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投資足球可不是洗錢的理由——中國資本收購國際足球俱樂部該降溫了

【摘要】:閱讀本文約需要3分45秒。近期,央行行長、副行長先後對中國資本收購國際足球俱樂部的投資行為提出批評。在這樣投資行為的背後存在著向海外轉移資產的嫌疑,其中中歐體育收購AC米蘭更是讓人生疑。

現在,是時候給這種投資狂熱降降溫了。

央行官員對中資海外收購密集表態

3月20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評價了最近一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行為。他先是肯定了這“總體是一件好事”,

但“也發現一些非理性和異常投資行為”。比如,“國內的鋼鐵廠去海外買飲食公司”、“在中國開餐館的去海外收購網遊公司”,以及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足球俱樂部等。

潘功勝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去年一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了很多足球俱樂部。如果說,收購有利於提升中國的足球水準,我覺得是好事。但是,情況是這樣的嗎?有很多企業,在中國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

再借一大筆錢去海外收購。有一些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這已經不是高層政府官員第一次對中國資本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提出批評了。在3月10日的兩會記者見面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對這種行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

中國資本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是最近幾年開始火起來的事情。起始點是在2014年。那年10月,政府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幾乎很少投資足球。然後在2015年,開始有中資收購國際球隊了。比較著名的例子是萬達入股馬競、華人文化和中信資本入股了城市足球集團。2016年可以算是爆發期。蘇寧控股了國際米蘭70%的股份、複星集團買下英冠的狼隊。

到2016年8月,中國企業至少已經投資了14家海外足球俱樂部,其中12家是控股。這些都是資本在向外流動。

像河北這樣的省份,以前一年往外流的外匯沒多少,但是在成立中超足球俱樂部、並且大手筆收購國外球員之後,單個俱樂部就能用掉河北省接近八成的外匯額度。

神秘的國際足球收購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不解了。之前,國家是鼓勵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

因為這有利於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那麼為什麼現在央行行長、副行長連續批評這樣的投資行為呢?

其實,如果你是正常的投資行為,那是值得鼓勵的。什麼是正常的投資行為?那就是你買的東西是自己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我們舉個足球的例子:蘇寧控股了國際米蘭,它在國內還有江蘇蘇寧俱樂部,視頻用戶端有PPTV,版權方面有英超、中超,他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再比如說,王健林入股馬競,又以10.5億歐元收購全球最大體育電視內容製作及轉播公司瑞士盈方體育70%股權,還有買下了世界鐵人公司,這你看得出他是在佈局體育產業。但是有些企業的行為就讓人感到莫名其妙,讓人不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比如說,想要收購AC米蘭的中歐體育。

這家中歐體育非常神秘,2016年5月26日才註冊成立,為自然人獨資,註冊地在浙江湖州,註冊資本為1億元。去年年中的時候,中歐提出要收購AC米蘭99.93%的股權。AC米蘭俱樂部的價值為7.4億歐元,其中包含約2.2億歐元的負債,而AC米蘭99.93%的股權收購價格為5.2億歐元。當然,收購AC米蘭的錢不都是這家中歐體育的,它還拉上了其他的國有金融機構。

另外,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李勇鴻就更加神秘了,神秘到什麼地步?有媒體報導說:外界很少見過他的真人照片。他之前入主A股的著名妖股多倫股份之後,不僅公司董事會沒法聯繫他,甚至連上交所的譴責通知也找不到人接收,最終只能以公告形式送達有關紀律處分的意向書。而且,2015年5月,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股份的整個過程又讓人疑竇重重。你說這麼一號人突然之間要收購AC米蘭,是為了振興紅黑軍團還是扶持中國足球呢?反正我不太相信。

為什麼要說不!

所以,這種收購行為的背後存在著很大的可能就是要向海外轉移資產。但說一千道一萬,這是我們的猜測。而且,企業的海外收購本質上還是一種自主的市場行為,也很難有大的指摘。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央行行長、副行長先後點名批評此類行為的原因——釋放“降溫”信號。

這段時間,中國一直面臨著外匯儲備減少、資本外流的壓力。在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原來留在國內的資本因為逐利的天性,會向外尋找更值得投資的產品。但資本流出會對一國的金融體系穩定性造成壓力。國內的錢變少了,流動性就趨緊,央行要放出更多的錢平緩流動性;央行越“放水”,人民幣貶值可能就更大,就又需要更大的放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健康。所以,這種有著“資產轉移”嫌疑的收購行為當然是無法得到容許的。

現在已經有消息說了,中歐體育準備要放棄收購AC米蘭了,而之前掏出來的2億歐元訂金也跟著打水漂了。奉勸那些想要投機足球的人,投資足球是一件好事,但這是一個長線投資,別期望能夠賺快錢,而如果想要投機的話,那只會得不償失!

他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再比如說,王健林入股馬競,又以10.5億歐元收購全球最大體育電視內容製作及轉播公司瑞士盈方體育70%股權,還有買下了世界鐵人公司,這你看得出他是在佈局體育產業。但是有些企業的行為就讓人感到莫名其妙,讓人不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比如說,想要收購AC米蘭的中歐體育。

這家中歐體育非常神秘,2016年5月26日才註冊成立,為自然人獨資,註冊地在浙江湖州,註冊資本為1億元。去年年中的時候,中歐提出要收購AC米蘭99.93%的股權。AC米蘭俱樂部的價值為7.4億歐元,其中包含約2.2億歐元的負債,而AC米蘭99.93%的股權收購價格為5.2億歐元。當然,收購AC米蘭的錢不都是這家中歐體育的,它還拉上了其他的國有金融機構。

另外,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李勇鴻就更加神秘了,神秘到什麼地步?有媒體報導說:外界很少見過他的真人照片。他之前入主A股的著名妖股多倫股份之後,不僅公司董事會沒法聯繫他,甚至連上交所的譴責通知也找不到人接收,最終只能以公告形式送達有關紀律處分的意向書。而且,2015年5月,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股份的整個過程又讓人疑竇重重。你說這麼一號人突然之間要收購AC米蘭,是為了振興紅黑軍團還是扶持中國足球呢?反正我不太相信。

為什麼要說不!

所以,這種收購行為的背後存在著很大的可能就是要向海外轉移資產。但說一千道一萬,這是我們的猜測。而且,企業的海外收購本質上還是一種自主的市場行為,也很難有大的指摘。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央行行長、副行長先後點名批評此類行為的原因——釋放“降溫”信號。

這段時間,中國一直面臨著外匯儲備減少、資本外流的壓力。在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原來留在國內的資本因為逐利的天性,會向外尋找更值得投資的產品。但資本流出會對一國的金融體系穩定性造成壓力。國內的錢變少了,流動性就趨緊,央行要放出更多的錢平緩流動性;央行越“放水”,人民幣貶值可能就更大,就又需要更大的放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健康。所以,這種有著“資產轉移”嫌疑的收購行為當然是無法得到容許的。

現在已經有消息說了,中歐體育準備要放棄收購AC米蘭了,而之前掏出來的2億歐元訂金也跟著打水漂了。奉勸那些想要投機足球的人,投資足球是一件好事,但這是一個長線投資,別期望能夠賺快錢,而如果想要投機的話,那只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