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言不合就看海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城市內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跟氣象條件有關,又跟城市地形、地表覆蓋及管網排水能力等因素有關。在我國,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原有河渠湖泊持續萎縮,其調蓄功能不斷消減,

城區硬化地面面積不斷增加,使得排水區內徑流總量和峰值變大,再加上部分地區排水管網建設欠缺,很多地方遭遇短歷時強降雨後容易引發內澇,如一些地勢低窪區、下凹式立交橋以及城市地下空間(地鐵站、地下商場、地下車庫以及居民樓地下室)等,容易引發溺水、觸電及房屋倒塌等事故。

當遇到內澇時,為了避免發生危險,我們需要瞭解應對災害的自救措施:

一、正在步行或騎車的行人,遇到大雨,首選地勢較高的地方避雨,不要停留在涵洞、立交橋、地下通道等低窪處;儘量貼近建築物行走,不要靠近有漩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箅的水井、地坑中;避開燈杆、電線杆、變壓器以及電線等可能連電的物體,

防止觸電。

二、開車出門的市民,切忌盲目涉水,不知道積水深度可下車檢查或者繞行,積水漫過車軸則要停止行駛,觀察其他車輛動向再做決定;涉水時要打開大燈和雙閃,跟隨前車,但需與前車保持距離,防止湧浪導致車輛熄火;行進過程中要保持低擋低速行駛,

中途不要停車、換擋或急轉彎;汽車在深水中熄火後,不要再嘗試啟動,及時離開車輛;打不開門時,使用救生錘或硬物敲擊車側窗的四個角落,擊碎玻璃後逃生。

三、城市低窪區的危舊房居民,下雨天不要在屋內逗留,要及時轉移;其他居民則要在大雨來臨前因地制宜地對住宅採取圍擋措施,

室外有積水漫入屋內,要及時切斷屋內電源和燃氣,把容易浸泡的物品放至較高的位置,做好各種排水措施,如果積水加重,要儘快轉移至安全地帶。

四、地下室居住人員,一旦發現內澇積水,不要貿然打開房門,

要保持冷靜,判斷積水情況。如果積水較淺,需馬上撤離;如果積水較深,要及時聯繫救援;如果積水湧入地下室,要充分利用可以把持和增加浮力的物品,向門口移動和滑行,保持面部露出水面,並用嘴呼吸。

五、地下商場、車庫及地鐵站等場所的人員,一旦發現暴雨積水湧入,不要驚慌,因為水體進入地下空間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地鐵站內的軌道坑內可以存蓄大量的水,暫時不會威脅人們的安全,所以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撤離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勢較高的地方,由於排水條件差,同樣會出現積水,也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可以預見,減輕城市內澇災害損失將是很多城市今後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我國正在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這是一個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等多方面的、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其中“看海”的過客,不能做局外人,應該成為這個進程中的主人。

本文作者:姜曉明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2017年第三期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一旦發現暴雨積水湧入,不要驚慌,因為水體進入地下空間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地鐵站內的軌道坑內可以存蓄大量的水,暫時不會威脅人們的安全,所以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撤離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勢較高的地方,由於排水條件差,同樣會出現積水,也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可以預見,減輕城市內澇災害損失將是很多城市今後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我國正在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這是一個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等多方面的、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其中“看海”的過客,不能做局外人,應該成為這個進程中的主人。

本文作者:姜曉明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2017年第三期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