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歲半到三歲的寶寶,固執蠻橫讓人受不了,那些爸媽還不知道的妙招!

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教育思考者孔教官,教育思考無時不在進行

閱讀小貼士:

本文3886字,閱讀時長10分鐘

閱讀時,可先看加粗字體,通讀後再決定是否進行閱讀

兩歲半到三歲的寶寶固執蠻橫讓人受不了,爸媽照顧有妙招!

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又從穩定期進入了不穩定期,從溫和、懂事又變回到固執、蠻橫,這樣的轉變會讓爸爸媽媽感覺到措手不及。

當然,孩子年歲的增長的同時,他們的身體也在隨之發展,孩子的動作能力增強了,

語言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其他各方面也在發展。

那麼,孩子在這個年紀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呢?

1、容易緊張。這個年紀的孩子比較容易緊張,一緊張就會有情緒,並且會有一些小動作出現,比如說當他們感覺到緊張的時候就會咬咬手指,說話也會結巴,

就跟大人緊張的時候一樣。

2、動作可以更精細。爸爸媽媽可以注意到孩子的進步,他在做某些事情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說,如果爸爸媽媽們有興趣要想測定孩子是否已經進入到該年齡階段,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這段時間裡,可以讓他串串珠子,你會發現他串珠子的效率比在兩歲的時候大大的提高,這是孩子精細動作能力提高的表現。

3、雙手並用將會減少許多。

孩子給人笨笨的感覺也會慢慢減少,主要的表現在:孩子不再需要雙手同時行動去做事情,他們開始會只用一隻手去做同樣的一件事情,與在孩子兩歲的時候的情況大不相同。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注意到孩子在這個變化呢?

4、愛上角色扮演和拼裝拆分的遊戲。

關於這個年紀的孩子,我這裡有兩個親子的活動介紹給大家,供爸爸媽媽與孩子進行互動:

1)一個是爸爸媽媽們可以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的小遊戲,寶寶特別愛玩這個,也就是我們以前說的過家家,新郎新娘,還有煮飯飯,喝茶茶,孩子會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把很多他大腦中的一些想法通過情景角色扮演表現出來;

2)另外一個是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拆分拼裝的遊戲,

比如說,拼圖拼起來之後然後拆開,拆開之後又拼起來,當然還有其他拆分拼裝的事情可以做,這些爸爸媽媽們可以私下網上找找,每次孩子玩這個的時候都會樂此不疲。

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孩子這個年齡段喜歡角色扮演和拆分拼裝的遊戲。

5、語言能力增長,可以很溜地用簡短句子。年紀的長大,孩子在語言環境中的浸泡的時間越長,孩子學到的語言就越多,到了孩子兩歲半到三歲這個時期,孩子漸漸學會了用簡短的句子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

這個年紀孩子心智慧力又有什麼變化呢?

1、次序感。孩子開始懂得什麼叫次序,知道先後順序,左右等事情,做事情開始分先後,不再是隨機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2、空間感。孩子大腦的發育還有眼球的發育讓孩子的空間感增強,比如說孩子開始能夠感知立體的東西,還在此時爸爸媽媽可以去培養鍛煉孩子的空間感,比如說多玩有空間感的遊戲,有折紙、翻繩,因為提高孩子的空間感可以讓孩子能夠借助聽覺、觸覺、嗅覺等其他感官輔助記憶,提高學習的能力。同時,隨著次序感和空間感的發展,孩子對距離產生了興趣。

3、無邏輯地講故事和想像力的培養。這個年紀孩子講故事是沒有邏輯性的,雖然如此,但我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多引導孩子給自己講故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候讓孩子給你講故事可以培養他的想像力,對他的大腦發育還有以後的成長都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需要引起孩子對講故事的興趣,讓他們由心而發。

4、小“逆反”時期。這個年紀的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的,而這正是他們的特點。爸爸媽媽會發現他們變得蠻橫不講理,總是喜歡和大人對著幹,尤其是對媽媽。如果媽媽們遇到這樣的情況,也不需要太過放在心上,不要覺得被打擊,甚至心裡會感慨:為什麼這麼愛孩子,孩子還這樣對自己!?媽媽只要記住,這個只是孩子成長的其中一個階段,會過去的,只要心裡這麼想,心裡就會平穩許多。這也是在告訴媽媽們,作為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愛孩子之外,面對孩子的成長階段也是需要一個寬廣的心胸的。

那麼在孩子的生活上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呢?

1、午睡時間需控制。爸爸媽媽也許發現孩子在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午睡的,如果他需要午睡的話,我建議,睡覺時間最好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

2、孩子挑食需注意,營養均衡,食物美味兩不誤。很多爸爸媽媽也跟我說過,孩子現在很挑食,那麼今天我跟大家說,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這段時期是防止他們養成挑食的習慣的重要時期,不要錯過哦!

那麼,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什麼呢?如果給孩子準備食物,在營養均衡的考慮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食物的美味,因為不美味的食物,孩子是不會吃的,並且對這個食物產生不好的印象,從此不再喜歡這一樣食物了,也就是偏食的表現之一。當然,孩子偏食也不需要太緊張,多做不同的菜,讓孩子去選擇,孩子知道身體需要什麼,注意好食譜的安排就好。

孩子偏食應該不是爸爸媽媽們喜歡看到的。因此,孩子偏食,除了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我們還需要注意到,食物口味的情況。所以說,抓住這個時期,爸爸媽媽防止孩子偏食的行為這件事上就成功了一半。

3、訓練馬桶使用有方法。現在很多家庭裡邊都是用馬桶了,那麼爸爸媽媽有和培養孩子在馬桶上大小便呢?

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技巧啦,比如說我們可以準備牢固的小凳子放在馬桶前,幫助孩子來穩定自己的身體,這樣有助於孩子自己去用馬桶,而不是爸爸媽媽在旁扶著,因為爸爸媽媽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要孩子自己用馬桶嘛。

4、飲食教育不用急。有些媽媽還存在著這樣的疑問?食物除了孩子偏食之外,我們是否可以給孩子進行飲食的教育?我認為進行飲食教育為時過早,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提前為他準備一些點心就可以了,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吃,至於讓孩子養成定時吃飯的習慣,可以再緩一緩。

5、孩子眷念貼身衣物很正常。不知道孩子會有一些小習慣,爸爸媽媽有沒有注意到,比如說,在陌生環境下,他們死活都不願意脫掉帽子和手套,或者是自己一些貼身的衣物,不管爸爸媽媽用什麼方式。為什麼呢?

孩子不肯脫掉自己的服飾,比如說帽子和手套,是因為相對於陌生環境來說,貼身的服飾對孩子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物品,可以給他一些安全感,對他來說擁有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樣的事情我在之前也說過,孩子進入幼稚園時,爸爸媽媽也需要給孩子一些他最喜愛的服飾或者物品讓他帶著,直到他融入到了新的環境,對新的環境產生安全感。

6、貼心睡覺規則可培養。有些爸爸媽媽跟我說,看到一些孩子在睡覺之前給爸爸媽媽說晚安,親一親在睡覺,都挺羡慕的。

其實爸爸媽媽不需要羡慕,如果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制定詳細的睡覺規則,比如說親一親爸爸媽媽和家人再睡覺,說了晚安再睡覺,或者是擁抱了再睡覺,然後培養起來,並沒有太多技巧。

因此,爸爸媽媽們羡慕別人,還不如自己也開始為孩子制定睡覺規則呢。

那麼,爸爸媽媽怎麼與兩歲半到三歲大的孩子相處呢?

1、溝通有技巧。在溝通上,有些爸爸媽媽問我:“為什麼我每次與孩子說話,到最後變成我啞口無言了?”

我知道,也許他們是陷入了與這個年齡段孩子溝通的誤區,因此,我建議爸爸媽媽儘量不要創造一些會讓孩子回答否定答案的機會。具體怎麼做呢?我們應該使用肯定句來代替疑問句。比如說用肯定句“我們回家了!”代替疑問句“我們要回家了嗎?”

2、陪伴孩子尋求助力沒什麼大不了。一些爸爸媽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照看孩子,需要交給別人照看,於是非常自責?

其實大可不必,在孩子照顧上,如果有一些爸爸媽媽自己沒有精力去照看孩子,完全可以送孩子到托兒所要別人照顧,或者找專門請人回來代為照顧。為什麼呢?

爸爸媽媽必須知道,尋求他人的幫助也是與孩子相處的技巧之一,因此爸爸媽媽請求別人幫忙,不用覺得慚愧,也不要覺得對不起孩子。

3、讓孩子做選擇要分情況。有一些爸爸媽媽想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經常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那麼,完全貫徹這個原則究竟合不合適呢?

我認為,大多數情況,爸爸媽媽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自己做主,唯一需要例外的是,當情況緊急或者是相當重要的情形的時候,爸爸媽媽不應該讓孩子做出選擇,此時大人的經驗還有危機意識在危機情況應該是做出選擇的第一人選,絕對不會是孩子。

4、幫助增長知識怎麼做。在這個年紀,爸爸媽媽想要增長孩子的知識應該怎麼做呢?

爸爸媽媽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夠了,多問孩子為什麼,要孩子去思考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樣去做,爸爸媽媽這樣做就可以幫助他增長知識。

5、轉移注意力是良方。當孩子產生情緒,著眼於一件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我想,有一把萬能鑰匙是我們一直可以使用了,就是轉移孩子當下的關注點,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轉移注意力,當然,帶孩子離開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同時,我認為遇到孩子的“執著”的時候,爸爸媽媽大聲喝斥,對改變孩子的行為效果不是很大,不僅如此,可能還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再愛他們了,心裡想: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認同他們的那個當下。

當孩子不想做我們讓他做的事情時,用談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他情緒過去了,也許就喜歡了,“執著”地要讓孩子去做,反而會起反效果,孩子以後都不抗拒這件事。

6、僵局?給予選項幫到你。當爸爸媽媽與孩子處在一種僵持在情況下,我們能夠怎麼做?

也許某些爸爸媽媽也經歷過這樣的一種情況,孩子看到自己想要吃的東西或一個玩具,然後跟爸爸媽媽說他一定要得到,這時候爸爸媽媽內心想著東西太貴了不想買,或者是孩子當下不適合吃那樣的東西或家裡玩具很多了,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給出幾個選項要孩子自己去選擇,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把想要孩子選擇的選項放在後面的一個,並且選項不要太多,最好不超過三個,比如說自己站在賣東西的商店前等媽媽買完菜回來,要孩子選擇下一次再買,跟媽媽離開;買玩具就跟孩子說,生日的時候再買。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只適合於簡單的生活場景,並且運用的頻率不能太多,不然孩子適應後,以後就不會有效果了。

7、電視問題如何破?現在電視節目非常多,有一些爸爸媽媽就存在這樣的疑問:究竟應不應該給孩子看電視呢?在當今社會上,電視或互聯網已經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很近,所以我們直接傳否定並不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方案,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認為,電視節目,總有一些適合孩子觀看的並且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所以爸爸媽媽只需要適當的為孩子安排電視節目,什麼應該看什麼時候看,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8、幽默意風趣可培養。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相對其他孩子來說,缺乏了一點幽默感?或者是感覺到自己缺乏幽默感,想要孩子擁有?

那麼,孩子兩歲半到三歲這個時期就不能錯過了,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幽默感最佳的時期,那麼,怎麼能夠做到呢?

其實很簡單,爸爸媽媽只要提供多樣化的環境,幫助孩子拓展孩子的興趣,偶爾的時候給孩子說說笑話,多讓孩子去接觸一些幽默的人,讓孩子多去感受幽默的情緒和氛圍,瞭解一些幽默的電影人物的影視作品。慢慢地,孩子就會掌握幽默感這一個神奇的事物。當然,除此之外,爸爸媽媽還可以讓孩子先看一些有幽默感的書,然後結合生活慢慢學習如何在不同場合怎麼說話,能夠緩和氣氛和活躍氣氛,爸爸媽媽也一直支援孩子,成為他們的觀眾,這也是孩子建立人格魅力的過程。

今日頭條認證育兒達人,原創作者,筆名:教育思考者孔教官,四年資深青少年培養教官,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實踐者,中國傳統文化研習者,遵循教養原則和成長規律育兒,幫助了將近700個家庭解決孩子養育問題。

歡迎轉發,收藏,共同探討。原創心得,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到了孩子兩歲半到三歲這個時期,孩子漸漸學會了用簡短的句子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

這個年紀孩子心智慧力又有什麼變化呢?

1、次序感。孩子開始懂得什麼叫次序,知道先後順序,左右等事情,做事情開始分先後,不再是隨機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2、空間感。孩子大腦的發育還有眼球的發育讓孩子的空間感增強,比如說孩子開始能夠感知立體的東西,還在此時爸爸媽媽可以去培養鍛煉孩子的空間感,比如說多玩有空間感的遊戲,有折紙、翻繩,因為提高孩子的空間感可以讓孩子能夠借助聽覺、觸覺、嗅覺等其他感官輔助記憶,提高學習的能力。同時,隨著次序感和空間感的發展,孩子對距離產生了興趣。

3、無邏輯地講故事和想像力的培養。這個年紀孩子講故事是沒有邏輯性的,雖然如此,但我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多引導孩子給自己講故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候讓孩子給你講故事可以培養他的想像力,對他的大腦發育還有以後的成長都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需要引起孩子對講故事的興趣,讓他們由心而發。

4、小“逆反”時期。這個年紀的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的,而這正是他們的特點。爸爸媽媽會發現他們變得蠻橫不講理,總是喜歡和大人對著幹,尤其是對媽媽。如果媽媽們遇到這樣的情況,也不需要太過放在心上,不要覺得被打擊,甚至心裡會感慨:為什麼這麼愛孩子,孩子還這樣對自己!?媽媽只要記住,這個只是孩子成長的其中一個階段,會過去的,只要心裡這麼想,心裡就會平穩許多。這也是在告訴媽媽們,作為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愛孩子之外,面對孩子的成長階段也是需要一個寬廣的心胸的。

那麼在孩子的生活上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呢?

1、午睡時間需控制。爸爸媽媽也許發現孩子在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午睡的,如果他需要午睡的話,我建議,睡覺時間最好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

2、孩子挑食需注意,營養均衡,食物美味兩不誤。很多爸爸媽媽也跟我說過,孩子現在很挑食,那麼今天我跟大家說,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這段時期是防止他們養成挑食的習慣的重要時期,不要錯過哦!

那麼,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什麼呢?如果給孩子準備食物,在營養均衡的考慮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食物的美味,因為不美味的食物,孩子是不會吃的,並且對這個食物產生不好的印象,從此不再喜歡這一樣食物了,也就是偏食的表現之一。當然,孩子偏食也不需要太緊張,多做不同的菜,讓孩子去選擇,孩子知道身體需要什麼,注意好食譜的安排就好。

孩子偏食應該不是爸爸媽媽們喜歡看到的。因此,孩子偏食,除了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我們還需要注意到,食物口味的情況。所以說,抓住這個時期,爸爸媽媽防止孩子偏食的行為這件事上就成功了一半。

3、訓練馬桶使用有方法。現在很多家庭裡邊都是用馬桶了,那麼爸爸媽媽有和培養孩子在馬桶上大小便呢?

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技巧啦,比如說我們可以準備牢固的小凳子放在馬桶前,幫助孩子來穩定自己的身體,這樣有助於孩子自己去用馬桶,而不是爸爸媽媽在旁扶著,因為爸爸媽媽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要孩子自己用馬桶嘛。

4、飲食教育不用急。有些媽媽還存在著這樣的疑問?食物除了孩子偏食之外,我們是否可以給孩子進行飲食的教育?我認為進行飲食教育為時過早,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提前為他準備一些點心就可以了,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吃,至於讓孩子養成定時吃飯的習慣,可以再緩一緩。

5、孩子眷念貼身衣物很正常。不知道孩子會有一些小習慣,爸爸媽媽有沒有注意到,比如說,在陌生環境下,他們死活都不願意脫掉帽子和手套,或者是自己一些貼身的衣物,不管爸爸媽媽用什麼方式。為什麼呢?

孩子不肯脫掉自己的服飾,比如說帽子和手套,是因為相對於陌生環境來說,貼身的服飾對孩子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物品,可以給他一些安全感,對他來說擁有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樣的事情我在之前也說過,孩子進入幼稚園時,爸爸媽媽也需要給孩子一些他最喜愛的服飾或者物品讓他帶著,直到他融入到了新的環境,對新的環境產生安全感。

6、貼心睡覺規則可培養。有些爸爸媽媽跟我說,看到一些孩子在睡覺之前給爸爸媽媽說晚安,親一親在睡覺,都挺羡慕的。

其實爸爸媽媽不需要羡慕,如果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制定詳細的睡覺規則,比如說親一親爸爸媽媽和家人再睡覺,說了晚安再睡覺,或者是擁抱了再睡覺,然後培養起來,並沒有太多技巧。

因此,爸爸媽媽們羡慕別人,還不如自己也開始為孩子制定睡覺規則呢。

那麼,爸爸媽媽怎麼與兩歲半到三歲大的孩子相處呢?

1、溝通有技巧。在溝通上,有些爸爸媽媽問我:“為什麼我每次與孩子說話,到最後變成我啞口無言了?”

我知道,也許他們是陷入了與這個年齡段孩子溝通的誤區,因此,我建議爸爸媽媽儘量不要創造一些會讓孩子回答否定答案的機會。具體怎麼做呢?我們應該使用肯定句來代替疑問句。比如說用肯定句“我們回家了!”代替疑問句“我們要回家了嗎?”

2、陪伴孩子尋求助力沒什麼大不了。一些爸爸媽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照看孩子,需要交給別人照看,於是非常自責?

其實大可不必,在孩子照顧上,如果有一些爸爸媽媽自己沒有精力去照看孩子,完全可以送孩子到托兒所要別人照顧,或者找專門請人回來代為照顧。為什麼呢?

爸爸媽媽必須知道,尋求他人的幫助也是與孩子相處的技巧之一,因此爸爸媽媽請求別人幫忙,不用覺得慚愧,也不要覺得對不起孩子。

3、讓孩子做選擇要分情況。有一些爸爸媽媽想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經常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那麼,完全貫徹這個原則究竟合不合適呢?

我認為,大多數情況,爸爸媽媽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自己做主,唯一需要例外的是,當情況緊急或者是相當重要的情形的時候,爸爸媽媽不應該讓孩子做出選擇,此時大人的經驗還有危機意識在危機情況應該是做出選擇的第一人選,絕對不會是孩子。

4、幫助增長知識怎麼做。在這個年紀,爸爸媽媽想要增長孩子的知識應該怎麼做呢?

爸爸媽媽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夠了,多問孩子為什麼,要孩子去思考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樣去做,爸爸媽媽這樣做就可以幫助他增長知識。

5、轉移注意力是良方。當孩子產生情緒,著眼於一件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我想,有一把萬能鑰匙是我們一直可以使用了,就是轉移孩子當下的關注點,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轉移注意力,當然,帶孩子離開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同時,我認為遇到孩子的“執著”的時候,爸爸媽媽大聲喝斥,對改變孩子的行為效果不是很大,不僅如此,可能還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再愛他們了,心裡想: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認同他們的那個當下。

當孩子不想做我們讓他做的事情時,用談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他情緒過去了,也許就喜歡了,“執著”地要讓孩子去做,反而會起反效果,孩子以後都不抗拒這件事。

6、僵局?給予選項幫到你。當爸爸媽媽與孩子處在一種僵持在情況下,我們能夠怎麼做?

也許某些爸爸媽媽也經歷過這樣的一種情況,孩子看到自己想要吃的東西或一個玩具,然後跟爸爸媽媽說他一定要得到,這時候爸爸媽媽內心想著東西太貴了不想買,或者是孩子當下不適合吃那樣的東西或家裡玩具很多了,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給出幾個選項要孩子自己去選擇,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把想要孩子選擇的選項放在後面的一個,並且選項不要太多,最好不超過三個,比如說自己站在賣東西的商店前等媽媽買完菜回來,要孩子選擇下一次再買,跟媽媽離開;買玩具就跟孩子說,生日的時候再買。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只適合於簡單的生活場景,並且運用的頻率不能太多,不然孩子適應後,以後就不會有效果了。

7、電視問題如何破?現在電視節目非常多,有一些爸爸媽媽就存在這樣的疑問:究竟應不應該給孩子看電視呢?在當今社會上,電視或互聯網已經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很近,所以我們直接傳否定並不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方案,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認為,電視節目,總有一些適合孩子觀看的並且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所以爸爸媽媽只需要適當的為孩子安排電視節目,什麼應該看什麼時候看,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8、幽默意風趣可培養。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相對其他孩子來說,缺乏了一點幽默感?或者是感覺到自己缺乏幽默感,想要孩子擁有?

那麼,孩子兩歲半到三歲這個時期就不能錯過了,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幽默感最佳的時期,那麼,怎麼能夠做到呢?

其實很簡單,爸爸媽媽只要提供多樣化的環境,幫助孩子拓展孩子的興趣,偶爾的時候給孩子說說笑話,多讓孩子去接觸一些幽默的人,讓孩子多去感受幽默的情緒和氛圍,瞭解一些幽默的電影人物的影視作品。慢慢地,孩子就會掌握幽默感這一個神奇的事物。當然,除此之外,爸爸媽媽還可以讓孩子先看一些有幽默感的書,然後結合生活慢慢學習如何在不同場合怎麼說話,能夠緩和氣氛和活躍氣氛,爸爸媽媽也一直支援孩子,成為他們的觀眾,這也是孩子建立人格魅力的過程。

今日頭條認證育兒達人,原創作者,筆名:教育思考者孔教官,四年資深青少年培養教官,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實踐者,中國傳統文化研習者,遵循教養原則和成長規律育兒,幫助了將近700個家庭解決孩子養育問題。

歡迎轉發,收藏,共同探討。原創心得,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