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海竟然還藏著一個“原始森林覆蓋的秘境”?

這裡,有800多年歷史的藏式碉樓群。

這裡,有廣闊森林和清新河谷。

這裡,還有故土遺風的歷史。

這裡,被稱為“果洛小江南”。

這裡就是——班瑪縣。

班瑪藏式碉樓群

翻過雪山,踏過草原,穿過峽谷,

渡過激流,在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境內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方被原始森林覆蓋的“秘境”。在這裡,坐落著中國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樓群落之一——班瑪藏族碉樓群。

班瑪藏族碉樓,藏語稱為“誇日”,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主要分佈在燈塔鄉的班前、科培、格日則等村。

班瑪藏族碉樓,分為石碉、木碉、混合碉三種,其中石碉最有特色。外牆全用石片砌成,按照類似榫卯的結構,

大小相扣、橫豎交錯,使牆體受力均勻,不易裂縫、傾斜。

獨特構造:

青海這些藏族民居建築頗具特色,它們一般都建在高的臺地上或山頂上,

建築材質則以石塊為主,木料為輔,石砌高牆,易守難攻,以保平安。具體形態為:平頂,外形厚重、穩固。

一般分為兩層或三層,上層堆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建築整體高約10米,屋面多為平頂,牆體石、木交錯,隙間夾雜黃土砌制而成。

一層畜棚為四梁八柱。各樓層由獨木梯銜接,獨木梯由整根原木做成,一面砍平便於平穩,一面鑿出梯槽,這種梯子一方面可以隨意挪動,另一方面防止不速來客。

二層主要由居室、堂屋、廚房、走廊組成,房與房之間用橫木牆體隔開,外牆留有窗戶和煙道。

三層為經堂及庫房,外牆設有瞭望口。牆體、門窗、天棚、獨木梯均為本色,不刷油漆,建造時由藏族專門的石匠修建,在建築過程中,不吊線、不繪圖,全憑經驗,信手其成。其壁面能達到光滑平整、不留縫隙。

傳統藏式碉樓“變”驛站 :

近年來,來這裡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

為了更好地發展旅遊業和鄉村旅遊文化,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2015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當地村民將自己的家裝修成驛站。

白紮寺

白紮寺位於班瑪縣城東南部的江日堂鄉,距縣城4公里,西元1936年由白紮喇嘛重建,屬噶陀派。白紮寺由三部分組成,即追公寺、多卡寺和天葬台。

寺中央有一圓形小山,稱之為“閃光鐵山”。寺院分上下兩部分,上寺在北側山頂,以尼姑禪修為主,有大小兩座經營,一座佛殿,僧舍100多間,下寺坐落在小圓山周圍,為該寺主體部分,環繞小圓山建有講經院、禪修院、大經堂、醫明院、寺舍、石塔等。

瑪柯河林區

瑪柯河林區位於青海果洛州班瑪縣東南方向,屬於大渡河上游地區,和四川省壤塘縣接壤。瑪柯河林區,是青海省最大的林場。

瑪柯河林區是我國高寒林區重要的生物種群庫,目前林區內共有植物67科220屬466種。野生動物分佈有白唇鹿、金錢豹、雪豹、雉鶉、金雕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有棕熊、獼猴、小熊貓等29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和10餘種省級保護動物。

當你走進瑪柯河林區時,你會感受到三江源核心保護區域帶給你的震撼——

綿延起伏的大山,被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覆蓋;清清河水上建起的吊橋那邊,青海獨特藏式碉樓林立其間;藏族姑娘天真無邪的笑容中,你會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好客與淳樸。秋風吹過,瑪柯河林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白紮寺

白紮寺位於班瑪縣城東南部的江日堂鄉,距縣城4公里,西元1936年由白紮喇嘛重建,屬噶陀派。白紮寺由三部分組成,即追公寺、多卡寺和天葬台。

寺中央有一圓形小山,稱之為“閃光鐵山”。寺院分上下兩部分,上寺在北側山頂,以尼姑禪修為主,有大小兩座經營,一座佛殿,僧舍100多間,下寺坐落在小圓山周圍,為該寺主體部分,環繞小圓山建有講經院、禪修院、大經堂、醫明院、寺舍、石塔等。

瑪柯河林區

瑪柯河林區位於青海果洛州班瑪縣東南方向,屬於大渡河上游地區,和四川省壤塘縣接壤。瑪柯河林區,是青海省最大的林場。

瑪柯河林區是我國高寒林區重要的生物種群庫,目前林區內共有植物67科220屬466種。野生動物分佈有白唇鹿、金錢豹、雪豹、雉鶉、金雕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有棕熊、獼猴、小熊貓等29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和10餘種省級保護動物。

當你走進瑪柯河林區時,你會感受到三江源核心保護區域帶給你的震撼——

綿延起伏的大山,被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覆蓋;清清河水上建起的吊橋那邊,青海獨特藏式碉樓林立其間;藏族姑娘天真無邪的笑容中,你會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好客與淳樸。秋風吹過,瑪柯河林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