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古代歷史上,開國太子為何都沒好下場,原因很簡單!

導讀: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但凡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他的開國太子基本都沒有好下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的說說。

秦朝:公子扶蘇,他是秦始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西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死前詔令扶蘇即位,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他們不利,於是扶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以始皇身份賜死扶蘇,扶蘇遂自盡。

西漢:劉盈,漢高祖劉邦與呂後之子,劉邦即皇帝位,于高祖七年(前200年)立劉盈為太子。劉盈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他不像自己。而戚夫人所生子劉如意深得劉邦喜愛,並且劉如意酷肖劉邦,劉邦以其類己,故常欲易太子。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至關東,戚夫人常從,日夜啼泣欲使劉如意代劉盈為太子。要不是呂後和張良的鼎力幫助,劉邦早就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隋朝:楊勇,隋朝開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二月十七日,隋文帝立楊勇為皇太子,軍國政事等皆令楊勇參與決斷,後由於楊勇生性好色,喜愛奢侈,有許多妾侍、珍寶,其中有位雲昭訓,因姿色嬌美,特別得到寵愛,受到的待遇甚至與正室不相上下,

這讓楊勇的母親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相當不滿。加之兄弟楊廣的不斷挖坑陷害,隋文帝於是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唐朝:李建成,唐高祖李淵長子,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東招募人才,而後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淵起兵,率軍攻略西河,

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唐朝建立後被立為皇太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親手射死李建成,時年三十八歲,五子一併遇害。

明朝:朱標,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朱標天性仁慈,對兄弟十分友愛,在諸王中威信頗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

清朝:胤礽,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康熙第二子,母為仁孝皇后,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後由於自身原因及眾兄弟們的挖坑陷害,被康熙兩立兩廢,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幽死,享年五十一歲。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幾個大一統時期開國太子的命運,他們之所以命運悲慘是因為,在古代一般太子都不允許帶兵,皇帝父親害怕兒子造反,而大部分開國皇帝都是馬上得天下,再加上開國皇帝均是一代雄主,猜忌心頗重,所以使得開國太子的勢力得不到延伸,最後導致他們地位不斷受到挑戰;另外由於開國皇帝一般都是殺伐果決,所以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開國太子的性格仁慈寬厚,最後一個是古代君王兒子眾多,這些兒子都想當皇帝,不斷的給太子挖抗,導致太子迷失方向而被廢除。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幾個大一統時期開國太子的命運,他們之所以命運悲慘是因為,在古代一般太子都不允許帶兵,皇帝父親害怕兒子造反,而大部分開國皇帝都是馬上得天下,再加上開國皇帝均是一代雄主,猜忌心頗重,所以使得開國太子的勢力得不到延伸,最後導致他們地位不斷受到挑戰;另外由於開國皇帝一般都是殺伐果決,所以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開國太子的性格仁慈寬厚,最後一個是古代君王兒子眾多,這些兒子都想當皇帝,不斷的給太子挖抗,導致太子迷失方向而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