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行突放大招迎兩大利好 一個66萬億市場正式放開

作者 | 財君

來源 | 財經頭版(ID:caijing586)

買!

隨便買!

為了中國的實體經濟;為了嗷嗷待哺的企業們;為了降低貸款利率;中央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今天,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的第一個交易日,

中國市場再次迎來兩大利好。

第一大利好:

從債券通官網獲悉,債券通北向交易從7月3日起正式開通,海外投資機構終於可以來內地債券市場買!買!買!了。

不管你是使用自行積累,還是籌集,或是在離岸市場自由兌換,只要是人民幣,我們通通都收。

中國作為全球規模第三的債券市場,

人民銀行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量達到65.9萬億元。

而中央為了讓這些海外機構買得舒心,買得暢快,可謂是全面放開,凡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種,統統隨便買,不設上限。

不僅可以隨便買,想買多少買多少,就連一級市場的債券發行認購也全面放開,交易系統顯示,債券通啟動瞬間,有86家交易商線上,成交額高達21.47億元。

第二大利好:

國際投行花旗宣佈:從七月起,正式將中國納入“花旗世界國債指數 – 擴展市場”。

“花旗世界國債指數”是當前國際三大主流債券指數之一。據估算,目前大約有2萬億到4萬億美元的資產追蹤該指數。

還記得本月A股的重大利好嗎?就是加入了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

導致全球股民必須被動的買入我大A股。

同樣的道理,以後不管全世界人民喜不喜歡中國的債券,只要跟蹤花旗的這個指數投資,中國債券就是全球投資者繞不開的必選項。

高盛亞洲信貸策略研究部門負責人Kenneth Ho在稍早的一份研報中寫道:“預計未來十年,將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全球固收投資資金配置到中國債市”。

從此以後:

企業不僅可以找國內的資金方借錢,

還可以找全球的資金方借錢;

境外機構購買我們的債券不能使用外幣,必須換成我們的人民幣;

不管全球人民喜不喜歡,配置我們的債券將成為逃不開的必選項;

以前我們經常聽說,某個國家又購買了美國國債,日本國債,歐洲國債,但很少聽說有人購買中國國債,從此這個情景將成為歷史。

債券通:利好中的重大利好

看到這,可能有的讀者還很難感同身受,這怎麼就算重大利好了呢?

我來打個簡單的比方:

一個年輕人貸款買了房,欠了銀行很多錢,但因為經濟持續不好,每個月的收入資不抵貸,房貸還款越來越困難。

剛開始的時候,年輕人還可以經常像父母求助,但後來,父母也比較為難了,眼看可能要斷供。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一家銀行,問你要不要辦理貸款,請問:對這個年輕人來說,算不算喜從天降?

這個年輕人就是當下國內的部分企業。

在經濟學理論裡,一直有一個不破的定律,當經濟持續萎靡的時候,由於資不抵貸,越來越多的企業最後都會進入以債還債的局面。

對於這段時期的企業來說,最忌諱的就兩件事:

第一, 因為市場流動性緊張和自身盈利能力變弱,貸款到期之後,銀行突然停貸,這種差不多屬於直接宣判死刑。

第二, 市場利率水漲船高,貸款成本越來越重,這種就屬於慢刀子割肉,死緩。

而債券通牛就牛在:不僅解決了企業借到錢的問題,還達到了降低貸款利率的目的。

同時對當下的外儲來說,只要想買我們的債券,必須換我們的人民幣,又順便增加了我們當下的外儲。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債券通的實施落地,預計將吸引海外資本流入的規模能達到年均1000億美元。

還有什麼好說的,在我們貸款利率高企,企業嗷嗷待哺,外匯易出難進的當下,真的是不要太完美。

債券通:這才是真正的大放水

就在前不久,我們的央行參謀還表示:我們的央行不會像美聯儲那樣縮表。

我當時聽到這句話時,第一反應是口出狂言,怎麼可能呢?

在美聯儲加息縮表的週期裡,不僅不跟隨,還打算基建刺激經濟,這不是嫌外匯太堅挺嗎?

如今看來,中央原來早有安排。

開放國內債券市場,並且只能用人民幣買賣,國際上的資本務必只能找央媽兌換人民幣,這樣我們就相當於回到了2014年前外儲增加的日子。

只要有1美元流進國內,央媽就要對應的投放7.8元人民幣到市場。

如果按照前面所說一年大概會流入1000億美元,那麼就相當於央媽一年妥妥的向市場投放了7800億基礎貨幣。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很多人感慨,中國的M2之所以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就是因為外匯增加導致。

真的是完美,就在國內市場想放水又不敢放,但又必須放的當下,一劑債券通全部解決。

原本讓我們的企業自己到海外借美元,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BUT,如果美元繼續升值,未來企業風險將無法估量。

但如果讓這些海外資金換成人民幣之後來國內投資,企業以後還人民幣,在央媽的護航下,將非常安全。

在美元加息縮表的當下;在國內利率高企的當下;在外匯岌岌可危的當下;

央媽出手,今夜無眠!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一家銀行,問你要不要辦理貸款,請問:對這個年輕人來說,算不算喜從天降?

這個年輕人就是當下國內的部分企業。

在經濟學理論裡,一直有一個不破的定律,當經濟持續萎靡的時候,由於資不抵貸,越來越多的企業最後都會進入以債還債的局面。

對於這段時期的企業來說,最忌諱的就兩件事:

第一, 因為市場流動性緊張和自身盈利能力變弱,貸款到期之後,銀行突然停貸,這種差不多屬於直接宣判死刑。

第二, 市場利率水漲船高,貸款成本越來越重,這種就屬於慢刀子割肉,死緩。

而債券通牛就牛在:不僅解決了企業借到錢的問題,還達到了降低貸款利率的目的。

同時對當下的外儲來說,只要想買我們的債券,必須換我們的人民幣,又順便增加了我們當下的外儲。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債券通的實施落地,預計將吸引海外資本流入的規模能達到年均1000億美元。

還有什麼好說的,在我們貸款利率高企,企業嗷嗷待哺,外匯易出難進的當下,真的是不要太完美。

債券通:這才是真正的大放水

就在前不久,我們的央行參謀還表示:我們的央行不會像美聯儲那樣縮表。

我當時聽到這句話時,第一反應是口出狂言,怎麼可能呢?

在美聯儲加息縮表的週期裡,不僅不跟隨,還打算基建刺激經濟,這不是嫌外匯太堅挺嗎?

如今看來,中央原來早有安排。

開放國內債券市場,並且只能用人民幣買賣,國際上的資本務必只能找央媽兌換人民幣,這樣我們就相當於回到了2014年前外儲增加的日子。

只要有1美元流進國內,央媽就要對應的投放7.8元人民幣到市場。

如果按照前面所說一年大概會流入1000億美元,那麼就相當於央媽一年妥妥的向市場投放了7800億基礎貨幣。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很多人感慨,中國的M2之所以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就是因為外匯增加導致。

真的是完美,就在國內市場想放水又不敢放,但又必須放的當下,一劑債券通全部解決。

原本讓我們的企業自己到海外借美元,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BUT,如果美元繼續升值,未來企業風險將無法估量。

但如果讓這些海外資金換成人民幣之後來國內投資,企業以後還人民幣,在央媽的護航下,將非常安全。

在美元加息縮表的當下;在國內利率高企的當下;在外匯岌岌可危的當下;

央媽出手,今夜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