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說好的漢印作業來了!第一個100方漢印作業

之前寫過文章,如果打算在篆刻這方面有點成就,漢印大致要完成的練習量是500方,其中前100方漢印如下:

三封左尉

漢官印,四等分,規範平穩,橫畫多於豎畫,直線較多,曲線較少。

摹刻時以練習直線為主,注意每個字之內、線與線的間距,線條粗細要均勻。

像楷書裡的第一步,基礎裡的基礎。

校尉之印

西漢中央政府鑄印,

印字下方有一小拐彎,這是秦官印的特徵。

線條均勻平滑,無刀鑿痕跡;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基本均等。校字上部有個小缺。豎畫較多,主要用於練習豎畫,也是基本筆劃練習。

騎司馬印

西漢官印,印字末筆仍有一個小彎(此小彎東漢以後即消失)。

橫豎筆劃均等,騎字筆劃多。注意兩個不同的“馬”。

武陵尉印

漢官印,臨刻此印,多了“武”字裡的曲線,臨時應當注意處理。

“印”字仍有最末的小尾巴。

淮陽王璽

此印為漢玉印中的典範,三密一疏的典型佈局。

臨摹注意線條粗細基本均一,基本整齊。

體驗為何不失重,應注意“淮陽璽”三字有斜筆劃。

軍司馬丞印

漢印中的五字印,極工整,做六字格式。

分三行,2—2—1分佈,印字獨作一行,橫豎均衡,

線條勻稱,應注意所有字的縱橫比例。

多字印較四字印,難度提高不少!

弋居丞印

一方工整的漢印,仔細體會:

為什麼這四個字,戈字那麼簡單,但並不覺得整個印重心不穩定,為什麼?

丞字,左右兩隻小手,為何長短不一樣?

印字末尾的小尾巴,為何沒有了?

新西河左佰長

六字印裡的典範

新,指的新莽政府,是漢中期王莽的政權。

當時的政府頒發給地方少數民族的官印,六字六等分。

西、長、左,圓轉筆劃,注意體會。

朔甯王太后璽

金印,規範挺拔,三字繁,三字簡,注意各站位置

“太”與“大”相通。

注意:“後”字的曲線!“王”字的橫線的上拱!

廣漢大將軍章

這裡的“大”和“朔甯王太后璽”中的“太”,是一個字,但此印渾厚,上印清雅。

此印文字多有出邊,一定要格外注意。

體會“軍”、“章”二字的破損意,比如“軍”中部一大塊白,“章”字左部的破。

尚書散郎田邑

六字印,六等分。

注意“散”字的筆劃粗細;留意“郎”字裡的耳朵和“邑”字的曲別。

留意書字為什麼要簡化篆法?

常樂蒼龍曲侯

官印風格,六字、六等分。

注意“龍”字的變化,注意一些曲筆的活潑感。

注意封閉圓口的刻法。

如果將來創作有蒼龍內容的印可以用上,比如毛澤東主席的詞句:何日縛住蒼龍。

假司馬印

西漢四字官印。

注意中間清晰的十字空。

田莞

兩字漢玉印

注意:筆劃勻齊、結構與比例。

桓啟

兩字漢玉印。

注意“啟”與“桓”中的曲線的流暢。

注意兩個字中封閉空間、非封閉空間的勻齊均等。

辛偃

玉印

注意筆劃的光潔、曲筆處理,兩個字的大小比例,各部分紅白比。

勻空原理的理解與感受。

李嘉

漢玉印,注意勻空。

觀察“李”字頭部與“嘉”字頭部,形狀一樣,為什麼處理成這樣?

兩個字在印面所占位置的大小,“力”字的曲筆為什麼能有方正感?

“嘉”字中部的兩個小短點為什麼以八字形站位而不保持原樣?

朱嬈

玉印

注意長曲線的流暢感。

注意三部分之間的配比。

魏嫽

玉印,接近滿白風格。

注意勻空、各部分留紅的均等、長線條的流暢、複雜筆劃的精雕細刻。

和福

玉印。

吉祥印的平和端莊、線條的勻齊。

注意筆劃拉長之後篆法相應的變化。

周衍

玉印

注意字體線條的流暢。

周誘

玉印

方折的字體、上下各部封閉之間的呼應。

“秀”字的動態。

魏霸

玉印

兩字當成四字刻的章法。注意勻空。

賈夷吾

漢玉印(私印)

有點身份的個人,才會用到玉印。蓋在素帛上,如一抹胭脂紅。

注意其線條堅挺,轉折圓潤,起止處略微粗一點點。

細白文其實更難臨到位。

皮聚

漢玉印

注意“聚”字的挺勁,“皮”字一豎的挺直,曲筆的婉轉。這是一方動靜合一的玉印,玉印刻制多是精雕細刻,請多注意細節。

中衛司馬

工整類漢印,此印的注意點在於:“中”字司字簡單,而“衛”字十分複雜又有粗細變化。

此印的繁簡變化,其實已開始接觸章法了。

太醫丞印

注意“太”與“大”古時候是相通的。

臨此印最大的特點是要注意繁簡

太、丞、印三字簡,醫字繁,注意筆劃的粗細變化。

思考:為什麼“太”字左右兩劃不拉到底,留出了兩個小紅地?

夷道左尉

還是三個簡一字繁的印例

其實“道”字在好多古籍裡就是現在的“道”的寫法,而在此印裡,不僅用了筆劃多的寫法,還人為地將首部的頭上兩點,額外化作三折,請思考,這是為什麼?

結合“太醫丞印”章法思考!

遂久令印

久字,令字,皆有滿白效果,其餘兩字也接近滿白,與此風格類似的印,稱滿白文印。

注意光潔線條與粗糙線條之間的對比,光潔以沖刀為主,粗糙以切刀完成。

注意三字簡單與一字繁複的章法。

此印有可能是三國印,但因非出土物,無法考證。

九原丞印

東漢鑿印。

線條總體粗獷樸拙,但也有細筆輕靈。

乍看“原”字兩點似不合理,但細看,印面因這兩點而不呆板。

粗獷處用沖刀,精細處用切刀。

薛令之印

一字繁,三字簡;此印風格生硬質樸。

臨刻“薛”字時,可考慮用切刀

由此印知,低職級的官印,也有莽蒼風格的。

即墨長印

下級官吏印。某些印譜列為晉印,但實為東漢官印。

注意筆劃的粗細變化;注意“墨”字的爛銅效果。

注意全印的沖切結合。

廣陵王璽

東漢官印,金印,三密一疏章法。

東漢官印最大的特徵是文字筆劃的起落,多方削。承接新莽特徵,區別於西漢。

注意筆劃的均等。

平安長印

東漢官印。

此時,漢印漸漸走向沒落和衰敗,但官印中之雄渾一脈,仍得漢印精髓。

平字曲筆,仍然雄強。

軍司馬印

經典漢印。

注意均分印面、筆劃的滿白效果。

觀察與“假司馬印”的異同。

文帝行璽

西漢印初期沿襲了秦印的十字格、邊框。

法度謹嚴,各字不越雷池一步。

規規矩矩的方格子,規規矩矩的邊框。

皇后之璽

拋棄了界格的漢官印(這一方也算私印),雖然有形的界格不在了,但似乎還保留著界格和邊欄的位置。

雍容、安靜、雅正,聯想用印者身份,母儀天下姿態。

康陵園令

西漢,漢武帝中期,典型漢印風格成型。

界格完全消失,但均分印面的章法仍是主流,注意此印的三密一疏章法。

霸陵園印

西漢印,漢印中的代表作,算是茂密之極的一方印。丞字本不茂密,而加粗了筆劃,使整印有茂密感。

霸字雖剝蝕而靈動,陵字端方而沉著,園字秀麗園潤,丞字大氣挺括。

上兩字下沉,下兩字上頂,使印面更加茂密。

阿陽長印

西漢中期官印。

文字筆劃較西漢初期更方正,更平整,同時文字也更加豐滿、雄壯,漸有滿白風氣。

注意兩個耳朵的變化與統一。

山陽尉印

西漢晚期官印。文字越來越平正、穩定,越來越雄壯端莊,越來越安定。

這也是漢儒學占思想界主流後在印章上的反映。

統治者求穩定,求安穩。

注意此印的三密一疏章法,留意陽字的滿白效果,留意山字中的兩個細筆。

校尉司馬印

5字漢印,基本都是西元8年王莽篡政之後的官印,國號為新,印章制度從此改為5字或6字,印面分三行,每行二字,五字印末字獨佔一行。這樣的排列,每行兩個字的,字形自然拉成1:1.5的比例,基本是黃金分割比率,也特別適合篆書的書寫,因此非常美。

第八頁“新西河左佰長”與此印,主要是篆書的書寫。

注意其修長秀美的氣息。

王莽政權時間不長,只有十八年時間,但印章很美。

水順副貳印

新莽官印,此印真心秀麗。

注意水的字形,注意順字的川字的字形,注意副貳印等字長線條的流暢。

脩合縣宰印

新莽官印。注意,這個時期的官印,因為印面章法多為5字或6字印,因此字形上多有小篆特色,更修長,更有黃金比例之美。

注意印字殘邊後的古樸天然之美。

漢委奴國王

東漢金印,王印,材質是金屬,故線條淳厚。

注意線條仍是兩端稍粗,齊頭。

方削是東漢官印的特點,其筆勢大致似《爨寶子碑》,別於西漢,也別於新莽。

第33頁“廣陵王璽”同樣是金印,同樣的筆劃線條。

雒陽令印

東漢官印,筆劃方勁,挺直,並且越來越向極端發展至筆劃肥滿、留紅極細。

注意粗壯的筆劃、極細的留紅。

後將軍假司馬

東漢官印。

注意粗壯的筆劃,注意滿白的印風,不過此時的東漢印,還沒有發展到完全滿白。

辨析“後”與“後”兩字的字義。

新野令印

東漢官印,風格粗裝,線條磊落,滿白之風越來越盛。

注意“野”字的變形,曲筆的交疊。

雝丘令印

東漢官印

筆劃方折,勁直,粗看顯得不規整,但細琢磨,仍是安穩平靜的。

蘭幹左尉

東漢官印,發展至滿白一類的印章,筆劃稍多一點的字,留紅就極細。

注意:蘭字框內部分的細節。

虎步司馬

三國時期蜀漢官印,仍略微稍顯粗壯,較東漢官印絲毫不遜色。

湘鄉左尉

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印,較虎步司馬印顯得瘦些,這是長江中下游的地方特色:秀逸、清靈,但仍是官印,所以章法依然嚴整。

常山典書丞印

西晉官印,基本是曹魏官印的續曲,也是漢印最後的閃光作品。

河池侯相

西晉官印,基本繼承了漢印風格,均分印面,任疏任密,依然是法相莊嚴的漢印面目。

立節將軍長史

西晉官印,六字印,均分印面,任疏任密,筆劃樸茂。

外黃令印

西晉官印,線條以工穩平整為主,繼承漢魏風格。

左將軍軍司馬

東漢官印,六字印,基本完全的滿白風格,體會其滿白風格,注意中部兩個軍字。

這是漢印走向沒落的作品,學習者可拿它用來入門。

與“左將軍假司馬”印有異同處,找找看。

尋陽令印

東漢官印,滿白風格,但明顯,此印的氣勢反倒較“左將軍軍司馬”印更加雄渾。

其朱白相間的意味更加豐富,曲直結合的筆劃也使印面更富生氣。

奉禮單印

西漢官印

形式精美,平靜,淳厚,安祥。

外在形式和內在精神完美統一。

注意:臨摹時一定要注意其與東漢印的精神風貌的不同,而不要單獨臨刻而已,這種比較是提高水準很重要的方法。

護軍印章

西漢官印

體會它的安靜之美,典雅之美,還要思考章法上的細微變化,比如此印的“護”字與“章”字,似乎在“均分印面”的原則上多占了一線印面,臨刻時一定要注意地位並不是完全等同。

大將長史

跟“護軍印章”印一樣,“大”字和“史”字似乎占印面小了,而“將”字與“長”字似乎占印面大了。

這也是西漢印裡滿白效果白文印的代表,注意留意與東漢印的區別。

比如,它的筆劃並不方正,並沒有把印面空間全部塞滿……

宜春禁丞

西漢官印(許雄志先生考證此印為秦印),漢初受秦官印影響,有田字界格。

讀的順序是 橫向自右至左。

注意字的隸勢,如禁字下部。

彭城丞印

西漢官印,又進一步發展,田字格仍在。

印字末尾的小尾巴很強。丞字左右兩隻小手,還取對稱勢,但右邊外斜筆較長補右部字形空。

關內侯印

西漢官印,田字格消失,印字小尾巴仍在。

字仍隸勢,漸趨方折。

軍曲侯印

西漢官印。十字界格不在,印字末尾小尾不在。

隱約仍限制格局,字形仍有圓勢。

琅邪尉丞

西漢官印。十字界格漸失。

字形方中帶圓。線條末尾皆取圓勢。

外部印形仍可以工藝形式做印。

新鄭邑長

西漢官印。空間漸趨填滿,十字界格消失近於沒有,但章法上還是各占地盤。

注意“邑”字的末尾小尾巴與原來印字的相同處。

靈右尉印

西漢官印

印面漸滿,十字界格消失,印字末尾小尾巴仍在。

各占地盤勢有削弱狀,靈字字形複雜,多占去了一線。

棘陽縣宰印

新莽官印

典型的5字印,印字拆成上下兩部分,占兩字地位。

注意刻新莽官印,有小篆結體,字形稍瘦長,符合黃金比率。

故且蘭徒丞

新莽官印

五字印,丞字拉長,占兩字地位。

注意:“丞”這個字在拉長過程中的結體是上緊下松的(這是小篆的特徵,在實際寫印稿時,可以用到)。

上虞馬丞印

典型的新莽官印,五字做六字格式。

注意“上”字的盤曲。思考“上”字最上面這個形狀與左下角“印”字的那個形狀的關係。

庶樂則宰印

新莽官印

筆劃略肥壯,兩端稍方正,有下啟東漢官印的意思,這是匠人們審美的變化,也因此形成時代潮流。

黃室私官右丞

新莽官印

注意字形是長方形,筆劃轉折處,圓中帶方,章法上六字各占地位。

高昌亭侯

東漢官印

從新莽的秀麗印風漸向東漢方折印風轉變。

注意字筆劃之間的勻空,注意四個字勻空的調和。

平東將軍章

並不是所有的將軍章都是鑿印急就章,也有工穩的將軍章,這一方就是。

五字印,字形似乎還有新莽餘韻,秀麗雅正。

廣武將軍章

東漢滿白風格印。

注意:與新莽五字印的區別,漸漸明顯。

章法上,“將”字有一畫侵入“軍”字區域,而“廣”字卻高懸一畫。

偏將軍印章

將軍章中的秀麗印例,均分印面的五字印,任疏任密的章法。

注意逼邊。

部曲將印

東漢官印,似有晉印風彩了,但仍是漢印。

“曲”字中間的“王”字並不居中,思考一下,為什麼還是很穩定,為什麼往左移了這個“王”?

千人督印

東漢官印,似乎字形偏肉,但夠渾厚。

思考:“人”字為什麼做這種變形?“人”字處形成的紅地是什麼道理?

左將軍假司馬

滿白東漢官印,筆劃渾厚,紅地幾乎沒有,滿白印風。思考:紅與白的辨證關係。

與“左將軍軍司馬”印有異同處,找找看。

別部司馬

東漢官印,典型的滿白印風。

注意:筆劃的爽利與渾厚並重,字形的方正,紅與白的關係。

立解國丞

東漢官印

西漢的工整平正,至東漢末年,由於戰爭頻仍,漸至消解,於是印章中字,多有隸勢,且顯潦草,但仍有漢家風骨。

祭尊

東漢官印中少有的勻齊作品。

思考:與“桓啟”印的近似之處。

漢鮮卑率眾長

東漢官印

雖是新莽的印式,但字形上仍有方正的追求,不願扔掉漢家風格。

賜印,自然是皇家工匠制,所以,仍有較好工夫。

武猛校尉

三國官印

此際漢家的官印風格仍在,但熟悉官印的工匠越來越少,因此,漸漸向鑿印過渡。

四字仍各占地盤,但筆劃已不似漢時渾厚。

越騎司馬

同“武猛校尉”印一樣,漸漸鑿印盛行!

都尉之印章

三國官印

這是鑿印裡火氣不重的典型,並不鋒利,章法上仍然是穩重的典型漢制。

立義從事

三國官印裡少有的工整風格的作品。大概是少數優秀工匠流傳的作品吧。

東武亭侯

工整的三國印裡的典型,侯爵印,官階較高,因此工匠水準亦較高。

工整,四字各占勻地。橫畫多,方折多。

虎威將軍章

三國官印,將軍章裡工整一類

刀法爽利,但章法不亂,勻齊的總體空間感仍然中規中矩。

裨將軍章

晉官印

到了晉代,鑿印增加。雖然不如兩漢勻整,但較魏時期官印要工整一些。印章中書法風格也漸趨自由。

牙門司馬

晉官印中章法分配較勻齊的印例。

學晉印,應當先從此類印章入手,再去想著飄逸瀟灑。

護軍印章

晉官印。

這雖然是一方可能刻反的印章,但仍平穩、工整,算晉印中的上佳作品。

宣陽門侯

晉官印中工整印例,章法工穩,字法方正。

注意:筆劃粗細變化。

常山典府丞印

晉官印

有新莽印的遺痕,但筆法上卻沒有那麼認真了。

崇丘男典祠長

晉官印。

有東漢印的滿白風格,可能是少量的優秀工匠的傳承。

晉歸義胡王

晉官印

右邊長長的“晉”字是晉官印典型的特徵,是宣示主權的印章表現。注意此印縱向的長線條比較多。

親晉羌王

晉官印。

對外封賞印,因此,非常工整,但終因漢代工匠的缺失,雖盡力追尋漢玉印風格,但仍顯潦草。

晉率善氐佰長

漢印章法,晉代字法與刀法的混合印例。

也是對外封賞印,因此也較安穩。

晉鮮卑率善佰長

晉官印,多字印印例。

也是外封的官印。晉字八個長豎較明顯。

朔甯王太后璽

金印,規範挺拔,三字繁,三字簡,注意各站位置

“太”與“大”相通。

注意:“後”字的曲線!“王”字的橫線的上拱!

廣漢大將軍章

這裡的“大”和“朔甯王太后璽”中的“太”,是一個字,但此印渾厚,上印清雅。

此印文字多有出邊,一定要格外注意。

體會“軍”、“章”二字的破損意,比如“軍”中部一大塊白,“章”字左部的破。

尚書散郎田邑

六字印,六等分。

注意“散”字的筆劃粗細;留意“郎”字裡的耳朵和“邑”字的曲別。

留意書字為什麼要簡化篆法?

常樂蒼龍曲侯

官印風格,六字、六等分。

注意“龍”字的變化,注意一些曲筆的活潑感。

注意封閉圓口的刻法。

如果將來創作有蒼龍內容的印可以用上,比如毛澤東主席的詞句:何日縛住蒼龍。

假司馬印

西漢四字官印。

注意中間清晰的十字空。

田莞

兩字漢玉印

注意:筆劃勻齊、結構與比例。

桓啟

兩字漢玉印。

注意“啟”與“桓”中的曲線的流暢。

注意兩個字中封閉空間、非封閉空間的勻齊均等。

辛偃

玉印

注意筆劃的光潔、曲筆處理,兩個字的大小比例,各部分紅白比。

勻空原理的理解與感受。

李嘉

漢玉印,注意勻空。

觀察“李”字頭部與“嘉”字頭部,形狀一樣,為什麼處理成這樣?

兩個字在印面所占位置的大小,“力”字的曲筆為什麼能有方正感?

“嘉”字中部的兩個小短點為什麼以八字形站位而不保持原樣?

朱嬈

玉印

注意長曲線的流暢感。

注意三部分之間的配比。

魏嫽

玉印,接近滿白風格。

注意勻空、各部分留紅的均等、長線條的流暢、複雜筆劃的精雕細刻。

和福

玉印。

吉祥印的平和端莊、線條的勻齊。

注意筆劃拉長之後篆法相應的變化。

周衍

玉印

注意字體線條的流暢。

周誘

玉印

方折的字體、上下各部封閉之間的呼應。

“秀”字的動態。

魏霸

玉印

兩字當成四字刻的章法。注意勻空。

賈夷吾

漢玉印(私印)

有點身份的個人,才會用到玉印。蓋在素帛上,如一抹胭脂紅。

注意其線條堅挺,轉折圓潤,起止處略微粗一點點。

細白文其實更難臨到位。

皮聚

漢玉印

注意“聚”字的挺勁,“皮”字一豎的挺直,曲筆的婉轉。這是一方動靜合一的玉印,玉印刻制多是精雕細刻,請多注意細節。

中衛司馬

工整類漢印,此印的注意點在於:“中”字司字簡單,而“衛”字十分複雜又有粗細變化。

此印的繁簡變化,其實已開始接觸章法了。

太醫丞印

注意“太”與“大”古時候是相通的。

臨此印最大的特點是要注意繁簡

太、丞、印三字簡,醫字繁,注意筆劃的粗細變化。

思考:為什麼“太”字左右兩劃不拉到底,留出了兩個小紅地?

夷道左尉

還是三個簡一字繁的印例

其實“道”字在好多古籍裡就是現在的“道”的寫法,而在此印裡,不僅用了筆劃多的寫法,還人為地將首部的頭上兩點,額外化作三折,請思考,這是為什麼?

結合“太醫丞印”章法思考!

遂久令印

久字,令字,皆有滿白效果,其餘兩字也接近滿白,與此風格類似的印,稱滿白文印。

注意光潔線條與粗糙線條之間的對比,光潔以沖刀為主,粗糙以切刀完成。

注意三字簡單與一字繁複的章法。

此印有可能是三國印,但因非出土物,無法考證。

九原丞印

東漢鑿印。

線條總體粗獷樸拙,但也有細筆輕靈。

乍看“原”字兩點似不合理,但細看,印面因這兩點而不呆板。

粗獷處用沖刀,精細處用切刀。

薛令之印

一字繁,三字簡;此印風格生硬質樸。

臨刻“薛”字時,可考慮用切刀

由此印知,低職級的官印,也有莽蒼風格的。

即墨長印

下級官吏印。某些印譜列為晉印,但實為東漢官印。

注意筆劃的粗細變化;注意“墨”字的爛銅效果。

注意全印的沖切結合。

廣陵王璽

東漢官印,金印,三密一疏章法。

東漢官印最大的特徵是文字筆劃的起落,多方削。承接新莽特徵,區別於西漢。

注意筆劃的均等。

平安長印

東漢官印。

此時,漢印漸漸走向沒落和衰敗,但官印中之雄渾一脈,仍得漢印精髓。

平字曲筆,仍然雄強。

軍司馬印

經典漢印。

注意均分印面、筆劃的滿白效果。

觀察與“假司馬印”的異同。

文帝行璽

西漢印初期沿襲了秦印的十字格、邊框。

法度謹嚴,各字不越雷池一步。

規規矩矩的方格子,規規矩矩的邊框。

皇后之璽

拋棄了界格的漢官印(這一方也算私印),雖然有形的界格不在了,但似乎還保留著界格和邊欄的位置。

雍容、安靜、雅正,聯想用印者身份,母儀天下姿態。

康陵園令

西漢,漢武帝中期,典型漢印風格成型。

界格完全消失,但均分印面的章法仍是主流,注意此印的三密一疏章法。

霸陵園印

西漢印,漢印中的代表作,算是茂密之極的一方印。丞字本不茂密,而加粗了筆劃,使整印有茂密感。

霸字雖剝蝕而靈動,陵字端方而沉著,園字秀麗園潤,丞字大氣挺括。

上兩字下沉,下兩字上頂,使印面更加茂密。

阿陽長印

西漢中期官印。

文字筆劃較西漢初期更方正,更平整,同時文字也更加豐滿、雄壯,漸有滿白風氣。

注意兩個耳朵的變化與統一。

山陽尉印

西漢晚期官印。文字越來越平正、穩定,越來越雄壯端莊,越來越安定。

這也是漢儒學占思想界主流後在印章上的反映。

統治者求穩定,求安穩。

注意此印的三密一疏章法,留意陽字的滿白效果,留意山字中的兩個細筆。

校尉司馬印

5字漢印,基本都是西元8年王莽篡政之後的官印,國號為新,印章制度從此改為5字或6字,印面分三行,每行二字,五字印末字獨佔一行。這樣的排列,每行兩個字的,字形自然拉成1:1.5的比例,基本是黃金分割比率,也特別適合篆書的書寫,因此非常美。

第八頁“新西河左佰長”與此印,主要是篆書的書寫。

注意其修長秀美的氣息。

王莽政權時間不長,只有十八年時間,但印章很美。

水順副貳印

新莽官印,此印真心秀麗。

注意水的字形,注意順字的川字的字形,注意副貳印等字長線條的流暢。

脩合縣宰印

新莽官印。注意,這個時期的官印,因為印面章法多為5字或6字印,因此字形上多有小篆特色,更修長,更有黃金比例之美。

注意印字殘邊後的古樸天然之美。

漢委奴國王

東漢金印,王印,材質是金屬,故線條淳厚。

注意線條仍是兩端稍粗,齊頭。

方削是東漢官印的特點,其筆勢大致似《爨寶子碑》,別於西漢,也別於新莽。

第33頁“廣陵王璽”同樣是金印,同樣的筆劃線條。

雒陽令印

東漢官印,筆劃方勁,挺直,並且越來越向極端發展至筆劃肥滿、留紅極細。

注意粗壯的筆劃、極細的留紅。

後將軍假司馬

東漢官印。

注意粗壯的筆劃,注意滿白的印風,不過此時的東漢印,還沒有發展到完全滿白。

辨析“後”與“後”兩字的字義。

新野令印

東漢官印,風格粗裝,線條磊落,滿白之風越來越盛。

注意“野”字的變形,曲筆的交疊。

雝丘令印

東漢官印

筆劃方折,勁直,粗看顯得不規整,但細琢磨,仍是安穩平靜的。

蘭幹左尉

東漢官印,發展至滿白一類的印章,筆劃稍多一點的字,留紅就極細。

注意:蘭字框內部分的細節。

虎步司馬

三國時期蜀漢官印,仍略微稍顯粗壯,較東漢官印絲毫不遜色。

湘鄉左尉

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印,較虎步司馬印顯得瘦些,這是長江中下游的地方特色:秀逸、清靈,但仍是官印,所以章法依然嚴整。

常山典書丞印

西晉官印,基本是曹魏官印的續曲,也是漢印最後的閃光作品。

河池侯相

西晉官印,基本繼承了漢印風格,均分印面,任疏任密,依然是法相莊嚴的漢印面目。

立節將軍長史

西晉官印,六字印,均分印面,任疏任密,筆劃樸茂。

外黃令印

西晉官印,線條以工穩平整為主,繼承漢魏風格。

左將軍軍司馬

東漢官印,六字印,基本完全的滿白風格,體會其滿白風格,注意中部兩個軍字。

這是漢印走向沒落的作品,學習者可拿它用來入門。

與“左將軍假司馬”印有異同處,找找看。

尋陽令印

東漢官印,滿白風格,但明顯,此印的氣勢反倒較“左將軍軍司馬”印更加雄渾。

其朱白相間的意味更加豐富,曲直結合的筆劃也使印面更富生氣。

奉禮單印

西漢官印

形式精美,平靜,淳厚,安祥。

外在形式和內在精神完美統一。

注意:臨摹時一定要注意其與東漢印的精神風貌的不同,而不要單獨臨刻而已,這種比較是提高水準很重要的方法。

護軍印章

西漢官印

體會它的安靜之美,典雅之美,還要思考章法上的細微變化,比如此印的“護”字與“章”字,似乎在“均分印面”的原則上多占了一線印面,臨刻時一定要注意地位並不是完全等同。

大將長史

跟“護軍印章”印一樣,“大”字和“史”字似乎占印面小了,而“將”字與“長”字似乎占印面大了。

這也是西漢印裡滿白效果白文印的代表,注意留意與東漢印的區別。

比如,它的筆劃並不方正,並沒有把印面空間全部塞滿……

宜春禁丞

西漢官印(許雄志先生考證此印為秦印),漢初受秦官印影響,有田字界格。

讀的順序是 橫向自右至左。

注意字的隸勢,如禁字下部。

彭城丞印

西漢官印,又進一步發展,田字格仍在。

印字末尾的小尾巴很強。丞字左右兩隻小手,還取對稱勢,但右邊外斜筆較長補右部字形空。

關內侯印

西漢官印,田字格消失,印字小尾巴仍在。

字仍隸勢,漸趨方折。

軍曲侯印

西漢官印。十字界格不在,印字末尾小尾不在。

隱約仍限制格局,字形仍有圓勢。

琅邪尉丞

西漢官印。十字界格漸失。

字形方中帶圓。線條末尾皆取圓勢。

外部印形仍可以工藝形式做印。

新鄭邑長

西漢官印。空間漸趨填滿,十字界格消失近於沒有,但章法上還是各占地盤。

注意“邑”字的末尾小尾巴與原來印字的相同處。

靈右尉印

西漢官印

印面漸滿,十字界格消失,印字末尾小尾巴仍在。

各占地盤勢有削弱狀,靈字字形複雜,多占去了一線。

棘陽縣宰印

新莽官印

典型的5字印,印字拆成上下兩部分,占兩字地位。

注意刻新莽官印,有小篆結體,字形稍瘦長,符合黃金比率。

故且蘭徒丞

新莽官印

五字印,丞字拉長,占兩字地位。

注意:“丞”這個字在拉長過程中的結體是上緊下松的(這是小篆的特徵,在實際寫印稿時,可以用到)。

上虞馬丞印

典型的新莽官印,五字做六字格式。

注意“上”字的盤曲。思考“上”字最上面這個形狀與左下角“印”字的那個形狀的關係。

庶樂則宰印

新莽官印

筆劃略肥壯,兩端稍方正,有下啟東漢官印的意思,這是匠人們審美的變化,也因此形成時代潮流。

黃室私官右丞

新莽官印

注意字形是長方形,筆劃轉折處,圓中帶方,章法上六字各占地位。

高昌亭侯

東漢官印

從新莽的秀麗印風漸向東漢方折印風轉變。

注意字筆劃之間的勻空,注意四個字勻空的調和。

平東將軍章

並不是所有的將軍章都是鑿印急就章,也有工穩的將軍章,這一方就是。

五字印,字形似乎還有新莽餘韻,秀麗雅正。

廣武將軍章

東漢滿白風格印。

注意:與新莽五字印的區別,漸漸明顯。

章法上,“將”字有一畫侵入“軍”字區域,而“廣”字卻高懸一畫。

偏將軍印章

將軍章中的秀麗印例,均分印面的五字印,任疏任密的章法。

注意逼邊。

部曲將印

東漢官印,似有晉印風彩了,但仍是漢印。

“曲”字中間的“王”字並不居中,思考一下,為什麼還是很穩定,為什麼往左移了這個“王”?

千人督印

東漢官印,似乎字形偏肉,但夠渾厚。

思考:“人”字為什麼做這種變形?“人”字處形成的紅地是什麼道理?

左將軍假司馬

滿白東漢官印,筆劃渾厚,紅地幾乎沒有,滿白印風。思考:紅與白的辨證關係。

與“左將軍軍司馬”印有異同處,找找看。

別部司馬

東漢官印,典型的滿白印風。

注意:筆劃的爽利與渾厚並重,字形的方正,紅與白的關係。

立解國丞

東漢官印

西漢的工整平正,至東漢末年,由於戰爭頻仍,漸至消解,於是印章中字,多有隸勢,且顯潦草,但仍有漢家風骨。

祭尊

東漢官印中少有的勻齊作品。

思考:與“桓啟”印的近似之處。

漢鮮卑率眾長

東漢官印

雖是新莽的印式,但字形上仍有方正的追求,不願扔掉漢家風格。

賜印,自然是皇家工匠制,所以,仍有較好工夫。

武猛校尉

三國官印

此際漢家的官印風格仍在,但熟悉官印的工匠越來越少,因此,漸漸向鑿印過渡。

四字仍各占地盤,但筆劃已不似漢時渾厚。

越騎司馬

同“武猛校尉”印一樣,漸漸鑿印盛行!

都尉之印章

三國官印

這是鑿印裡火氣不重的典型,並不鋒利,章法上仍然是穩重的典型漢制。

立義從事

三國官印裡少有的工整風格的作品。大概是少數優秀工匠流傳的作品吧。

東武亭侯

工整的三國印裡的典型,侯爵印,官階較高,因此工匠水準亦較高。

工整,四字各占勻地。橫畫多,方折多。

虎威將軍章

三國官印,將軍章裡工整一類

刀法爽利,但章法不亂,勻齊的總體空間感仍然中規中矩。

裨將軍章

晉官印

到了晉代,鑿印增加。雖然不如兩漢勻整,但較魏時期官印要工整一些。印章中書法風格也漸趨自由。

牙門司馬

晉官印中章法分配較勻齊的印例。

學晉印,應當先從此類印章入手,再去想著飄逸瀟灑。

護軍印章

晉官印。

這雖然是一方可能刻反的印章,但仍平穩、工整,算晉印中的上佳作品。

宣陽門侯

晉官印中工整印例,章法工穩,字法方正。

注意:筆劃粗細變化。

常山典府丞印

晉官印

有新莽印的遺痕,但筆法上卻沒有那麼認真了。

崇丘男典祠長

晉官印。

有東漢印的滿白風格,可能是少量的優秀工匠的傳承。

晉歸義胡王

晉官印

右邊長長的“晉”字是晉官印典型的特徵,是宣示主權的印章表現。注意此印縱向的長線條比較多。

親晉羌王

晉官印。

對外封賞印,因此,非常工整,但終因漢代工匠的缺失,雖盡力追尋漢玉印風格,但仍顯潦草。

晉率善氐佰長

漢印章法,晉代字法與刀法的混合印例。

也是對外封賞印,因此也較安穩。

晉鮮卑率善佰長

晉官印,多字印印例。

也是外封的官印。晉字八個長豎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