通知方式(震動,閃屏等)。

7、更多隱私設置

相比于智慧手機和電腦,可穿戴設備和使用者更加親近。所以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加人性化,它也需要顯示使用者的個人資訊,私人的對話和健康資訊都存儲在其中。但是和隱藏在口袋中的智慧手機不同,諸如智慧手錶這樣的可穿戴設備是外在佩戴的,相關的隱私資訊非常容易暴露。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有幾個建議:

·瞭解可穿戴設備的顯示內容和顯示方式。允許預設不顯示,或者只顯示特定的條目,點擊打開之後再顯示更多資訊。

·通知系統也沿用類似的思路,默認震動,之後再作顯示。

8、充分利用視覺之外的介面和交互

“最好的介面是沒有介面”這個說法其實尤其適合可穿戴設備。過分關注視覺設計,我們會很容易被自己限制住。嘗試充分利用聲音和震動等非視覺媒介來傳遞資訊,使用語音來輸入等。

9、同其他設備進行交互很重要

可穿戴設備不應該是孤立的存在。你應該讓可穿戴設備同其他的智慧設備應該是連為一體的一套數位生態系統,並且可穿戴設備應該可以從整個系統中受益的。例如智慧手錶應該能夠通過手機來控制,智慧手錶可以作為健康資料搜集的終端,從而輸出到其他的設備上,説明醫生和用戶本人更好地瞭解健康狀況。

10、確保能夠離線使用

就像其他的數位設備,可穿戴設備如果離開網路就不能使用是絕對不被允許的。當它離開網路支援的時候,應該能夠保留核心的功能。

Apple Watch 沒有離線地圖功能,當它沒有網路連接的時候,就無法載入。

11、探索可行性

在設計可穿戴設備上的APP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平臺的限制,並且有前瞻性地計畫、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鑽研SDK中所提供的額外的功能,哪些構思是可能在後續升級中實現,哪些不行。比如下面的Apple Watch 的動效設計就很棒,但是其中有一些是不太可能在實際開發中做出來的。

結語

今天所談及的這些設計的規範可能並不複雜,雖然它們都只是方向性的,但是對於可穿戴設備而言非常重要。

及時的資訊呈現是可穿戴設備的UI設計的基石。Android Ware 版的 Google Now 就是充分利用環境資訊的案例。

3、為羽量級交互而設計

雖然桌面端和手機APP通常都會涉及到相對較長的使用者流程,但是可穿戴設備所涉及到的交互大多是快速、高效、見縫插針的。短促是可穿戴設備交互的特色,如果某個流程需要超過10秒來完成,那麼你得重新考慮整個流程了。儘量保持介面簡單,讓交互快速且足夠直覺。舉個例子,用智慧手錶收到消息之後,打字是很不現實的選擇,最好使用語音輸入。

4、保持簡單

考慮到可穿戴設備的獨特屬性,根據著名的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我們應該保持克制,抵禦住向其中塞入更多功能和資訊的欲望。

向其中塞入更多的交互和資訊會破壞體驗,相反,專注於簡單的用例,強化流程説明使用者快速完成任務,會讓可穿戴設備的可用性更優秀。

讓交互儘量簡單,突出單個任務的執行性,一次完成一個任務是可穿戴設備的基本交互規則。

Shazam 的用例就很典型,儘量減少使用者操作的步驟,以完成單一任務為基本準則。

5、設計極簡的介面

設計極簡的介面並不是出於對風格的需求,而是因為使用者需要能夠直觀讀取其中的內容,並且能夠輕鬆地同介面進行交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極簡風是可穿戴設備介面的理想選擇。從色彩到排版設計均應該如此:

·鮮明的對比。對比度在小尺寸螢幕上尤其重要,它是可讀性的基礎,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因素。

·簡約的字體排版。具有均勻筆觸的非襯線體字體是可讀性最高的字體,故而是首選。

·元素之間留足空間。螢幕尺寸有限,合理的空間控制能夠讓內容最大化地呈現給使用者,你需要基於功能和可用性來做調整。

當你把上面的三件事情做好的時候,你的設計在小螢幕上看起來應該還挺不錯的。

Runtastic 的APP在色彩的對比度控制上就很符合標準,在黑色的背景下顯得足夠突出。元素之間的對比度讓內容的可讀性很高。

6、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擾

即使是在大螢幕智慧手機上,系統通知也常常會影響和干擾用戶。在可穿戴設備上,這種干擾帶來的破壞性☆禁☆體☆禁☆驗會被放大。智慧手機在口袋裡面發出提示音是一回事,而智慧手錶在你的皮膚上震動帶來的體驗,會更加令人煩躁。

可穿戴設備會長時間地和人接觸,它的通知對於用戶而言是無法忽略的。

為可穿戴設備設計通知需要遵循幾個簡單的規則:

·儘量將非關鍵的通知給過濾掉,推送資訊的頻率盡可能低。不要讓可穿戴設備干擾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當你需要即時通知使用者的時候,你應該確保通知是重要的、高品質的。你可以以更加令人驚喜的方式來推送通知,如果你瞭解用戶的實際需求的話,這樣帶來的影響就是積極的。

·允許使用者可以配置通知的時間和類型,允許他們在需要的時候輕鬆禁用通知,或者選擇更適合他們自己的通知方式(震動,閃屏等)。

7、更多隱私設置

相比于智慧手機和電腦,可穿戴設備和使用者更加親近。所以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加人性化,它也需要顯示使用者的個人資訊,私人的對話和健康資訊都存儲在其中。但是和隱藏在口袋中的智慧手機不同,諸如智慧手錶這樣的可穿戴設備是外在佩戴的,相關的隱私資訊非常容易暴露。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有幾個建議:

·瞭解可穿戴設備的顯示內容和顯示方式。允許預設不顯示,或者只顯示特定的條目,點擊打開之後再顯示更多資訊。

·通知系統也沿用類似的思路,默認震動,之後再作顯示。

8、充分利用視覺之外的介面和交互

“最好的介面是沒有介面”這個說法其實尤其適合可穿戴設備。過分關注視覺設計,我們會很容易被自己限制住。嘗試充分利用聲音和震動等非視覺媒介來傳遞資訊,使用語音來輸入等。

9、同其他設備進行交互很重要

可穿戴設備不應該是孤立的存在。你應該讓可穿戴設備同其他的智慧設備應該是連為一體的一套數位生態系統,並且可穿戴設備應該可以從整個系統中受益的。例如智慧手錶應該能夠通過手機來控制,智慧手錶可以作為健康資料搜集的終端,從而輸出到其他的設備上,説明醫生和用戶本人更好地瞭解健康狀況。

10、確保能夠離線使用

就像其他的數位設備,可穿戴設備如果離開網路就不能使用是絕對不被允許的。當它離開網路支援的時候,應該能夠保留核心的功能。

Apple Watch 沒有離線地圖功能,當它沒有網路連接的時候,就無法載入。

11、探索可行性

在設計可穿戴設備上的APP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平臺的限制,並且有前瞻性地計畫、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鑽研SDK中所提供的額外的功能,哪些構思是可能在後續升級中實現,哪些不行。比如下面的Apple Watch 的動效設計就很棒,但是其中有一些是不太可能在實際開發中做出來的。

結語

今天所談及的這些設計的規範可能並不複雜,雖然它們都只是方向性的,但是對於可穿戴設備而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