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嗷!咩~ I 如何拯救“窩裡鬥”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家就像是一個小老虎,頭頂上畫著個“王”字,儼然就是一個小霸王。但是,一出門到外,就立馬變成一隻小綿羊,溫順,怯生生的。

“孩子在外很乖,在家卻是小霸王”的這種現象通俗的說就是“窩裡橫”,

這是怎麼了呢?

嗷 !

孩子為什麼會在家中成為一隻“小老虎”呢?

一、“榜樣的力量”。因為在家中有一隻“大老虎”,小孩有樣學樣,自然就成了“小老虎”。

二、溺愛+苛責的家庭教育方式。溺愛的定義:幫孩子做了他本該自己做的事;後者的定義:不讓孩子做他本該自己做的事。

舉個栗子 以助理解

溺愛:一個兩歲的孩子在自己慢吞吞的穿衣服,媽媽馬上給小孩穿上。苛責:小孩子在家翻箱倒櫃,弄的一團糟。媽媽就用嚴厲的聲音教育孩子甚至打罵孩子。

一種是父母管得過於嚴格,孩子感到壓抑;另外一種是父母事無巨細地代辦了本來屬於孩子的事情,對於這兩者,用“不聽話”、“對著幹”的方式來反抗父母的“專制”。

咩 ~

而孩子在外變成溫順小綿羊的原因有二:

一、缺乏自信。孩子自信心在父母的溺愛中慢慢喪失,從而表現為對外不敢表現自己。在旁人看來是乖巧,不生事,但是事實,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出現了問題。

二、缺乏安全感。孩子在外,由於缺乏對外界環境的掌控力,

所以在一開始會很小心地接觸外界。在行為上,表現為安靜,不說話。

三、缺乏社交技巧。社交技巧與孩子的社交頻率、社交物件和社交教育密切相關的。長期關在象牙塔的孩子,當然也因缺少技巧而拒絕跟他人交流。

小貼士

孩子不管是“小老虎”也好,是“小綿羊”也罷,這種本能的應對環境的反應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家長們可以從接下來介紹的幾種方式獲得教育孩子的靈感。

合理漠視。要讓孩子明白無理取鬧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要讓他學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讓跟父母玩猜猜猜的遊戲。

制定家規。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對於年幼的孩子,需要一定的規則來限制他的行為。

例如,明確的告訴電插頭不能碰、刀具不能拿等。

加強溝通。家長要認識清楚,孩子做為一個人,家長和孩子本質應該是平等的。平等的溝通,可以瞭解到孩子的變化,瞭解到他需要什麼,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家長老師引導好了,在家霸道的“小老虎”也可以變成溫順的“小綿羊”;在外沉默的“小綿羊”也可以變成開朗的“小老虎”。

畫畫天才第一步,陽光天使畫材鋪

在家霸道的“小老虎”也可以變成溫順的“小綿羊”;在外沉默的“小綿羊”也可以變成開朗的“小老虎”。

畫畫天才第一步,陽光天使畫材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