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軍師聯盟》裡的曹丕,比《三國演義》裡的如何?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影響力之大無需多言,流傳到現在,已被改編為多種不同版本、類型的遊戲及影視劇,在各個國家也都引起了獨特的反響。很多對三國故事感興趣的觀眾玩家,

大都腦子裡只是一個《三國演義》為藍本的印象。

由於歷史原因,小說中尊劉貶曹的傾向很嚴重,倒是近年來由一些歷史學家在媒體上反復講述曹操的真實業績,他是一代梟雄,統一北方的功績不可磨滅,還有他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

擴大屯田、修水利、勸課農桑、重視手工業等等,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了轉機。白臉曹的形象得以慢慢回升,但演義中顯然和正史記述裡非常不同的許多人物,依然留在刻板印象裡。

不過有賴於《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的觀念深入人心,曹操常被罵為漢賊,奸佞,這樣的一個人自然選出來的繼承人也一定不怎麼樣。我們最熟悉的關於曹丕的故事,莫過於曹丕是個嫉賢的長兄。

一個“七步成詩”的故事,讓後代記住了曹植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所以站在曹植對立面的魏文帝曹丕,就幾乎是一個集合了負面人物所有特點的人。奸詐中帶著點愚蠢,心浮氣躁而又手段不夠毒辣。老版《三國演義》中曹丕的扮演者楊俊勇便是這一歷史觀的體現,

而眼下熱播劇《軍師聯盟》講述的曹操和曹丕之間的問題,演員又找來李晨,可以看做是一種新的思維體現。

事實上單從後世名聲上去想,“三曹”並列為漢末的文學家,足以見曹丕並非只會在政治上玩些手腕。

不光如此,曹家子弟從小的教育本就極其嚴苛,曹丕生於中平四年(187),他十歲時跟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忽然叛變,打得曹軍措手不及,大將典韋便是喪生于此,曹丕的大哥曹昂也是陣亡在這一場戰鬥,而曹丕反而“乘馬得脫”,當然以當時的年級可能容易被士兵輕視,但個人的騎策能力也可見一斑。

曹丕寫過一篇叫做《典論》的文章,裡面記敘了他個人一些經歷甚至是對武學的理論研究,從這些話來看,曹丕在個人武功修為上,絕不會只是個無名之輩。畢竟因為典論是官修史書,以當時的曹丕吹噓自己過多,是會被笑話的。文中講有一次將軍們喝酒論武,酒酣耳熱之時,曹丕向奮威將軍鄧展挑戰,於是二人下場比試,曹丕三次擊中對方的手臂,鄧展覺得面上無光,要求改變對戰目標,而第二次對決曹丕就擊中了他的臉。

對這場戰鬥的描述不光只是吹噓疏忽之間的交擊,還包括了曹丕對劍術的理解以及心理戰,一開始他用迅疾的方式強攻,然後又主動提出自己劍術的特點,讓對方稍微瞭解,可是在第二次對戰時,他主動袒露的真話,引得對方抓緊攻擊自己的弱點,反而讓曹丕能完全預測對方的動作。以這樣的高度去看,曹丕的整體武功絕對能算上一流。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曹丕三次擊中對方的手臂,鄧展覺得面上無光,要求改變對戰目標,而第二次對決曹丕就擊中了他的臉。

對這場戰鬥的描述不光只是吹噓疏忽之間的交擊,還包括了曹丕對劍術的理解以及心理戰,一開始他用迅疾的方式強攻,然後又主動提出自己劍術的特點,讓對方稍微瞭解,可是在第二次對戰時,他主動袒露的真話,引得對方抓緊攻擊自己的弱點,反而讓曹丕能完全預測對方的動作。以這樣的高度去看,曹丕的整體武功絕對能算上一流。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