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唯一一個沒有辮子的官員,文武百官不待見他,慈禧卻敢怒不敢言

辮子是清朝男人的標配,倒不是留這玩意兒多好看,而且清朝統治者留辮子,為了讓全國百姓效忠皇室,於是將這種非主流的髮型向全國推廣。遙想當初,大明百姓為了爭取蓄髮權,

有多少熱血男兒奮起反抗;清朝統治者為了推廣辮子髮型,又屠殺了多少無辜百姓!

然而,當初強行推廣剃髮令的多爾袞恐怕死也想不到,到了清朝末年,內憂外患,清朝統治岌岌可危,率先剪掉辮子的不是漢人,而是滿人,而且這哥們還是個皇族子弟。

此人名叫蔭昌,滿洲正白旗人,當過國子監生,又在同文館學習過,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二十五歲那年,蔭昌赴德國留學,德國軍事學校學習軍事操作技術一年。畢業後,蔭昌回國接手北洋新軍,段祺瑞、馮國璋等民國時期的大牛,那時候都是他的學生。

其實,在德國留學時期,蔭昌的專業學得一般般,德語也說得很爛,但卻迷上了德國的生活,接受了一些先進生活文化。

後來國內先進青年宣導剪辮子,蔭昌積極加入其中,哢嚓一刀把辮子剪了。

剪辮子這事兒在今天看來太尋常,但如果放在清朝以前,是殺頭的大罪,公然剪辮子可視為有謀反企圖。不過在蔭昌所處的時代,剪辮子雖說不上死罪,但清朝大臣們誰都不會剪,留著辮子是表忠心的機會,剪了辮子主子當然會有意見。

蔭昌作為一個滿人,卻率先在朝廷大臣中剪辮子,這讓清朝統治者情何以堪?蔭昌也知道這事,所以他在拜見慈禧太后時,弄了條假辮子綁在官帽上。這種把戲不過讓蔭昌心安一些罷了,怎麼可能矇騙到慈禧,慈禧一看到蔭昌這樣,頓時很不高興,但又不好發作。

等蔭昌退出殿外時,剛好碰上前來拜見慈禧的載灃,

載灃就沒慈禧那麼客氣了,當著他面破口大駡。蔭昌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載灃敢罵蔭昌,而慈禧不敢罵?原來,蔭昌這哥們德國留學期間,別的都沒幹好,但唯獨幹了一件好事,和德皇威廉二世交上了朋友。

後來蔭昌出使德國,威廉二世三天兩頭地找他喝茶,還直呼他名字,以示親切。

正因為蔭昌和威廉二世是哥們,後來八國聯軍侵華,德國因這層關係做了讓步。據說,當時八國聯軍的總司令瓦德西見到蔭昌,都要鞠躬行禮。既然洋人都給蔭昌三分面子,一向畏洋人如虎的慈禧,當然不敢痛駡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