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I記者微軟小冰:人類記者,你們需要“進化”了

“車次主要是K字頭和普列,基本都是無座票,一站到底,路途會比較辛苦。”如果不說,你能猜出這是南方都市報“寫稿機器人小南”寫的嗎?目前,國內很多報社都引入了“寫稿機器人”,

例如:騰訊財經的“Dreamwriter”,新華社的“快筆小新”,今日頭條的“xiaomingbot”等。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進入報業,代替記者撰寫新聞稿件,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潛在競爭,逐漸成為了熱門話題。去年年底,在“錢江晚報創刊30周年見證大會”上,錢江晚報與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共同宣佈,雙方將在人工智慧及大資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隨後,國內報業首位AI記者微軟小冰入職錢江晚報,並在半年多的新聞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能力。
不少網友直呼,像微軟小冰這樣的AI記者,已經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人類記者的工作崗位,“AI記者未來能否取代人類記者”的爭論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目前看來,AI記者想要完全取代人類記者,還有較大一段距離。就拿錢江晚報的AI記者微軟小冰來說,

雖然AI記者微軟小冰相較于人類記者有了一定優勢。首先,她在熱點把控、資料分析、預測性報導等方面已經做的比較出色。其次,微軟小冰能夠24小時線上值班,隨時可以和用戶進行交流,滿足了當下用戶快節奏、立體化的新聞需求。再次,微軟小冰在新聞報導中,已經有了豐富的人類情感元素,以少女記者的口吻進行報導,基本看不出“機器人”的痕跡。
但是,微軟小冰的新聞報導在文學價值、報導深度等方面,還達不到人類記者的水準。舉例來說,《中國青年報》記者劉暢報導的《揭露山西繁峙礦難真相的日日夜夜》,他經過多次深入追蹤調查,採訪了眾多的相關人員後,才將礦難的前因後果完整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如果微軟小冰想要做出這樣的報導,僅靠現有的技能和資料積累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向資深的記者學習技法,
“解鎖”更多的報導技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AI記者大批量進入報業已經勢不可擋,如何將人工智慧與資料新聞生產、人機交互體驗等方面結合起來,是報業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但有一點需要明確,AI記者的出現和成長,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記者,

而是要將人類記者從基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采寫原創、深度稿件。可以預見,未來新聞報導沒有深度的人類記者將會被AI記者淘汰,而能生產優質內容的人類記者仍然可以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因而,雖然當前AI記者和人類記者不衝突,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記者不存在職業危機。AI記者微軟小冰入職錢江晚報兩個多月後,就可以在錢江晚報新聞資訊用戶端“浙江24小時”獨立運營“小冰機器人”欄目,按照AI記者這樣的成長速度,報業普通編輯還能存在多久?

就像國內AI記者領頭羊微軟小冰,她有著強大的學習進化能力,基於大資料分析和程式上的情感框架演算法,可以實現在資料積累上遠超人類,在情感運用上無限接近於人類。微軟小冰當前完成不了的報導任務,將來很有可能完成。因而,人類記者要有危機意識,在人工智慧引領的報業轉型時期,把握住與AI記者的關係,儘快重新定義自己的記者角色。在職業技能上也要更加深入的思考、想像,並不斷進化,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需要。

按照AI記者這樣的成長速度,報業普通編輯還能存在多久?

就像國內AI記者領頭羊微軟小冰,她有著強大的學習進化能力,基於大資料分析和程式上的情感框架演算法,可以實現在資料積累上遠超人類,在情感運用上無限接近於人類。微軟小冰當前完成不了的報導任務,將來很有可能完成。因而,人類記者要有危機意識,在人工智慧引領的報業轉型時期,把握住與AI記者的關係,儘快重新定義自己的記者角色。在職業技能上也要更加深入的思考、想像,並不斷進化,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