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今天淩晨病逝,有道是“丹青難寫是精神”

著名教育家、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因病於2017年7月4日0時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歲。

訃 告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著名教育家、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同志,

因病於2017年7月4日0時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歲。

申泮文院士的靈堂設在南開大學八裡台校區化學樓二樓中廳,遺體告別儀式將於7月8日上午10時在天津市第一殯儀館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所講授和重點改革的化學課程《化學概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分享課程,他個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同時,他出版的書籍達70餘卷、冊,

累計3000余萬字,是中國著、譯出版物最多的化學家之一。他統編或合編的《無機化學》和《基礎無機化學》兩部教材至今仍被廣泛地用作教科書或教學參考書。

丹青難寫是精神

2007年10月9日,91歲的中科院院士申泮文教授,在接受新報記者採訪後,又欣然為本報題詞,並鄭重地署上自己的名字:申泮文。

申泮文教授給新報題詞:

“每日新報:每天都向人民報導最新的資訊,人民都感謝你們!”

91歲高齡的老人,不只能寫下以上遒勁有力的題詞,還能騎著自行車去上班。要是告訴你:老院士還能騎車馱人,穩穩當當沿著南開園穿行,上小橋,拐大彎,您恐怕不敢相信。是的,當年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申先生的辦公室採訪完,記者提出到先生家中探訪時,

滿頭白髮的先生說出:“我馱著你去我家吧!”,記者著實以為自己的耳朵聽差了。當真坐上老人的自行車,才確信先生沒有開玩笑。先生說騎了一輩子自行車,把騎自行車當作健身活動。

隨後,新報以《九旬院士申泮文騎車上下班的快樂生活》為題,報導了申先生騎車去給本科生上課,組建老中青教學創新團隊,自稱廣東廚子、為家人做拿手好菜雲南氣鍋雞,開博客、親手寫“博文”等工作生活二三事。

跨進2017年,先生已是101歲高齡,本來頗為先生高夀欣喜,驚聞先生仙逝,真心為這樣心地磊落光明、學術成就卓然、待人謙和的老人離去而悲傷!有道是:“丹青難寫是精神”。

2007年新報記者採訪申泮文教授圖片資料

攝影 魏孝明

新報還報導了《94歲申泮文院士收到學生“獎勵”》《70年教齡老院士申泮文建言改革大學新生課程》等有關先生的新聞。2014年7月28日為紀念南開被炸,記者又採訪了當時正在醫院養病的先生。98歲高齡的先生,在病房中,說起77年前的往事,不斷地重複:“我們的教育永遠要突出愛國。”新報以《有形南開能毀 無形精神難滅》為題,報導了申泮文院士講述一輩子忘不掉的切膚之痛。先生給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早年求學於南開、親身經歷過日本侵略者轟炸南開校園、畢業於西南聯大的他,有著堅定的報效祖國的信念,申先生不愧是“南開精神”的象徵。

記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申先生自信地說:“解決能源問題和污染問題,我們化學家有辦法。” 他要繼承西南聯大的傳統。他認為西南聯大在教育史上的最根本意義,就在於給今天的教育開闢了很好的培養人才的模式。西南聯大的老教授、名教授都堅持給本科生上課,為此,他要把西南聯大好的辦學傳統和辦學精神繼承下來。只要自己的身體還可以,自己就要支持這個好傳統!先生這樣難能可貴的落紅化春泥之精神,永遠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新報記者 李海燕 郭強

新報新媒體編輯 萬力聞 高若瀛

記者又採訪了當時正在醫院養病的先生。98歲高齡的先生,在病房中,說起77年前的往事,不斷地重複:“我們的教育永遠要突出愛國。”新報以《有形南開能毀 無形精神難滅》為題,報導了申泮文院士講述一輩子忘不掉的切膚之痛。先生給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早年求學於南開、親身經歷過日本侵略者轟炸南開校園、畢業於西南聯大的他,有著堅定的報效祖國的信念,申先生不愧是“南開精神”的象徵。

記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申先生自信地說:“解決能源問題和污染問題,我們化學家有辦法。” 他要繼承西南聯大的傳統。他認為西南聯大在教育史上的最根本意義,就在於給今天的教育開闢了很好的培養人才的模式。西南聯大的老教授、名教授都堅持給本科生上課,為此,他要把西南聯大好的辦學傳統和辦學精神繼承下來。只要自己的身體還可以,自己就要支持這個好傳統!先生這樣難能可貴的落紅化春泥之精神,永遠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新報記者 李海燕 郭強

新報新媒體編輯 萬力聞 高若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