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車之美,就像哈里森·福特的嘴

“漢·索羅船長”作為好萊塢動作片黃金時代開山鼻祖之一,1993年還以51歲高齡出演動作片《亡命天涯》,創下當時動作片男主角的年齡紀錄。

作為螢幕硬漢,哈里森·福特無疑散發著滿屏的雄性荷爾蒙。

拋開角色加分,“漢·索羅船長”標誌性的歪嘴可是收穫了不少迷妹。

可是,這審美還挺反常識的。因為對稱作為一種美學原則,之於建築設計和日常用品,意味著整齊、常規、平衡、典雅或是權威;之于人,它意味著健康、協調。總之,一切美似乎都可以與對稱掛上鉤。

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歪嘴的哈里森·福特很帥。

不對稱就不美嗎?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說過:“美的線條和其他一切美的形體都必須有對稱的形式。”

但人總會產生審美疲勞,對稱往往還可能意味著枯燥和呆板。太過完美往往會顯得無趣,這時小小的不對稱,反而能使面容更加迷人。

如果瑪麗蓮·夢露標誌性的黑痣變成左右對稱的兩個,那被我們記住的可能就不是美人,

而是小丑了。

我們不妨掙脫“美形”的概念來看不對稱。

德國數學家外爾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論”,但他本人由於特別推崇自然界對稱美的理念,結果發現這個理論會導致左右不對稱,便沒有再深入下去。

而二十多年後,

李政道和楊振寧對該理論進行了研究並由吳健雄驗證,最終李和楊二人還因此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空氣動力學上,也不一定要求絕對對稱。德國理查·沃格特博士曾設計過一架不對稱飛機BV.141,完美實現了單發動機和良好觀測視野相結合的目的。

汽車作為日常使用率和關注度十分高的產品,其上的“不對稱美”也有超越形態的魅力。我將它分為三類:功能性、造型、人機工程——說白了就是實用、好看和舒服。

基於功能性的不對稱美

取消B柱的汽車並不少見,比如寶馬i3、賓士C-Coupe、馬自達RX-8等,但它們都是直接取消左右B柱的。

而你見過只取消一側B柱的汽車嗎?比如豐田ISIS。

實際道路上,出於安全考慮,我們更希望乘客從更靠近路邊的一側下車,

正因如此,國內很多計程車左後門是打不開的。

豐田ISIS僅在使用率更高的副駕駛側採用側滑門+無B柱設計,以獲得更寬敞的上下車空間,提升實用性和便利性。

同樣出於安全考慮,有研究提出,要設計有利於行人保護的非對稱發動機罩,它的原理是改變發動機蓋內板結構,重新設計發動機蓋硬點,降低行人碰撞高發區。

還有很多以不對稱改良性能的設計。比如,一般輪胎花紋會以對稱為主,便於更換安裝且靜音舒適性更強。但是還有一類以正中為界,左右不同花紋的輪胎,它能夠提高高速穩定性、排水性和運動性。

同樣出於提高駕駛能力的非對稱式鋼板彈簧設計,可以增加懸架的橫向抗扭能力,減小汽車在轉彎時產生的橫向傾斜。

深諳底盤技術的雪鐵龍,此前C3-XR採用的左右非對稱式懸架,對整車的操控性和舒適性也有著很好的提升作用。

來到車內,後座椅四六放倒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設置,能夠滿足後排乘坐的同時,還能提高汽車的裝載率,不用擔心體型較大較長的物品無法裝車了。

基於美學的不對稱

一味追求造型對稱美也可能會鬧笑話,比如奇瑞QQ的前後臉,可是看傻了好一批人。

觀致汽車旗下首款電動超跑Model K-EV大膽地採用了左側鷗翼門,右側電滑門設計。乍看挺怪誕,細想下來,Model K-EV確實因此吸引了不少眼球,作為非豪強企業設計的一款電動跑車,造型富有想像是正確且討巧的辦法。

當然這終歸是少數派的選擇,更多美觀上的不對稱是來自於細節。

比如寶馬M系,在左下角的藍、紫、紅三色進氣格柵飾條烘托下,發動機蓋下的高性能引擎似乎要隨時爆發。

福特野馬Shelby GT500(超級眼鏡蛇)50周年紀念版,就在進氣格柵右側採用了銀色眼鏡蛇點綴,配合以兇猛高聳的車頭,像是隨時要把人吃掉一樣。

來到車內,正常的儀錶盤都是兩筒型或三筒型設計,即使單筒或數位式儀錶盤,基本都採用對稱設計。但雪佛蘭愛唯歐卻採用了左大右小不對稱的儀錶盤,頗顯運動個性。

美國權威雜誌《Wards Auto World》剛公佈的2017年沃德十佳內飾中,阿爾法·羅密歐還因其不對稱儀錶盤設計收穫了不少評委芳心。

基於人機工程的不對稱美

隨著用戶駕駛體驗需求越來越高,環抱式設計收穫了不少廠家青睞。比如全新哈弗H6中控設計就更偏向駕駛者一側,寶馬X1提倡整個中控台以駕駛位為中心的設計理念等等。

這給駕駛員帶來了更加舒心的駕駛體驗,而且還能提高駕駛安全性,一舉兩得。

一些外掛備胎的SUV會採用側開門設計,這是考慮到輪胎較重,開門費勁,再碰上一些大型SUV,車門開啟就更加不變了。

此外,向上開啟會加大上方鉸鏈壓力,對C柱和尾門玻璃兩側的剛度要求會比較高,而且長時間使用後會影響尾門尺寸配合,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無可否認,汽車還是以對稱美為主,鏡像設計會降低生產成本、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和大眾審美。

但恰當的不對稱設計會給汽車添彩不少。它就像哈里森·福特向右上揚的嘴角或是夢露右臉那顆經典的美人痣,多年過去,仍舊迷人。

文 | sway

圖 | 網路

它的原理是改變發動機蓋內板結構,重新設計發動機蓋硬點,降低行人碰撞高發區。

還有很多以不對稱改良性能的設計。比如,一般輪胎花紋會以對稱為主,便於更換安裝且靜音舒適性更強。但是還有一類以正中為界,左右不同花紋的輪胎,它能夠提高高速穩定性、排水性和運動性。

同樣出於提高駕駛能力的非對稱式鋼板彈簧設計,可以增加懸架的橫向抗扭能力,減小汽車在轉彎時產生的橫向傾斜。

深諳底盤技術的雪鐵龍,此前C3-XR採用的左右非對稱式懸架,對整車的操控性和舒適性也有著很好的提升作用。

來到車內,後座椅四六放倒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設置,能夠滿足後排乘坐的同時,還能提高汽車的裝載率,不用擔心體型較大較長的物品無法裝車了。

基於美學的不對稱

一味追求造型對稱美也可能會鬧笑話,比如奇瑞QQ的前後臉,可是看傻了好一批人。

觀致汽車旗下首款電動超跑Model K-EV大膽地採用了左側鷗翼門,右側電滑門設計。乍看挺怪誕,細想下來,Model K-EV確實因此吸引了不少眼球,作為非豪強企業設計的一款電動跑車,造型富有想像是正確且討巧的辦法。

當然這終歸是少數派的選擇,更多美觀上的不對稱是來自於細節。

比如寶馬M系,在左下角的藍、紫、紅三色進氣格柵飾條烘托下,發動機蓋下的高性能引擎似乎要隨時爆發。

福特野馬Shelby GT500(超級眼鏡蛇)50周年紀念版,就在進氣格柵右側採用了銀色眼鏡蛇點綴,配合以兇猛高聳的車頭,像是隨時要把人吃掉一樣。

來到車內,正常的儀錶盤都是兩筒型或三筒型設計,即使單筒或數位式儀錶盤,基本都採用對稱設計。但雪佛蘭愛唯歐卻採用了左大右小不對稱的儀錶盤,頗顯運動個性。

美國權威雜誌《Wards Auto World》剛公佈的2017年沃德十佳內飾中,阿爾法·羅密歐還因其不對稱儀錶盤設計收穫了不少評委芳心。

基於人機工程的不對稱美

隨著用戶駕駛體驗需求越來越高,環抱式設計收穫了不少廠家青睞。比如全新哈弗H6中控設計就更偏向駕駛者一側,寶馬X1提倡整個中控台以駕駛位為中心的設計理念等等。

這給駕駛員帶來了更加舒心的駕駛體驗,而且還能提高駕駛安全性,一舉兩得。

一些外掛備胎的SUV會採用側開門設計,這是考慮到輪胎較重,開門費勁,再碰上一些大型SUV,車門開啟就更加不變了。

此外,向上開啟會加大上方鉸鏈壓力,對C柱和尾門玻璃兩側的剛度要求會比較高,而且長時間使用後會影響尾門尺寸配合,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無可否認,汽車還是以對稱美為主,鏡像設計會降低生產成本、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和大眾審美。

但恰當的不對稱設計會給汽車添彩不少。它就像哈里森·福特向右上揚的嘴角或是夢露右臉那顆經典的美人痣,多年過去,仍舊迷人。

文 | sway

圖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