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銅山被《新華日報》頭版推薦,這樣跑出不一樣的“加速度”

有一個詞在銅山叫“加速度”

有一個詞在銅山叫“銅山效率”

優化流程,從178天到47天

貼心服務,帶來“3550”陽光高效

銅山跑出的審批“加速度”

妥妥地被《新華日報》頭版點贊

作為落實治國理政新方略

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

銅山如何跑出加速度

被《新華日報》推薦

一起來看看

優化流程,從178天到47天;

貼心服務,帶來“3550”陽光高效

銅山這樣跑出審批“加速度”

“太快了!沒想到47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環節的審批。”從專案備案到領取施工許可證,落地徐州市銅山區的蘇科置業2013—103號地塊開發專案負責人邵東平感受到不一樣的“銅山效率”。

這樣的審批,若放在以前可要很久。前兩年,

同屬於房地產項目的大豐·壹方城項目完成各項審批,用了178個工作日。

從178到47,銅山區究竟如何跑出審批“加速度”?在銅山區政務辦業務科科長劉占岳提供的兩張專案施工許可審批流程表上,記者找到了答案。他說,在大豐·壹方城項目上,企業提供的各類申請材料多達118件,僅項目備案一項就需提供6份資料。而蘇科置業項目,企業辦理完全部手續,所需提供的申請材料只要72件,

完成項目備案只需提供立項申請、企業基本資料兩項材料。

審批提速,體現改革的不斷深入。去年,國家提出推進“放管服”改革,江蘇就此制定“3550”目標:“企業3個工作日內註冊開業”“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辦結”“50個工作日取得工業生產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

作為徐州市的經濟強區,銅山積極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簡政放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我們自加壓力,率先提出今年6月30日之前,在全區範圍內全面實現‘3550’目標任務。”銅山區政務辦主任郭紅升說。

銅山區編辦牽頭召集發改、住建、規劃、環保等相關部門,對沒有法律依據的審批事項,一律取消。銅山區編辦副主任王敏介紹,去年8月以來,共對41家部門、281項審批或公共服務事項進行梳理、流程再造,

共壓縮環節175個,縮短辦理時限615個工作日。

梳理審批事項,更優化審批流程。銅山改變過去“一項完成才能開始下一項”的串聯模式,變成串聯加並聯審批。“我們將適合聯合辦理的事項‘綁’在一起,相當於一邊燒著開水一邊洗茶杯,順手還放好了茶葉,辦理時間自然縮短,企業需要提供的材料也無形中減少了。”王敏說,針對審批時間相對較長的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專門繪製“項目建設流程圖”。在這張圖上,原先繁瑣的審批專案被立項、用地、規劃、施工、竣工驗收五大環節囊括。每一環節有一個牽頭部門,專案建設單位在每個審批環節只向牽頭部門提供相關審批材料,由其統一受理,同時抄告各相關審批部門同步審批、限時辦結。

在改革實踐中,銅山區還創新推出模擬審批——對於土地使用相對明確的專案,在未取得土地許可證前,各審批職能部門視同該主體已取得土地,並按審批要求進行後續環節的實質性審查,並出具模擬審批意見,拿到土地許可證後各部門再將模擬審批章換成正式審批章。這種跳躍式的審批,大大減少了企業辦理審批的“空窗期”,使得企業不會因為一項材料缺失、一個環節耽擱,造成整個審批過程的梗阻。

記者注意到,銅山區有個特殊機構——代辦辦,它由區發改委牽頭成立,對大專案一律實行“代辦制”,開展“保姆式”“管家式”服務,實現“一個部門諮詢、一張表格申請、一張清單收件、一票單據交費、一個視窗領證(照)”。“上周我們接了3個代理,目前這些專案的立項、環保、規劃等審批都已完成,按這樣的速度,50天完成從立項到發施工許可基本沒有問題。”銅山區代辦辦相關負責人馮凱說。

對於小專案,銅山通過建立網上政務服務系統,進行“不見面”審批。“比如企業註冊,從預核名到發放營業執照,投資人都不用到現場辦理。遞交資料通過網路,收營業執照通過EMS郵政快遞服務。”郭紅升說,自5月23日“3550”在銅山區政務服務中心試運行以來,共辦理企業註冊審批780餘件,一天之內辦完的占半數以上,3天內辦結比例達100%。

“‘3550’是最大限度的‘放’,但放出去之後,還得更有效地管起來。”王敏說,下一步,銅山區謀劃出臺行政執法的“雙隨機一公開”,讓執法物件和執法隊員全部通過網路隨機抽取,執法結果限期公佈,強制推送,讓放和管形成合力。

太棒啦!

銅山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加快簡政放權

不僅跑出了銅山審批的“加速度”

同時提高了辦事效率

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

未來的銅山,創新創業活力更強

讓我們一起期待!

辦理時間自然縮短,企業需要提供的材料也無形中減少了。”王敏說,針對審批時間相對較長的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專門繪製“項目建設流程圖”。在這張圖上,原先繁瑣的審批專案被立項、用地、規劃、施工、竣工驗收五大環節囊括。每一環節有一個牽頭部門,專案建設單位在每個審批環節只向牽頭部門提供相關審批材料,由其統一受理,同時抄告各相關審批部門同步審批、限時辦結。

在改革實踐中,銅山區還創新推出模擬審批——對於土地使用相對明確的專案,在未取得土地許可證前,各審批職能部門視同該主體已取得土地,並按審批要求進行後續環節的實質性審查,並出具模擬審批意見,拿到土地許可證後各部門再將模擬審批章換成正式審批章。這種跳躍式的審批,大大減少了企業辦理審批的“空窗期”,使得企業不會因為一項材料缺失、一個環節耽擱,造成整個審批過程的梗阻。

記者注意到,銅山區有個特殊機構——代辦辦,它由區發改委牽頭成立,對大專案一律實行“代辦制”,開展“保姆式”“管家式”服務,實現“一個部門諮詢、一張表格申請、一張清單收件、一票單據交費、一個視窗領證(照)”。“上周我們接了3個代理,目前這些專案的立項、環保、規劃等審批都已完成,按這樣的速度,50天完成從立項到發施工許可基本沒有問題。”銅山區代辦辦相關負責人馮凱說。

對於小專案,銅山通過建立網上政務服務系統,進行“不見面”審批。“比如企業註冊,從預核名到發放營業執照,投資人都不用到現場辦理。遞交資料通過網路,收營業執照通過EMS郵政快遞服務。”郭紅升說,自5月23日“3550”在銅山區政務服務中心試運行以來,共辦理企業註冊審批780餘件,一天之內辦完的占半數以上,3天內辦結比例達100%。

“‘3550’是最大限度的‘放’,但放出去之後,還得更有效地管起來。”王敏說,下一步,銅山區謀劃出臺行政執法的“雙隨機一公開”,讓執法物件和執法隊員全部通過網路隨機抽取,執法結果限期公佈,強制推送,讓放和管形成合力。

太棒啦!

銅山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加快簡政放權

不僅跑出了銅山審批的“加速度”

同時提高了辦事效率

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

未來的銅山,創新創業活力更強

讓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