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種模式讓你讀懂農產品電商的未來

導讀

農產品電子商務簡稱農產品電商,是指用電子商務的手段在互聯網上直接銷售農產品及生鮮產品,如五穀雜糧、新鮮果蔬、有機食品、地方特產、生鮮肉類等,農產品電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

將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地球村,改變農產品交易方式。

一、農產品電商模式概念

所謂農產品電商,是指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買賣雙方基於流覽器/伺服器的應用方式進行農產品的商貿活動,它是互聯網技術變革農產品流通管道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我國傳統農產品流通銷售過程(從農產品產出到消費),通常要經歷農產品經紀人、批發商、零售終端等多層中間環節,它具有資訊流通不暢、流通成本過高的問題,互聯網的出現,恰好改進了其弊端,並將農產品的流通管道變成網路狀,進而衍生出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C2B/C2F模式、O2O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分平臺型B2C和垂直型B2C兩種)、F2C模式。

二、五大農產品電商模式解析

1、C2B/C2F模式

定義:C2B/C2F模式,即消費者定制模式,它是農戶根據會員的訂單需求生產農產品,然後通過家庭宅配的方式把自家農莊的產品配送給會員。這種模式的運作流程分為四步:第一步,農戶要形成規模化種植及飼養;第二步,農戶要通過網路平臺發佈產品的供應資訊招募會員;第三步,會員通過網上的會員系統提前預定今後需要的產品;最後,

待產品生產出來後,農戶按照預定需求配送給會員。

代表企業:多利農莊、忠良網

模式優勢:提前定制化生產,經營風險小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準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發展空間有限

2、B2C模式

定義:B2C模式,即商家到消費者的模式,它是經紀人、批發商、零售商通過網上平臺賣農產品給消費者或專業的垂直電商直接到農戶採購,然後賣給消費者的行為。

此類模式是當前的主流模式,它又可以細分為兩種經營形式:

一種是平臺型的B2C模式,如天貓、京東、淘寶;

一種是垂直型的B2C模式(即專注於售賣農產品的電商模式),如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等。

代表企業:天貓喵鮮生、京東到家、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

模式優勢:仲介角色,無需承擔壓貨的風險

模式劣勢:對平臺的流量、供應鏈要求高

3、B2B模式

定義:B2B模式,即商家到商家的模式,它是商家到農戶或一級批發市場集中採購農產品然後分發配送給中小農產品經銷商的行為。這類模式主要是為中小農產品批發或零售商提供便利,節省其採購和運輸成本。

代表企業:一畝田、惠農網、綠穀網

模式優勢:無需承擔壓貨的風險、連結上下游,發展空間大

模式劣勢:對平臺的流量、供應鏈、資訊服務要求高

4、F2C模式

定義:F2C模式,也叫農場直供模式,即農產品直接由農戶通過網上平臺賣給消費者的行為。

代表企業:沱沱工社

模式優勢:可以快速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準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空間有限

5、O2O模式

定義:O2O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即消費者線上買單,線下自提的模式。

代表企業:雲廚電商

模式優勢:社區化模式,物流配送便利快捷

模式劣勢: 地推所需成本較高

三、相關思考和探索

上面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適合不同的農產品,它們各有優劣勢,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但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電商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自身特殊的屬性所決定的。農產品的天然屬性,使其在運輸、產品品質上要求頗高,因而驅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動力主要有5種:供應鏈、行銷、產品、管道、服務,每一種驅動力都可以構成一個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可以選取不同的驅動力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要素,但農產品電商發展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從原端產品(品控)→標準化商品(包裝)→運輸配送(供應鏈)→服務,其中任何一條環節缺失,都無法發展好農產品電商,因而理清農產品電商的商業模式只是開端,核心是要在這4個環節上做好佈局。一切才只是開始,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發展空間大

模式劣勢:對平臺的流量、供應鏈、資訊服務要求高

4、F2C模式

定義:F2C模式,也叫農場直供模式,即農產品直接由農戶通過網上平臺賣給消費者的行為。

代表企業:沱沱工社

模式優勢:可以快速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準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空間有限

5、O2O模式

定義:O2O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即消費者線上買單,線下自提的模式。

代表企業:雲廚電商

模式優勢:社區化模式,物流配送便利快捷

模式劣勢: 地推所需成本較高

三、相關思考和探索

上面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適合不同的農產品,它們各有優劣勢,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但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電商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自身特殊的屬性所決定的。農產品的天然屬性,使其在運輸、產品品質上要求頗高,因而驅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動力主要有5種:供應鏈、行銷、產品、管道、服務,每一種驅動力都可以構成一個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可以選取不同的驅動力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要素,但農產品電商發展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從原端產品(品控)→標準化商品(包裝)→運輸配送(供應鏈)→服務,其中任何一條環節缺失,都無法發展好農產品電商,因而理清農產品電商的商業模式只是開端,核心是要在這4個環節上做好佈局。一切才只是開始,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