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辯論庫爾斯克會戰該不該打 蘇軍早有了計畫

在提出“堡壘”行動之前,德軍將帥們提出了兩個計畫,

一個是後發制人的打擊,放棄頓涅茨地區,把蘇軍的攻擊部隊引向西方,大約到梅裡托波爾-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在集團軍群北翼集中最為強大的兵力,粉碎蘇軍進攻並將其殲滅於亞速海岸附近。另一個是先發制人的打擊,不放棄頓涅茨地區,趁著蘇軍在觀望局勢,利用蘇軍坦克部隊在冬季戰局受到削落的機會,從哈爾科夫東南地區出發,將頓涅茨河中游的敵人擊潰。
這兩個計畫雖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確定因素太多。

莫德爾的想法:

莫德爾是防禦大師,他指揮的第九集團軍善於防禦作戰,並不認同迅速發動“堡壘”作戰,蘇軍新裝備的反坦克火炮能在1200m處擊穿4號坦克裝甲,有必要加強坦克。

“莫德爾所提出的意見,

是以情報為根據,主要的都是以空中照相為基礎,由相片上可以看出來蘇軍在德軍準備進攻的地區中,已經準備好了縱深和非常堅強的防禦陣地,蘇軍早已把他們的大批機動部隊,撤出了這個突出地區,為了預防我們將會使用鉗形的攻勢,他們對於可能的突破點都早已使用強大的炮兵和戰防部隊來加強它們的防務。莫德爾根據這些情報就得到了一個簡單的結論,
敵人對於我們這個攻勢早已在預料之中,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採取一種全新的戰術路線,否則就不如放棄這整個的構想。”——《閃擊英雄》

古德里安回憶錄裡的想法

1943年3月29日,我飛到設在紮波羅熱的南方集團軍總司令部,去訪問曼斯坦因元帥。

他最近在這一戰線曾獲得了一次相當漂亮的勝利:由於在戰術上使用裝甲部隊頗為得當,他已經重新奪回了哈爾科夫城。這一次我又再度認清了希特勒的心胸是如何狹窄得可憐,以至於他無法把像曼斯坦因這樣優秀的人才,容納在他的身邊。他們在個性方面是太對立了:一方面,希特勒具有高度的幻想力和意志力,另一方面,曼斯坦因也是一個真正的軍事天才,
是德國參謀本部制度中所培養出來的少數傑出之士,他冷靜,敏感,是我們當中第一流的戰略頭腦。以後,當我擔任陸軍參謀總長的時候,我曾經一再地向希特勒提議,希望他能夠任命曼斯坦因做OKW的主管人,以代替那個疲軟無能的凱特爾,但是結果卻毫無效果。

我接著就要求希特勒准我發言,並且立即宣佈這個攻擊實在是毫無意義:我們剛剛完成了東線戰場部隊的再編組和再裝備的工作,若是此時照陸軍參謀總長的計畫實行進攻,則戰車方面勢必會受到嚴重的損失,而這是1943年一年中的產量所無法補充的,其實我們新戰車的產量是應該用來成立西線戰場上的機動總預備隊,因為盟軍在1944年一定會企圖登陸的。此外,我又指出,雖然參謀總長對於豹型戰車是期待頗殷,可是事實上技術方面的困難還非常多,(古德里安作為裝甲車總監,對虎式豹式的性能熟知,心疼裝甲車的損失)在發動攻擊之前,不一定可以完全解決得了。站在生產方面的立場,史貝爾也支持我的意見,不過在場的諸人當中,就只有我們兩個人是公開反對蔡茲勒計畫的。希特勒當時還是猶豫不決,所以在那一天並沒有能夠得到一個結論。

克盧格元帥支持堡壘作戰不同意拖延 他寫信要同古德里安決鬥

不久之後,希孟德到柏林來看我,把克盧格寫給希特勒的一封私信帶給我看,信中的內容是說準備要與我決鬥。克盧格明知希特勒早已明令禁止將軍們在戰時舉行決鬥,所以就故意作此姿態。 希孟德就代表希特勒向我致意,說希望大事化小,把這個誤會設法結束了事。為了表示服從希特勒的命令,我寫了一封信給克盧格,說假使我在慕尼克的行為有對不起他的地方,希望他能原諒。不過因為他在1941年對我曾經做過惡意的中傷,所以我實在無法不採取那樣的行動。——《閃擊英雄》

馮·克盧格元帥情緒激動,他指出莫德爾關於蘇軍陣地配系縱深達20公里之說是誇大其詞。空中偵察說明,敵人的陣地配系中包括了以往被戰爭摧毀的塹壕,他指出如果我們等待時間過長,就可能陷入被動,最終將被迫撤出堡壘作戰。——《失去的勝利》

曼施坦因積極贊成“堡壘”行動反對拖延

在冬季戰鬥結束時,我們恢復了從塔甘羅格眼米烏斯河與頓涅茨河直到別爾哥羅德防線,在南方與中央集團軍之間,蘇軍的戰線形成了一個伸向西方的巨大突出部,這個突出部使我們的防線延長了500公里,還切斷了從中央集團軍通往哈爾科夫的鐵路,但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南、北兩個方向切斷蘇軍的可能性,大量德軍部隊得以解脫。在蘇軍沒來得及補充休整前粉碎其坦克部隊,轉而像齊塔戰線實施新的打擊……推遲堡壘行動我們坦克增加的數量有可能被蘇聯增加的坦克所抵消。蘇軍每個月生產1500量坦克。長時間的等待會消磨士兵的士氣,還會極大增加南方集團軍群防線危險。——《失去的勝利》

希特勒拍板決定

“會上依據莫德爾的觀點,希特勒認為有必要繼續加強我們的裝甲兵力。行動拖延有必要,過早打擊會使蘇聯像西方求救,導致西方國家過早在地中海登陸,那樣無法應對,義大利不能指望……堡壘作戰實施的理由,如果冬季來臨或西方國家開闢第二戰場,蘇聯人就會發動攻勢,到那時再實施作戰為時已晚,如果蘇聯人的進攻取得勝利,對我們盟國和後方都會產生不利”。——《失去的勝利》

蘇聯眾將領早已明確計畫

1943年夏,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華西列夫斯基同朱可夫等高級將領,在認真分析了整個軍事形勢後,制定了正確的會戰計畫,即集中主要力量在庫爾斯克以北和以南,首先採用防禦戰拖垮敵人,爾後轉入反攻並殲滅敵人,在此基礎上,紅軍在哈爾科夫、波爾塔瓦和基輔方向發起全面總攻。這一計畫得到大本營的批准。由於德軍一再推遲了發動進攻的日期,“象棋大師”瓦圖京等一些蘇軍將領提出實施先發制敵的突擊,史達林對這一建議也很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史達林仍按原計劃實施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從1943年7月5日德軍發起進攻開始,至8月23日以蘇軍再次獲得勝利而結束。由於蘇軍制定了先防禦、後反攻的正確作戰計畫,此次會戰使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軍械物資,德軍企圖重新奪取戰略主動權和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畫被粉碎。

朱可夫的想法防禦轉反攻

因此,早在4月中旬,最高統帥部即對預定的防禦定下了預先決心。誠然,對這個問題我們反復過多次,到1943年6月初,最高統帥部才對預定的防禦定下了最終決心。事實上,當時對敵人進攻企圖的所有細節都十分清楚了。敵人企圖以必要的坦克集團並利用新式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式強擊火炮,對我沃羅涅日和中央方面軍實施猛烈的突擊。 最高統帥部認為,在夏季戰局第一階段,沃羅涅日、中央、西南和布良斯克4個方面軍是主要作戰部隊。根據我們分析,這裡應當是主要戰事進行的地方。我們希望以強有力的防禦手段抗擊德軍的進攻,消耗敵人,然後轉入反攻,徹底粉碎敵人。在計畫預定的防禦時就決定同時也擬制我軍進攻行動計畫。如果預期的敵軍進攻長時間推遲了,則不待敵軍進攻,我即開始行動。

因此,我軍的防禦當然不是被迫的,而是確切預定的。最高統帥部對轉入進攻的時機,也是根據情況來選定的。既不失之過早,也不失之過遲。 當時,對於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主力的集中地域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和解決,預備隊的主力打算在利夫內、舊奧斯科爾、柯洛恰地域展開,以便故人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突破時,能在該處組織防禦。其餘預備隊則決定配置在布良斯克方面軍右翼的後方,即卡盧加圖拉葉夫列莫夫地域,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及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其他一些兵團,則應在沃羅涅日和西南方面軍接合部之後的利斯基地域作好戰鬥準備。——《回憶與思考》

庫爾斯克會戰總結

“堡壘行動作戰失利可以歸咎於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未能達成突然性。如果認為失敗原因在於戰術上面,那就大錯特錯了,堡壘作戰失敗因歸咎於最高統帥部的錯誤決斷。首先受到其他戰場的戰略影響,其次才是戰術上的失策,沒能依據1943年春季總體形勢作出判斷,兵力方面步兵師嚴重不足,時間上和敵人在歐洲大陸的登陸行動(西西里島)同時發生。最高統帥部不僅在兵力上而且在時間上企圖逃避風險,蘇聯直到7月中旬都沒有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失去的勝利》

“這次攻勢的計畫和執行都可以說是完全不適當。從別爾哥羅德地區起,在南面一共有10個裝甲師、1個裝甲步兵師和7個步兵師開始攻擊,而在北面,也有7個裝甲師、2個裝甲步兵師和9個步兵師,從奧廖爾以西的地區,開入戰場。這一次德國的陸軍可以算是把一切攻擊力量都用盡了。希特勒本來是不主張作這一次的攻勢,可是後來不知道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改變了初衷。似乎陸軍參謀總長的壓力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我對豹型戰車的預言可以說是不幸而言中。在穆德爾軍團中,雖然有90輛波爾舍虎型戰車,但是它們卻無法作近戰之用,因為它們既缺乏足夠的彈藥,又沒有機關槍。所以它們雖然能夠突入敵軍的步兵陣地,卻無法毀滅敵人的火力,因此我們的步兵根本無法跟上去。等到它們攻抵了蘇軍的炮兵陣地,結果反而都為蘇軍所擊毀了。儘管戰車部隊作戰十分勇敢,而且不惜慘重的犧牲,但是步兵們卻還是無法擴張戰果。穆德爾進展了大約6英里遠後,就停頓了下來。在南面,德軍比較成功,但是既不足以封鎖住這個突出地帶,也不足以強迫敵軍退卻。蘇軍在7月15日開始向奧廖爾反攻,因為要加以防守,所以我們的攻勢就更形減弱了。到了8月4日就不得不撤出該城。同一天別爾哥羅德也失陷了。 由於“堡壘作戰”失敗了,我們遭受到了一次具有決定性的挫折。那些辛辛苦苦改編的裝甲師,在這一戰中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恐怕很長時間都恢復不了元氣”。——《閃擊英雄》

“ 1943年8月23日,偉大衛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會戰以佔領哈爾科夫而結束了。這次會戰粉碎了希特勒在軍事和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德軍主要集團。 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反攻不同於莫斯科附近和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反攻。這次反攻是一次預先計畫好並得到充分保障的深遠突擊。 參加這次反攻的兵力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規模反攻戰役的兵力都多得多。 在庫爾斯克會戰的反攻階段首次廣泛使用了坦克和機械化兵團與軍團。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是實施戰役機動的決定性因素,是迅猛向縱深發展勝利和進入敵軍集團後方的手段。 各方面軍擁有的坦克集團軍、炮兵師和軍、強大的空軍集團軍,大大增強了我軍的作戰能力,也使方面軍戰役的規模和目的發生了變化。與戰爭第一階段相比,蘇軍的快速機動能力提高了很多倍。這就大大提高了我軍一晝夜的平均進攻速度。炮火密度和坦克密度也有很大提高。在夏季進攻交戰中,我們能夠構成每公里正面火炮150200門,坦克1520輛的密度。 在敵後活動的遊擊隊大大促進了蘇軍在別爾哥羅德、奧廖爾和哈爾科夫附近的勝利。尤其是,他們在白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奧廖爾州和第聶伯河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鐵道戰。 蘇軍全體人員高昂的士氣,是保障庫爾斯克突出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是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黨團組織在交戰準備階段和會戰過程中進行了緊張而又耐心細緻的政治工作所促成的。他們為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花費了很多心血”。——《回憶與思考》

若是此時照陸軍參謀總長的計畫實行進攻,則戰車方面勢必會受到嚴重的損失,而這是1943年一年中的產量所無法補充的,其實我們新戰車的產量是應該用來成立西線戰場上的機動總預備隊,因為盟軍在1944年一定會企圖登陸的。此外,我又指出,雖然參謀總長對於豹型戰車是期待頗殷,可是事實上技術方面的困難還非常多,(古德里安作為裝甲車總監,對虎式豹式的性能熟知,心疼裝甲車的損失)在發動攻擊之前,不一定可以完全解決得了。站在生產方面的立場,史貝爾也支持我的意見,不過在場的諸人當中,就只有我們兩個人是公開反對蔡茲勒計畫的。希特勒當時還是猶豫不決,所以在那一天並沒有能夠得到一個結論。

克盧格元帥支持堡壘作戰不同意拖延 他寫信要同古德里安決鬥

不久之後,希孟德到柏林來看我,把克盧格寫給希特勒的一封私信帶給我看,信中的內容是說準備要與我決鬥。克盧格明知希特勒早已明令禁止將軍們在戰時舉行決鬥,所以就故意作此姿態。 希孟德就代表希特勒向我致意,說希望大事化小,把這個誤會設法結束了事。為了表示服從希特勒的命令,我寫了一封信給克盧格,說假使我在慕尼克的行為有對不起他的地方,希望他能原諒。不過因為他在1941年對我曾經做過惡意的中傷,所以我實在無法不採取那樣的行動。——《閃擊英雄》

馮·克盧格元帥情緒激動,他指出莫德爾關於蘇軍陣地配系縱深達20公里之說是誇大其詞。空中偵察說明,敵人的陣地配系中包括了以往被戰爭摧毀的塹壕,他指出如果我們等待時間過長,就可能陷入被動,最終將被迫撤出堡壘作戰。——《失去的勝利》

曼施坦因積極贊成“堡壘”行動反對拖延

在冬季戰鬥結束時,我們恢復了從塔甘羅格眼米烏斯河與頓涅茨河直到別爾哥羅德防線,在南方與中央集團軍之間,蘇軍的戰線形成了一個伸向西方的巨大突出部,這個突出部使我們的防線延長了500公里,還切斷了從中央集團軍通往哈爾科夫的鐵路,但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南、北兩個方向切斷蘇軍的可能性,大量德軍部隊得以解脫。在蘇軍沒來得及補充休整前粉碎其坦克部隊,轉而像齊塔戰線實施新的打擊……推遲堡壘行動我們坦克增加的數量有可能被蘇聯增加的坦克所抵消。蘇軍每個月生產1500量坦克。長時間的等待會消磨士兵的士氣,還會極大增加南方集團軍群防線危險。——《失去的勝利》

希特勒拍板決定

“會上依據莫德爾的觀點,希特勒認為有必要繼續加強我們的裝甲兵力。行動拖延有必要,過早打擊會使蘇聯像西方求救,導致西方國家過早在地中海登陸,那樣無法應對,義大利不能指望……堡壘作戰實施的理由,如果冬季來臨或西方國家開闢第二戰場,蘇聯人就會發動攻勢,到那時再實施作戰為時已晚,如果蘇聯人的進攻取得勝利,對我們盟國和後方都會產生不利”。——《失去的勝利》

蘇聯眾將領早已明確計畫

1943年夏,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華西列夫斯基同朱可夫等高級將領,在認真分析了整個軍事形勢後,制定了正確的會戰計畫,即集中主要力量在庫爾斯克以北和以南,首先採用防禦戰拖垮敵人,爾後轉入反攻並殲滅敵人,在此基礎上,紅軍在哈爾科夫、波爾塔瓦和基輔方向發起全面總攻。這一計畫得到大本營的批准。由於德軍一再推遲了發動進攻的日期,“象棋大師”瓦圖京等一些蘇軍將領提出實施先發制敵的突擊,史達林對這一建議也很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史達林仍按原計劃實施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從1943年7月5日德軍發起進攻開始,至8月23日以蘇軍再次獲得勝利而結束。由於蘇軍制定了先防禦、後反攻的正確作戰計畫,此次會戰使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軍械物資,德軍企圖重新奪取戰略主動權和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畫被粉碎。

朱可夫的想法防禦轉反攻

因此,早在4月中旬,最高統帥部即對預定的防禦定下了預先決心。誠然,對這個問題我們反復過多次,到1943年6月初,最高統帥部才對預定的防禦定下了最終決心。事實上,當時對敵人進攻企圖的所有細節都十分清楚了。敵人企圖以必要的坦克集團並利用新式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式強擊火炮,對我沃羅涅日和中央方面軍實施猛烈的突擊。 最高統帥部認為,在夏季戰局第一階段,沃羅涅日、中央、西南和布良斯克4個方面軍是主要作戰部隊。根據我們分析,這裡應當是主要戰事進行的地方。我們希望以強有力的防禦手段抗擊德軍的進攻,消耗敵人,然後轉入反攻,徹底粉碎敵人。在計畫預定的防禦時就決定同時也擬制我軍進攻行動計畫。如果預期的敵軍進攻長時間推遲了,則不待敵軍進攻,我即開始行動。

因此,我軍的防禦當然不是被迫的,而是確切預定的。最高統帥部對轉入進攻的時機,也是根據情況來選定的。既不失之過早,也不失之過遲。 當時,對於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主力的集中地域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和解決,預備隊的主力打算在利夫內、舊奧斯科爾、柯洛恰地域展開,以便故人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突破時,能在該處組織防禦。其餘預備隊則決定配置在布良斯克方面軍右翼的後方,即卡盧加圖拉葉夫列莫夫地域,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及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其他一些兵團,則應在沃羅涅日和西南方面軍接合部之後的利斯基地域作好戰鬥準備。——《回憶與思考》

庫爾斯克會戰總結

“堡壘行動作戰失利可以歸咎於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未能達成突然性。如果認為失敗原因在於戰術上面,那就大錯特錯了,堡壘作戰失敗因歸咎於最高統帥部的錯誤決斷。首先受到其他戰場的戰略影響,其次才是戰術上的失策,沒能依據1943年春季總體形勢作出判斷,兵力方面步兵師嚴重不足,時間上和敵人在歐洲大陸的登陸行動(西西里島)同時發生。最高統帥部不僅在兵力上而且在時間上企圖逃避風險,蘇聯直到7月中旬都沒有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失去的勝利》

“這次攻勢的計畫和執行都可以說是完全不適當。從別爾哥羅德地區起,在南面一共有10個裝甲師、1個裝甲步兵師和7個步兵師開始攻擊,而在北面,也有7個裝甲師、2個裝甲步兵師和9個步兵師,從奧廖爾以西的地區,開入戰場。這一次德國的陸軍可以算是把一切攻擊力量都用盡了。希特勒本來是不主張作這一次的攻勢,可是後來不知道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改變了初衷。似乎陸軍參謀總長的壓力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我對豹型戰車的預言可以說是不幸而言中。在穆德爾軍團中,雖然有90輛波爾舍虎型戰車,但是它們卻無法作近戰之用,因為它們既缺乏足夠的彈藥,又沒有機關槍。所以它們雖然能夠突入敵軍的步兵陣地,卻無法毀滅敵人的火力,因此我們的步兵根本無法跟上去。等到它們攻抵了蘇軍的炮兵陣地,結果反而都為蘇軍所擊毀了。儘管戰車部隊作戰十分勇敢,而且不惜慘重的犧牲,但是步兵們卻還是無法擴張戰果。穆德爾進展了大約6英里遠後,就停頓了下來。在南面,德軍比較成功,但是既不足以封鎖住這個突出地帶,也不足以強迫敵軍退卻。蘇軍在7月15日開始向奧廖爾反攻,因為要加以防守,所以我們的攻勢就更形減弱了。到了8月4日就不得不撤出該城。同一天別爾哥羅德也失陷了。 由於“堡壘作戰”失敗了,我們遭受到了一次具有決定性的挫折。那些辛辛苦苦改編的裝甲師,在這一戰中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恐怕很長時間都恢復不了元氣”。——《閃擊英雄》

“ 1943年8月23日,偉大衛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會戰以佔領哈爾科夫而結束了。這次會戰粉碎了希特勒在軍事和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德軍主要集團。 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反攻不同於莫斯科附近和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反攻。這次反攻是一次預先計畫好並得到充分保障的深遠突擊。 參加這次反攻的兵力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規模反攻戰役的兵力都多得多。 在庫爾斯克會戰的反攻階段首次廣泛使用了坦克和機械化兵團與軍團。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是實施戰役機動的決定性因素,是迅猛向縱深發展勝利和進入敵軍集團後方的手段。 各方面軍擁有的坦克集團軍、炮兵師和軍、強大的空軍集團軍,大大增強了我軍的作戰能力,也使方面軍戰役的規模和目的發生了變化。與戰爭第一階段相比,蘇軍的快速機動能力提高了很多倍。這就大大提高了我軍一晝夜的平均進攻速度。炮火密度和坦克密度也有很大提高。在夏季進攻交戰中,我們能夠構成每公里正面火炮150200門,坦克1520輛的密度。 在敵後活動的遊擊隊大大促進了蘇軍在別爾哥羅德、奧廖爾和哈爾科夫附近的勝利。尤其是,他們在白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奧廖爾州和第聶伯河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鐵道戰。 蘇軍全體人員高昂的士氣,是保障庫爾斯克突出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是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黨團組織在交戰準備階段和會戰過程中進行了緊張而又耐心細緻的政治工作所促成的。他們為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花費了很多心血”。——《回憶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