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大清的第一大功臣,死後卻被砍頭再鞭屍!

這位功臣對大清可算是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可卻在死後被削去爵位,陵墓盡毀,還被鞭屍、砍去了腦袋。這大清功臣是誰?又是什麼原因使其在死後遭受了如此不堪的待遇?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這位功臣正是多爾袞,清太祖的第十四子。多爾袞本因深受其父努爾哈赤的喜愛極有登上皇位的可能,卻因其父去世時自己年齡過小而無力爭奪大漢的位置,多爾袞的生母也在那時被迫殉死。如此看來,多爾袞的身世也是有幾分坎坷、悲戚的。

多爾袞在皇太極在位期間,不僅戰功赫赫、勇猛殲敵,並且對皇太極十分忠心,因而得到了皇太極的重用,僅二十四歲便被賜封為睿親王。

多爾袞不僅軍事能力卓然,行政管理的能力也在之後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與提升。

更定官職之後,皇太極便讓多爾袞管理六部之首--吏部。多爾袞善於識人用人,經他推薦的文臣大多對治理朝政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八衙官職確定後,

官員的升遷、貶謫以及管理各部人員的任命都需要經過多爾袞這一環節。可見,當時的多爾袞在朝廷上下已經掌握了不小的權力。

皇太極猝死後,多爾袞輔佐皇太極年幼的第九子福臨稱帝。多爾袞繼承了先輩入主中原、統一天下的遺願,

在山海關決戰中打敗李自成,順利進關,統一中原,清王朝正式開始百年的統治。

在這之後,多爾袞的權勢地位不斷地升高,不僅不用向順治行禮,在排場、禮儀上也逐漸向著皇帝的標準看齊。

可是沒想到,多爾袞在一次行獵時不慎墜馬,最終在喀喇城病逝,年僅三十九歲。

多爾袞死後沒過多久,他的政敵都跑出來揭發多爾袞的大逆不道之罪,不僅為自己翻案,還稱多爾袞有謀反之心,家中藏有黃袍。多爾袞在朝多年所留下的勢力也都全部被瓦解。於是不僅順治帝對外正式宣佈多爾袞的罪狀,削去他的爵位,將其從宗室中除名,還有人打開多爾袞的棺材鞭屍。

但不可否認的是,多爾袞為清朝所立下的功勞、所付出的血汗,

是政敵無法用這些莫須有的罪名能夠掩蓋的

直到一百年後,在位的乾隆帝才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並下令恢復他的封號,為其修繕陵墓。直到這時,多爾袞才算是真正的入土為安了。

如此看來,功臣的功勞最終是不會被智者、不會被歷史所湮滅的。人總是有功過之分,有功應獎,有過應罰,多爾袞為清朝所立下的功勞理當受到人們的尊崇,只有其中的過,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自是應當細細思量甄別。當然了,對歷史的考評是須要建立在充分瞭解歷史的基礎上的。否則,便只會成為憑空談資罷了。

如此看來,功臣的功勞最終是不會被智者、不會被歷史所湮滅的。人總是有功過之分,有功應獎,有過應罰,多爾袞為清朝所立下的功勞理當受到人們的尊崇,只有其中的過,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自是應當細細思量甄別。當然了,對歷史的考評是須要建立在充分瞭解歷史的基礎上的。否則,便只會成為憑空談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