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烏克蘭最後家當轉手,中國300億助推軍力提前30年,值還是不值?

舉國皆知,落後就要挨打,中國的社會發展歷程也是軍事實力的變化過程;在建國初期,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國內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軍事力量較西方國家來說還比較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弱國無外交,中國就是這樣。然而縱觀中國近20年來的成果,軍事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國產航母、殲-20、東風-41洲際導彈、055大驅等等一些列先進的武器曝光,忍辱負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中國正在崛起!

特別是21世紀以來,我國航空工業快速發展,軍民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用軍事專家的話說,中國航空工業已經從對航空工業發達國家“望其項背”,追趕到“並駕齊驅”,開始“同台競技”了。最耀眼的當屬國產的渦扇-10B“太行”發動機,在性能上可以與俄羅斯原廠的AL-31F發動機相媲美。

在我國奔向現代化的道路上,一直有幾位鐵杆朋友在幫助我們。第一個國家就是烏克蘭,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崛起,烏克蘭發現了一個賺錢的門路,那就是和中國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烏克蘭對中國進行了不少的軍事援助。烏克蘭向中國出口了大約30類的軍事技術,

從瓦良格航母技術、圖紙,到052D驅逐艦動力系統;從R27空對空導彈關鍵裝備,到鎧甲反隱身系統;從MBT-2000坦克發動機,到運20運輸機技術......

就在前不久,烏克蘭鼎鼎大名的安東諾夫公司又宣佈,向中國提供安-225運輸機的的技術,與中國重新啟動安-225運輸機的生產,將中國運輸機技術提前20到30年,需要資金40億美元,折合300多億人民幣,中國軍事專家也表示,目前中國缺少的就是大型運輸機,與烏克蘭重啟安-225的生產,對中國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國目前迫切需要大飛機,大飛機在軍事上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300億可以將中國運輸機技術提前30年,到底花得值還是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