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點贊!兵團這幾位老師獲得了國家級獎項!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2017第四屆“希望工程燭光獎”頒獎典禮上,來自三師四十一團中學的楊玉蓮、四師七十九團中學的呂妍娥榮獲引領獎;十三師紅山農場中學的趙敏榮獲創新獎;十四師一牧場中學的王新安榮獲奉獻獎。

想必大家對“希望工程燭光獎”還不太瞭解,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瞭解一下

▽▽▽

【希望工程燭光獎】

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深圳市TCL公益基金會共同設立的,旨在從全國尋找辛勤耕耘在貧困地區基層教育戰線,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優秀鄉村教師,充分展示他們的師德風貌和職業夢想,以鼓勵更多優秀青年教師紮根鄉村基礎教育,

推動鄉村教育事業發展。

“我驕傲”我是一名教師

“踏實工作,靜心育人。”是三師四十一團中學楊玉蓮老師一直信奉的原則。

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是她堅持不懈的動力!

平凡的工作帶給她快樂,作為老師,她很驕傲!

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在資訊化的時代,

呂妍娥與時俱進,積極探求教學新理念,並自製課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愛學生,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她相信,老師把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執著,傾注到工作的每個細節中,才是真正的成功。

用心澆灌下一代

自從擔任班主任以來,十三師紅山農場中學趙敏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

她認為要以心靈澆灌心靈,以尊重贏得尊重,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道德教育。

不是父母勝似父母,因為地處邊境團場寄宿制的農村學校,孩子們學習和生活大多由她照顧。現在,孩子們只要有困難第以時間都會來找她。

以“教師的名義”喚醒下一代的希望

1992年3月,王新安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與執著,踏上了牧區教育的征程。

“學生是我生命中的一份子。”這是十四師一牧場中學王新安老師經常說的話。

每當看到家鄉貧窮面貌末曾改變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王新安更加堅定了自己做好教育的決心。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一干就是25年,他把最寶貴的青春獻給昆侖山腳下的這片熱土,獻給了牧區的“雙語”教育事業。

多年以後,小編也懂得了老師當年對我的關愛,他們寫板書的背影像是一道如詩如畫的風景,他們的教導就像藤蔓緊緊牽連著我的心,而與他們的故事卻被留在那些年的夏天,感謝那些年老師對我們的關愛!

孩子們只要有困難第以時間都會來找她。

以“教師的名義”喚醒下一代的希望

1992年3月,王新安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與執著,踏上了牧區教育的征程。

“學生是我生命中的一份子。”這是十四師一牧場中學王新安老師經常說的話。

每當看到家鄉貧窮面貌末曾改變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王新安更加堅定了自己做好教育的決心。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一干就是25年,他把最寶貴的青春獻給昆侖山腳下的這片熱土,獻給了牧區的“雙語”教育事業。

多年以後,小編也懂得了老師當年對我的關愛,他們寫板書的背影像是一道如詩如畫的風景,他們的教導就像藤蔓緊緊牽連著我的心,而與他們的故事卻被留在那些年的夏天,感謝那些年老師對我們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