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了國企的“鐵飯碗”,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有一個朋友,從小成績不錯,乖巧聽話。念書勤奮,一路重點高中,重點大學。

這位朋友很有畫畫的天賦,對色彩和空間的把控也是獨具風格,大學選專業的時候,她想念設計美學的專業,

但是她的父母卻非常不贊同。

朋友的父母都是在當地國企裡工作,有個一官半職,就想讓女兒念個會計金融這類的專業,覺得穩妥,回來也能拖個關係把她安排到企業裡面。

朋友和父母爭執不下,但她從小也是個聽話的孩子,執拗不過,還是從了父母。選擇了她並不喜歡的專業。

四年的專業學習並沒有讓她產生對工作的興趣,父母安排她到當地的電力集團裡,生活雖然是穩定安逸,但是對她來說,工作成了一種每天的流程,活的像個行屍走肉。

她說,感覺自己就像個沒有思考沒有情緒沒有動力的廢人,雖然生活是富足的,穩定的,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像是提前進入了養老的生活。

她想辭職,但是這對於她父母來說,

這無疑是一場宣戰。

但是這樣的所謂的穩定,真的於她來說就是煎熬。

她也曾提過,但是一開口,父母就說,女孩子,找個事業體制內的穩定工作,不用東奔西跑,生活安逸,不就挺好。

年輕的時候在國家裡幹著,退休了國家也管你。

這大概是大多數的父母在他們那一代人的心裡,

對於穩定工作的固有概念。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鐵飯碗。

鐵飯碗是父輩那個年代安穩期望

鐵飯碗,這三個字在中國有著特別的含義,一般都是用來比喻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教師。這些工作之所以叫鐵飯碗,是因為有著固定的收入,無論單位或工廠是否營利,他們沒有任何風險。

而且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幹一輩子,直到退休,沒有人會解雇你,

等到退休後繼續由國家養著。

倒退回30年,鐵飯碗大概是我們父輩這一輩人的終極目標。

事業單位,國家做支撐,再怎麼也不用擔心沒了工作,從上崗到退休都有保障,福利待遇好,也不用東奔西跑,不用在外面打拼闖蕩,感覺有了鐵飯碗就可以安穩衣食無憂。

加上在那個年代,市場化沒那麼強的時候,大家都是一鍋飯,建設祖國就是唯一目標。那國家的自然是好的。

所以父輩有國企情節,工作穩定,風氣正派。那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happy ending。

可憐天下父母心,歸根究底,父輩們對孩子的希望還是兩個字,穩定。

不用擔驚受怕,不用東奔西跑,一個工作就可以保住一輩子的安穩。結婚生子,有個保障,不好也不壞,至少能安安順順,高枕無憂。

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父輩的年代本就是一個動盪的年代。

所以穩定二字,才顯得那麼彌足珍貴,又千載難逢。

但是當鐵飯碗,放到現在,真的還那麼鐵嗎?

2. 時代變了,鐵飯碗是會生銹的。

每年都有很多人擠破腦袋想考進公務員,但是想想,20世紀90年代初的下崗潮是很多老一輩的夢魘。而這樣的事情也就才剛剛過去10餘年。

21世紀初大家覺得事業單位還算穩定的時候,有幾人會想到幾年後事業單位改制就愈演愈烈?編制逐步取消,退休制度改革,隨著國家在全球市場化的腳步越來越堅定,壟斷收入逐步減少,市場競爭壓力逐步加大;

2010左右大家瘋了一般地考公務員,以為肯定必須是個金飯碗,全國有幾人會注意到,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聘任制已經悄然開始了;

就連我們公認的好飯碗——教師和醫生,也在今年,取消了事業編制,也就是說未來更多的將會是聘任制。

鐵飯碗乍一聽,好像有很多優點,摔不壞,打不碎,有著相對穩定的固定收入,一切都是歲月靜好又安穩的樣子。

但是唯獨有一個缺點,就是這碗飯持久了會生銹,會中毒。會讓人容易丟了思考和方向。

3. 真正的鐵飯碗是走到哪兒都能吃飯

鐵飯碗這種說法,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達,尤其是在當代。

互聯網如雨後春筍般野蠻生長,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都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20年前,煮飯還要蜂窩煤,如今你在下班途中就可以用手機,遠端遙控家裡的電飯煲開始煮飯。時代的快速變化,以及科技帶給社會的衝擊,遠比鐵飯碗要“鐵”多了。

可以想像一下,未來20-30年,甚至再長一點,我們的社會有多說的工種和崗位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會計、銀行櫃員還是潛在的更多?

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鐵飯碗”會保你一生。

真正好的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的鐵飯碗,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的碗。

在如今沒有一成不變的社會,更沒有一勞永逸的工作。

作為當代成長的青年,需要的是能力。是在任何一個環境都能進行自我價值創造,懂得利用工具方法去解決問題,去把想法變為實踐的能力。

擁有出色的創新創造能力,走遍萬水千山,你也不愁吃穿。而無論時局如何變化,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財之道。

而不是企圖靠著一份所謂“穩定”的工作,而讓生命在虛無中度過。

現在的孩子真正需要學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創新創造能力也非一日而就。

如何對於工具和方法的學習,鼓勵孩子進行思維的發散和創新,把想法變成一個具體的計畫,項目,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應用。

只有在這樣一個長期的過程裡,讓孩子建立起對於這個世界的感知,培養實際解決和應對社會的能力。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加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找到真正屬於的自己“鐵飯碗”。

這個世界在以我們想像不到的速度,更替著。

能讓我們在這時代的洪流中,還能立舟看沿江風景的,不是靠鐵飯碗有多硬,而是看你自己有多少實力。

穩定。

不用擔驚受怕,不用東奔西跑,一個工作就可以保住一輩子的安穩。結婚生子,有個保障,不好也不壞,至少能安安順順,高枕無憂。

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父輩的年代本就是一個動盪的年代。

所以穩定二字,才顯得那麼彌足珍貴,又千載難逢。

但是當鐵飯碗,放到現在,真的還那麼鐵嗎?

2. 時代變了,鐵飯碗是會生銹的。

每年都有很多人擠破腦袋想考進公務員,但是想想,20世紀90年代初的下崗潮是很多老一輩的夢魘。而這樣的事情也就才剛剛過去10餘年。

21世紀初大家覺得事業單位還算穩定的時候,有幾人會想到幾年後事業單位改制就愈演愈烈?編制逐步取消,退休制度改革,隨著國家在全球市場化的腳步越來越堅定,壟斷收入逐步減少,市場競爭壓力逐步加大;

2010左右大家瘋了一般地考公務員,以為肯定必須是個金飯碗,全國有幾人會注意到,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聘任制已經悄然開始了;

就連我們公認的好飯碗——教師和醫生,也在今年,取消了事業編制,也就是說未來更多的將會是聘任制。

鐵飯碗乍一聽,好像有很多優點,摔不壞,打不碎,有著相對穩定的固定收入,一切都是歲月靜好又安穩的樣子。

但是唯獨有一個缺點,就是這碗飯持久了會生銹,會中毒。會讓人容易丟了思考和方向。

3. 真正的鐵飯碗是走到哪兒都能吃飯

鐵飯碗這種說法,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達,尤其是在當代。

互聯網如雨後春筍般野蠻生長,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都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20年前,煮飯還要蜂窩煤,如今你在下班途中就可以用手機,遠端遙控家裡的電飯煲開始煮飯。時代的快速變化,以及科技帶給社會的衝擊,遠比鐵飯碗要“鐵”多了。

可以想像一下,未來20-30年,甚至再長一點,我們的社會有多說的工種和崗位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會計、銀行櫃員還是潛在的更多?

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鐵飯碗”會保你一生。

真正好的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的鐵飯碗,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的碗。

在如今沒有一成不變的社會,更沒有一勞永逸的工作。

作為當代成長的青年,需要的是能力。是在任何一個環境都能進行自我價值創造,懂得利用工具方法去解決問題,去把想法變為實踐的能力。

擁有出色的創新創造能力,走遍萬水千山,你也不愁吃穿。而無論時局如何變化,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財之道。

而不是企圖靠著一份所謂“穩定”的工作,而讓生命在虛無中度過。

現在的孩子真正需要學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創新創造能力也非一日而就。

如何對於工具和方法的學習,鼓勵孩子進行思維的發散和創新,把想法變成一個具體的計畫,項目,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應用。

只有在這樣一個長期的過程裡,讓孩子建立起對於這個世界的感知,培養實際解決和應對社會的能力。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加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找到真正屬於的自己“鐵飯碗”。

這個世界在以我們想像不到的速度,更替著。

能讓我們在這時代的洪流中,還能立舟看沿江風景的,不是靠鐵飯碗有多硬,而是看你自己有多少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