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70年歷史!恐怖18小時續航!美傳奇品牌傑士推高級掛頸耳機R6 Neckband

說到傑士Klipsch,就不得不提X10。這只2007年推出的世界最小耳塞(旗艦型號)自誕生起便獲得了業內空前關注,在那個大家都以為UE TF10,Westone UM3X,鐵三角ck100這些三單元動鐵才能標2000多價格的年代,X10作為單動鐵耳機就標到了超2000的售價,

如此跳出傳統HIFI耳機的市場格局,又在傳奇的品牌盛名之下被賦予了某種神性。而09年前後傑士殺入中國後,X10更是連續六七年被各大媒體/論壇熱議,直到現在成為准現象級耳機製品。

而買到X10的玩家大概也都記得其包裝上那句“Feel your music,not your headphone”的經典寄語,這句話令沉迷於器材的傑士粉絲們無限感慨,甚至顛覆了現如今很多發燒友的聽音觀。“音質”、“音樂”、“器材”、“自我”,

這錯綜迷離的關係在傑士Klipsch這裡似乎是可以找到答案,但就在“答案”即將揭曉時,由於種種原因,傑士Klipsch卻悄然離開了中國(約兩年),令人茫然、唏噓

總之,傑士的產品和行為就跟他們的創始人Paul Wilbur Klipsch一樣雖古怪個性,但卻霸氣超然,自帶神秘屬性。

Paul Wilbur Klipsch

當然,Paul Wilbur Klipsch(1904-2002)早已去世,

可骨子裡的脾性卻深深的影響著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Klipsch先生活了近一個世紀!履歷豐富到可以寫本詞典了。他曾以美國陸軍身份參加過二戰,還做過飛行員,軍銜至中校。後來又以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地球物理學家等多重身份震撼美國科學界,以至於同行曾說他是絕對的天才。

終其一生,Paul Wilbur Klipsch共獲得23項個人專利,涉及槍械、地質、音訊等多方面,是一位堅定的完美主義者,

並被譽為“音響之父”。

影院、劇院、音樂廳曾是傑士的主要戰場

而熟悉美國科技史的,估計都知道他在97年被納入美國工程和科學名人堂,與愛迪生、萊特兄弟共用這一國家級最高榮譽,隨後2004年,其又被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ES)選入消費電子名人堂。

這位精力旺盛,

智商絕頂的老人甚至在臨終前兩年(96歲高齡),還在阿肯色州的傑士工廠工作,可謂一生熱血…一生“折騰”…

傑士Klipschorn號角音箱,大塊頭的手工製品,賣了70年仍在銷售。目前70周年型號也已推出。

事實上,傑士Klipsch與日本索尼一樣都已成立了70年,如果說索尼大法好,

那傑士也配得上這句話。

感懷這麼多,是因為傑士最近又殺回來了,帶著曾經的熱血與神秘回歸中國市場。作為曾經很迷傑士的筆者來說,此刻難免有點激動。

從我2011年接觸傑士以來,觀摩各款傑士耳機,發現該品牌很熱衷“舒適”、“體驗”(有別于同行)。這方面也和蘋果公司不謀而合。昔日(09年)中檔次入耳s4i成為最早的made for iphone耳機,也許其中就包含了這兩點。傑士的耳塞腔體往往比較細,出音導管也很小,耳套為了實現自然降噪與高度貼合的效果設計為橢圓形(業內唯一),佩戴舒適度上可謂是耳塞領域內的首屈一指,這裡的佩戴舒適度包括“塞入與摘下耳塞的速度”、“塞入的密閉性”“入耳後的可調節性”。從S3到S4再到X10 X11 X12 X20等等,都可體驗到這種舒適。

R6 Neckband

同樣的,今年新出的R6 Neckband掛頸式藍牙耳機也如此。

PS:日本VGP2017SUMMER授獎名單中,R6 Neckband和X12 Neckband在藍牙耳機範圍內,各自價格區間裡都獲了獎。

R6 Neckband

腔體背面,平滑的凹陷設計,讓手指肚可以直接按壓,輕鬆舒適的調整入耳深度和角度。

出於音質與舒適的考慮,R6出音孔相比絕大多數品牌都要更小(微距原因這張看著比較粗)

為與機身其他部分保持統一性,色調相比零售版R6有所改變。鋁金屬和樹脂材料的混合顯得質感還是很不錯的。

導管傾斜45°

出音孔內部,是個更小的孔……這設計也是頭次見,傑士總能設計出這類個性的東西

掛頸部分的鋼(鍍鉻)支架,亮盈盈的銀灰色很酷、很科幻

最寬處接近2cm的操控面板

操控板兩邊各一個,都各有一個便於盲操的較大型圓形凸起,左邊功能為長按開機連接藍牙,右邊是通話/音樂開始/暫停。按鍵觸感偏硬,很man,需要適應。

左操控面板背面,一顆震動按鈕

左操控面板背面的按鍵,開啟後可體驗“來電震動”,這是我所知的市面上唯一一款具備這種功能的藍牙耳機。通常,為了避免漏接電話,你需要一直塞著耳朵,而當耳機自身有了“來電震動”功能時,你儘管摘下耳塞部分,忙你該忙的。對於掛頸式耳機來說,“來電震動”功能的出現,是極為必要的,否則人們憑什麼非得買“掛頸式”,簡單的“運動耳機”就可以了。

真皮包覆的掛頸部位,內置電池。

另,掛頸式耳機如果續航時間和輕便的“運動藍牙耳機”一樣,那也沒有買的必要。相對更大的體型,於用戶而言,必須有更多的附加價值,而R6 Neckband在續航時間長確實炸天,可能是同類耳機中第一,達到了18小時!而類似價位的拜亞動力BYRON BTA 、B&O H5、森海塞爾Momentum in-ear wireless以及稍低價位的千元左右藍牙耳機sony mdr-ex750bt,所有這些正常使用基本都在6到8小時,這意味著什麼呢?舉例,給智慧手錶、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設備充電後,突然,你那小巧的藍牙耳機提醒你:“哥們兒,還得給我充電呢”,人的精力就是這樣被愚蠢的科技給損耗大半……總之,智慧設備豐富的今天,高續航產品是越來越必要了。

充電口,遮擋蓋有一定的防水性

附贈的三副耳套和一根充電線。充電線做工手感都不錯,不是普通貨色

耳套一如既往的橢圓形,很多發燒友稱讚傑士的舒適性,有一大半原因是來自它。據傑士觀察,人類耳道橫切面是橢圓,而不是圓,所以他們開發了這種造型的套子,再加上細節之處也經過一些優化,這才使得傑士的很多小耳塞都有著很服帖的舒適度,在入耳式耳機中,舒適度一直以來都很重要,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總眷戀著所謂的“平頭塞”。

附贈的三副(耳塞本體自帶一副)耳套裡,其中一對很小,小到我認為只有耳朵眼快堵死(誇張)的人才會用……還有一副最大耳套,和本體自帶的那個中號耳套都可以戴的比較舒服。只是大套相對低音更宏大一些。雙節套設計的不符合我的習慣,就告別了。平生接觸過的雙節套似乎都與我無緣。

最後,關於傑士的耳套,最厲害的一點,或許就是物理降噪(耳套隔音相當好),不開音樂,光是塞入耳朵,就自動隔絕相當一部分的噪音。對比索尼的NC020,NC33,750nw這類被動降噪耳塞(需連具備降噪的walkman或手機),R6 Neckband的耳套在選對尺寸的前提下,已經具備了索尼被動式降噪耳塞的7分功力。如此通過耳塞腔體造型而自然形成的雜訊隔絕,省電又方便。

側面Klipsch的logo,古銅色和真皮掛頸部分的車線色彩一致,實物透著貴氣

說到掛頸部分的真皮,這部分內置電池等一些部件,手指捏壓時會感覺很硬,厚度大概超出2cm,表面的皮可以看到彎曲受力的紋理,不是那種pu。

R6 Neckband 、錘子堅果pro

R6 Neckband 、錘子堅果pro

這套組合,錘子堅果pro的高續航特性與同樣高續航的R6 Neckband很搭,出遠門,不會太擔心兩者中誰的電快用完了。內心很踏實。

與索尼Xperia手機

R6 Neckband 藍牙規格4.0,支援APT-X、AAC藍牙協定,如果你的前端設備支援APT-X、AAC那自然最好不過,索尼XPERIA高端機型自Z3+起,便支持LDAC,向下相容APT-X\AAC這些,因此在與R6 Neckband的搭配過程中,音質的好感的確要更華美一些(相比堅果pro)。但堅果pro又有著長續航,不開螢幕的前提下聽歌,手機本身掉電速度很慢,這比Xperia好很多。

總的來說,粗聽的話,兩者音質上,差距有,但並不大,可能也跟堅果pro更強勁的驅動力有關?

此外,很神奇的是堅果pro,連接藍牙耳機是可以顯示電量的,R6 Neckband同樣可以。這一點讓人滿意。而索尼手機則不行。

有關音質的,技術、參數可參考圖片。頻響範圍和B&O的H5相當,都是不超過20Khz,靈敏度還不錯,110dB,響度中低頻部分貢獻較大。R6裡面內置雙釹磁鐵動圈單元,包裝上寫著全低音動態驅動器,看著夠嚇人。

包裝盒背面各種參數,可供參考。

此外麥克風還應用了CVC 6.0技術,可對周邊環境聲中有規律的雜音有效降噪。這個技術個人並不熟悉,但藍牙耳機在戶外使用時,你的聲音要想足夠清晰的傳到對方耳朵,還是需要一些過濾技術的。總之,從這款產品的很多細節可以看出,傑士考慮的已經很周全。

音質:藍牙耳機的音質,這幾年總的來說三個字:還可以。至少擺脫了數年前藍牙耳機無音質的差評,這跟智慧設備發射與接收端晶片和音訊技術的提升不無關係,加之無線類產品是大勢所趨,提升音質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另外,現在基本上,只要產品定價在200元以上的,聲音通常都保挺不錯,即便有瑕疵,比如某方面不夠平衡,但對於非發燒友而言,已經是非常好了。如若對品質,對音質有更高需求,我覺得儘量考慮超過800元的吧。

關於R6 Neckband的主體R6,這只耳塞在2015年不只於日本獲得了VGP獎,還獲得了由英國老牌音訊媒體what hifi給予的五星滿分。甚至於今年夏季(就前幾天)what hifi最值得買(Best buy)的100歐元以下入耳式耳機中R6又再次被提名。經典到不能再……

聲音上特色非常鮮明,而不是隨大流的三頻均衡……,它的低頻有著傑士特有的狠勁兒,力道相當充沛,是少有的拳拳到骨髓的那種低頻,像索尼手機的clear bass,正負各十級,在連接R6 Neckband聽歌時,即便你低音音效為0,這耳機也照樣有著翻雲覆雨的氛圍感,甚至於把手機的低音調到-10,也能感受那最後一絲低頻沉浸入心的醉意。傳統評測中所用的量感,下潛在這只耳塞上,或是說傑士所有耳塞上都有些不太合適了。傑士的低頻有著更多的維度去讓你思考。

當然不喜歡這種低頻的可能也有。但對於低音黨來說,搞一條傑士耳塞還是有必要的,我聽過的低音牛炸天的除了傑士的還有多年前漢聲推出的木爵2,木質腔體,剛猛到要殺人的低音,但低頻音色太硬了,導致影響耐聽度,傑士的R6則柔和一點,低頻猛,但不會那麼“剛”,對於熱衷節奏的音樂來說,耐聽還是前提,所以R6的調音還是更老道。此外,若不是R6 Neckband藍牙連接的設計,你盡可以在更高級的播放設備上享受它霸道如現場般的低音魅力。

傑士對耳塞的調音,歷來強調中頻和低頻,帶著一種頑固。另外,它並不只顧著低頻,最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手機低音音效減為負值後,人聲、樂器的基音依舊有著堅實的輪廓,巍然不動。

用傑士聽大多數流行樂,尤其男聲、或是嘻哈樂,金屬樂都有著不得了的爽快樂感,像最近熱播的《中國有嘻哈》,用它聽MC Hotdog這類男嗓,那清晰有力的中頻和沉重感極強的低音所營造出的刺激感,真是沒誰了。而同樣是低音,同樣都有量感的前提下,傑士的氛圍營造仍舊獨樹一幟,有別於其他類似型號,70年的調音積澱深見功力。

R6 Neckband高頻中規中矩,相對這幾年出的一些五百元檔HIFI入耳,它的高頻並未有明顯優勢,對於女聲、輕音樂、室內樂這些曲種並不會有欣喜感。

總結:真皮混合金屬的暗黑視覺設計,質感強烈的美式調音,舒適的佩戴,遠超同類競品的18小時續航以及神奇的“來電震動”和耳套自帶的“天然降噪”屬性,這些都是Klipsch R6 Neckband掛頸式耳機的獨到之處。也符合其1500元檔的產品定位。但也需要注意,這類掛頸式耳機並不是運動類耳機,佩戴它出門跑步是不舒服的,兩邊操控板一上一下打鎖骨的感受,真是酸爽~~,除了運動不合適,其餘場合,它倒是太合適了。

出音導管也很小,耳套為了實現自然降噪與高度貼合的效果設計為橢圓形(業內唯一),佩戴舒適度上可謂是耳塞領域內的首屈一指,這裡的佩戴舒適度包括“塞入與摘下耳塞的速度”、“塞入的密閉性”“入耳後的可調節性”。從S3到S4再到X10 X11 X12 X20等等,都可體驗到這種舒適。

R6 Neckband

同樣的,今年新出的R6 Neckband掛頸式藍牙耳機也如此。

PS:日本VGP2017SUMMER授獎名單中,R6 Neckband和X12 Neckband在藍牙耳機範圍內,各自價格區間裡都獲了獎。

R6 Neckband

腔體背面,平滑的凹陷設計,讓手指肚可以直接按壓,輕鬆舒適的調整入耳深度和角度。

出於音質與舒適的考慮,R6出音孔相比絕大多數品牌都要更小(微距原因這張看著比較粗)

為與機身其他部分保持統一性,色調相比零售版R6有所改變。鋁金屬和樹脂材料的混合顯得質感還是很不錯的。

導管傾斜45°

出音孔內部,是個更小的孔……這設計也是頭次見,傑士總能設計出這類個性的東西

掛頸部分的鋼(鍍鉻)支架,亮盈盈的銀灰色很酷、很科幻

最寬處接近2cm的操控面板

操控板兩邊各一個,都各有一個便於盲操的較大型圓形凸起,左邊功能為長按開機連接藍牙,右邊是通話/音樂開始/暫停。按鍵觸感偏硬,很man,需要適應。

左操控面板背面,一顆震動按鈕

左操控面板背面的按鍵,開啟後可體驗“來電震動”,這是我所知的市面上唯一一款具備這種功能的藍牙耳機。通常,為了避免漏接電話,你需要一直塞著耳朵,而當耳機自身有了“來電震動”功能時,你儘管摘下耳塞部分,忙你該忙的。對於掛頸式耳機來說,“來電震動”功能的出現,是極為必要的,否則人們憑什麼非得買“掛頸式”,簡單的“運動耳機”就可以了。

真皮包覆的掛頸部位,內置電池。

另,掛頸式耳機如果續航時間和輕便的“運動藍牙耳機”一樣,那也沒有買的必要。相對更大的體型,於用戶而言,必須有更多的附加價值,而R6 Neckband在續航時間長確實炸天,可能是同類耳機中第一,達到了18小時!而類似價位的拜亞動力BYRON BTA 、B&O H5、森海塞爾Momentum in-ear wireless以及稍低價位的千元左右藍牙耳機sony mdr-ex750bt,所有這些正常使用基本都在6到8小時,這意味著什麼呢?舉例,給智慧手錶、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設備充電後,突然,你那小巧的藍牙耳機提醒你:“哥們兒,還得給我充電呢”,人的精力就是這樣被愚蠢的科技給損耗大半……總之,智慧設備豐富的今天,高續航產品是越來越必要了。

充電口,遮擋蓋有一定的防水性

附贈的三副耳套和一根充電線。充電線做工手感都不錯,不是普通貨色

耳套一如既往的橢圓形,很多發燒友稱讚傑士的舒適性,有一大半原因是來自它。據傑士觀察,人類耳道橫切面是橢圓,而不是圓,所以他們開發了這種造型的套子,再加上細節之處也經過一些優化,這才使得傑士的很多小耳塞都有著很服帖的舒適度,在入耳式耳機中,舒適度一直以來都很重要,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總眷戀著所謂的“平頭塞”。

附贈的三副(耳塞本體自帶一副)耳套裡,其中一對很小,小到我認為只有耳朵眼快堵死(誇張)的人才會用……還有一副最大耳套,和本體自帶的那個中號耳套都可以戴的比較舒服。只是大套相對低音更宏大一些。雙節套設計的不符合我的習慣,就告別了。平生接觸過的雙節套似乎都與我無緣。

最後,關於傑士的耳套,最厲害的一點,或許就是物理降噪(耳套隔音相當好),不開音樂,光是塞入耳朵,就自動隔絕相當一部分的噪音。對比索尼的NC020,NC33,750nw這類被動降噪耳塞(需連具備降噪的walkman或手機),R6 Neckband的耳套在選對尺寸的前提下,已經具備了索尼被動式降噪耳塞的7分功力。如此通過耳塞腔體造型而自然形成的雜訊隔絕,省電又方便。

側面Klipsch的logo,古銅色和真皮掛頸部分的車線色彩一致,實物透著貴氣

說到掛頸部分的真皮,這部分內置電池等一些部件,手指捏壓時會感覺很硬,厚度大概超出2cm,表面的皮可以看到彎曲受力的紋理,不是那種pu。

R6 Neckband 、錘子堅果pro

R6 Neckband 、錘子堅果pro

這套組合,錘子堅果pro的高續航特性與同樣高續航的R6 Neckband很搭,出遠門,不會太擔心兩者中誰的電快用完了。內心很踏實。

與索尼Xperia手機

R6 Neckband 藍牙規格4.0,支援APT-X、AAC藍牙協定,如果你的前端設備支援APT-X、AAC那自然最好不過,索尼XPERIA高端機型自Z3+起,便支持LDAC,向下相容APT-X\AAC這些,因此在與R6 Neckband的搭配過程中,音質的好感的確要更華美一些(相比堅果pro)。但堅果pro又有著長續航,不開螢幕的前提下聽歌,手機本身掉電速度很慢,這比Xperia好很多。

總的來說,粗聽的話,兩者音質上,差距有,但並不大,可能也跟堅果pro更強勁的驅動力有關?

此外,很神奇的是堅果pro,連接藍牙耳機是可以顯示電量的,R6 Neckband同樣可以。這一點讓人滿意。而索尼手機則不行。

有關音質的,技術、參數可參考圖片。頻響範圍和B&O的H5相當,都是不超過20Khz,靈敏度還不錯,110dB,響度中低頻部分貢獻較大。R6裡面內置雙釹磁鐵動圈單元,包裝上寫著全低音動態驅動器,看著夠嚇人。

包裝盒背面各種參數,可供參考。

此外麥克風還應用了CVC 6.0技術,可對周邊環境聲中有規律的雜音有效降噪。這個技術個人並不熟悉,但藍牙耳機在戶外使用時,你的聲音要想足夠清晰的傳到對方耳朵,還是需要一些過濾技術的。總之,從這款產品的很多細節可以看出,傑士考慮的已經很周全。

音質:藍牙耳機的音質,這幾年總的來說三個字:還可以。至少擺脫了數年前藍牙耳機無音質的差評,這跟智慧設備發射與接收端晶片和音訊技術的提升不無關係,加之無線類產品是大勢所趨,提升音質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另外,現在基本上,只要產品定價在200元以上的,聲音通常都保挺不錯,即便有瑕疵,比如某方面不夠平衡,但對於非發燒友而言,已經是非常好了。如若對品質,對音質有更高需求,我覺得儘量考慮超過800元的吧。

關於R6 Neckband的主體R6,這只耳塞在2015年不只於日本獲得了VGP獎,還獲得了由英國老牌音訊媒體what hifi給予的五星滿分。甚至於今年夏季(就前幾天)what hifi最值得買(Best buy)的100歐元以下入耳式耳機中R6又再次被提名。經典到不能再……

聲音上特色非常鮮明,而不是隨大流的三頻均衡……,它的低頻有著傑士特有的狠勁兒,力道相當充沛,是少有的拳拳到骨髓的那種低頻,像索尼手機的clear bass,正負各十級,在連接R6 Neckband聽歌時,即便你低音音效為0,這耳機也照樣有著翻雲覆雨的氛圍感,甚至於把手機的低音調到-10,也能感受那最後一絲低頻沉浸入心的醉意。傳統評測中所用的量感,下潛在這只耳塞上,或是說傑士所有耳塞上都有些不太合適了。傑士的低頻有著更多的維度去讓你思考。

當然不喜歡這種低頻的可能也有。但對於低音黨來說,搞一條傑士耳塞還是有必要的,我聽過的低音牛炸天的除了傑士的還有多年前漢聲推出的木爵2,木質腔體,剛猛到要殺人的低音,但低頻音色太硬了,導致影響耐聽度,傑士的R6則柔和一點,低頻猛,但不會那麼“剛”,對於熱衷節奏的音樂來說,耐聽還是前提,所以R6的調音還是更老道。此外,若不是R6 Neckband藍牙連接的設計,你盡可以在更高級的播放設備上享受它霸道如現場般的低音魅力。

傑士對耳塞的調音,歷來強調中頻和低頻,帶著一種頑固。另外,它並不只顧著低頻,最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手機低音音效減為負值後,人聲、樂器的基音依舊有著堅實的輪廓,巍然不動。

用傑士聽大多數流行樂,尤其男聲、或是嘻哈樂,金屬樂都有著不得了的爽快樂感,像最近熱播的《中國有嘻哈》,用它聽MC Hotdog這類男嗓,那清晰有力的中頻和沉重感極強的低音所營造出的刺激感,真是沒誰了。而同樣是低音,同樣都有量感的前提下,傑士的氛圍營造仍舊獨樹一幟,有別於其他類似型號,70年的調音積澱深見功力。

R6 Neckband高頻中規中矩,相對這幾年出的一些五百元檔HIFI入耳,它的高頻並未有明顯優勢,對於女聲、輕音樂、室內樂這些曲種並不會有欣喜感。

總結:真皮混合金屬的暗黑視覺設計,質感強烈的美式調音,舒適的佩戴,遠超同類競品的18小時續航以及神奇的“來電震動”和耳套自帶的“天然降噪”屬性,這些都是Klipsch R6 Neckband掛頸式耳機的獨到之處。也符合其1500元檔的產品定位。但也需要注意,這類掛頸式耳機並不是運動類耳機,佩戴它出門跑步是不舒服的,兩邊操控板一上一下打鎖骨的感受,真是酸爽~~,除了運動不合適,其餘場合,它倒是太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