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包青天一生清廉,年薪逾千萬,這才叫底氣十足

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範見留題。驚鳥繞匝中庭柏,猶畏霜威不敢棲。是元代詩人王惲寫的一首《讚頌題名碑》,詩中描述的就是今日要講的主人公包青天包拯。

包拯

包拯是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不畏權貴,舉賢任能,政績斐然,是歷史上名臣清官的代表人物。任龍圖閣直學士,官至禮部侍郎。歷代之中,官吏俸祿之薄莫過於明朝,官吏俸祿之厚則莫過於宋朝。

包拯祠堂

在宋代官俸制度甚是混亂,有實職者可以領俸祿,無實職的也可以領俸祿,除了正俸還有其它的一些補給,職錢、公使錢和恩賞等等。當朝一品的首位大臣當屬宰相了,月薪可達一百二三十萬,年薪已然超過了一千五百萬,而當時的一個小小縣令年薪也是一百三四十萬。包拯即是樞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

同時被封為東海郡開國侯,品級和爵位僅次於宰相,年薪收入可想而知。

包拯

包公的年收入大約為:銅錢兩萬零八百五十六貫、大米兩千一百八十石、小麥一百八十石、綾十匹、絹三十四匹、羅兩匹、棉一百兩、木炭十五枰、柴禾二百四十捆、乾草四百八十捆,

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也得有一千多萬了。

包拯雕像

這樣的薪資在如今看來都是難以實現的,年薪如此之高,簡直是富得流油,可大家都知道在宋朝存在非常嚴重的“三冗兩積”,即“冗官、冗軍、冗費和積貧積弱”,龐大的官僚群體加之巨額的工資收入,

如此大的花銷開支還不全是取之于民,官員日子過得舒坦了,百姓的日子就只能是苦不堪言了,這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老老實實的為民請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也算是對得起頭上這頂烏紗帽,這個人就是包拯,留下千古絕唱的佳話豈不美哉。

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