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hina PEACE研究對比中美心梗醫療品質:中國得80分,美國99.4分

近期,JAHA發表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實施的China PEACE研究醫療品質評價研究結果,並與美國相應的資料進行了比較。

該研究主要評價了指南中的六項治療措施,包括再灌注治療,

入院24小時內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住院期間應用β受體阻滯劑、ACE 抑制劑/ARB和他汀類藥物。

研究發現,2001~2011十年間中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醫療品質有大幅提高。2001年的有56.8%的醫療行為符合指南推薦,在2011年則上升到80.5%。

但這與美國還有很大的距離。2006年,美國符合指南推薦的比例達到94%,2011年更是達到了99.4%,幾乎達到了100%。

在2011年,中國能夠完全實施全部6項指標的患者僅有14%,2006年為46%,2011年為42%。表現最好的醫院在2011年能有77%的患者滿足6項指標。

作者也認為,雖然中國最好的醫院幾乎可以和美國相媲美,但絕大多數差強人意,今後的重點應針對那些表現欠佳的醫院。

作者稱,中國提高醫療品質也面臨很多困難,比如領導力缺乏、醫療費用以及醫院救治資源欠缺等。

具體而言,2001年-2011年在適宜人群中,再灌注治療率輕度下降。均不足60%。

氯吡格雷和他汀類藥物有大幅提高。院內應用β受體阻滯劑、ACE I/ARB類藥物2011年反而較2006年輕度下降。

圖 1 2001年、2006年、2011年STEMI診療指南中各項推薦干預措施中國醫院實施情況

研究發現,儘管各項有效診療措施的比率不斷提高,但是STEMI患者經危險校正的死亡率並未下降。

作者認為,醫療品質指標與患者死亡率的關係比較複雜。

除這些指標外,還受急診介入的水準、醫務人員的臨床能力以及醫院的協調能力有關。

作者表示,中國目前擁有心肌梗死診療能力的醫院6000餘家,而該研究有全國代表性,評價了醫院間STEMI醫療品質差異的研究,為提高我國醫療品質提供了堅實的資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