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中國頂級神秘高校的就業真像!

(1)外交學院

幾乎每一個報考外交學院的人心裡都揣著一個遠大的理想:四年後畢業時到外交部當一名神氣又神聖的外交官。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有一段距離的,而且這個距離似乎正越拉越大。外交學院的畢業生全部輸送到外交部的情景早已成為遙遠的記憶,任何一個想進外交部的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中央公務員選拔考試。前些年,外交部還規定了幾十所知名高校的畢業生為候選人員,一般院校的學生則沒有資格報考。

而從2006年起,這個規定也全部放開,改為全國所有的本科畢業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自由選報。當年,外交部準備招錄200名外交官,報名者激增為兩萬多人,是真正的百裡挑一呀!

在外交部人才招聘制度改革下,外交學院畢業生的流向也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形勢,除了中央機關外交系統外,地方政府的涉外機構以及教學科研、新聞媒體、金融公司、外資企業等也成了畢業生競相選擇的物件。

(2)國際關係學院——培養紅色特工的地方?

學校在一年一度頒佈的招生章程中告訴考生:主要為黨政國家機關、媒體傳播、科研院所、企事業等單位培養和輸送專門人才。這種說法,與其他綜合性文科大學的宣傳口徑並無二致,可是每年總有許多考生和家長向學校提出如下諮詢:“你們學校包分配嗎?”“是不是考入貴校就等於一隻腳跨進了國家安全部的大門?”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

學校招生人員一律予以否定的回答。

(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已改革)——畢業後都到團中央工作?

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隨著國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各級各類的公務員是“逢進必考”,考試原則是“公開、平等、競爭、擇優”。根據這個原則,該校學生畢業時,與其他普通高校一樣,完全是“自主選擇,學校推薦”。學生就業方向主要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種社會團體組織等。

(4)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生出來後都當機要員?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的學生在就業時,一般也是與普通院校一樣,遵循的是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雙向選擇的就業方針。與普通院校不同的是,學生在畢業前學校會統一組織參加公務員考試,考試合格者根據用人單位需要,由學院推薦到原籍有關黨政機關工作。如果原籍的黨政機關不能接受,學生可以到人才市場自主擇業。

(5)上海海關學院——可以分配到海關當衛士?

在上海海關學院學習期間,你穿的是藍黑莊嚴的海關服裝,佩戴的是閃閃發亮的海關肩章和徽章,但是你畢業後是否還能繼續穿戴這身令你自豪的行頭,則需要你自己不懈的努力。學校的招生章程上,培養目標已經由“國家准公務員”改為“海關與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海關專業人才和涉外經貿專業人才”。

一般來說,本科各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如志願進入海關,必須在畢業前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成績合格,由學校向海關推薦,經海關按公務員錄用程式擇優錄用。

不過,學校畢竟是全國唯一跟“海關”密切聯繫的高校,每年各類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海關系統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院校,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一般來說,本科各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如志願進入海關,必須在畢業前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成績合格,由學校向海關推薦,經海關按公務員錄用程式擇優錄用。

不過,學校畢竟是全國唯一跟“海關”密切聯繫的高校,每年各類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海關系統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院校,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