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幅侵華日軍手繪的羅田地圖 帶你走進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圖)

一條未繪完的進攻線,預示日寇戰敗命運;

一條綿延不絕的紅色線,展示羅田子孫家國情懷!

勿忘國恥,砥礪奮進!再過幾天就是“七七事變”80周年,63萬羅田人看過來~~

本文原標題:說抗戰 | 羅田石柱,“蹩住”日寇鐵蹄“馬腿”

1937年,侵華日軍全面對華開戰,戰火延及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天堂寨主峰腳下的羅田縣亦未倖免日寇鐵蹄蹂☆禁☆躪;80年後的2017年,一份戰敗者繪製(複製)且使用過的地圖重見天日,成為日寇侵略者的“自供狀”,為家鄉人民重溫血淚歷史提供了重要物證,

同時也填補了大別山抗日歷史研究的一項空白。

下圖 這幅編號為0314地圖的幅名為《僧塔寺》(舊稱,今九資河鎮政府所在地),寬56釐米、高43釐米,注明“南支那五萬分之一圖安慶七十四號”、“軍事秘密”、“昭和十三年製版”等字樣,繪製者為“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地圖上“僧塔寺”、“楓樹鋪”兩處被紅藍鉛標注並被藍色水筆框起,羅田縣城自南向北通往楓樹鋪的道路亦被紅藍鉛筆勾畫。

“楓樹鋪”是一處小村落,如今是與九資河鎮交界的白廟河鎮楓樹鋪村村委會所在地。因當年有幾家小商鋪、一棵大楓樹而得名,

是當年通往羅田縣最北端鄉鎮“上堡”治所“僧塔寺”的必經之地。

“石柱山”海拔近千米,與西邊的“降龍石”與“太陽堖”、“古梅寨”(劉鄧大軍躍出大別山後,該地人稱“太陽寨”)一線排開,構成登上天堂寨的臺階陡坎。聽上了年紀的老人講,

日寇自江漢平原、浠水進入大別山、經羅田企圖翻越大別山主峰天堂寨,一路往北進犯“立煌縣”(今安徽金寨)。但輜重部隊受阻於“上堡”南大門“臺階”之外,騾馬亦不前行。

日本先遣隊只得抬著幾門鋼炮攀石柱山、走黃石河進犯僧塔寺,天堂寨、筆架山、月亮寨等座座高山,青苔關、甕門關、岐嶺關等重重關隘擋住了去路。更重要的是共產黨遊擊隊沿途不斷襲擊,山前國民黨守軍工事堅固,

只得在山下七裡河河谷四下炮擊,炸塌國軍工事掩體一處。我軍民雖有一些傷亡,但日寇仍未能直入安徽,只得撤回另尋他路。

抗日陣亡烈士墓

羅田史載:1942年日寇第二次掃蕩羅田後,企圖向北進犯安徽。駐僧塔寺國民黨安徽省保安第九團愛國官兵設防阻擊,經激戰打死日軍數十人。九團12位戰士犧牲,民眾厚葬于在青苔關林場甕門關村羊角寨山腳下並立碑紀念,如今已是羅田縣不可移動的革命文物遺址遺跡、九資河中學德育教育基地。

當年大別山的抗日形勢

羅田“軍屬之家”收藏的昭和十八年(1943年)一月十五日東京《每日新聞》報導了李宗仁部隊戰敗消息。左為日軍拍攝印刷的武漢名勝明信片。

昭和十八年一月十五日東京《每日新聞》報導所配略圖顯示,日軍鯨吞中原志在必得。

羅田“軍屬之家”收藏的日軍出版《畫報》,是日本侵華歷史罪證之一。

畫報上“漢口陷落萬萬歲”字字錐心

“羅田”在侵華日軍的“刀砧”上

日軍報導艱苦作戰的戰報,反映出我華夏兒女抗敵的英勇頑強、堅貞不屈。

大別山扼江漢、江淮之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期間,武漢會戰失利後國民黨五戰區所屬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奉命退守大別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司令部設在安徽立煌(今金寨),該部屢次切斷長江航道,對武漢、合肥、南京等日軍佔領區構成威脅。

當時羅田抗敵的軍民力量主要有:國民黨正規軍一七二師(隸屬第二十一集團軍下轄的第七軍)、共產黨領導下的獨立五大隊以及廣大羅田人民。

國民黨方面:第七軍軍長張淦將軍部設在今羅田縣勝利鎮泗洲山,泗洲山上至今還留有張淦題寫的“笑獅山”、“笑看乾坤”兩處大字,另有八十四軍副軍長淩壓西題寫的“吼散倭氛”四個隸書大字。史稱:1938年10月,日本第三師團進犯羅田,並力圖打通羅田通道,進攻立煌(金寨縣),駐防羅田縣城的第七軍一七二師先後在獨松樹、濛濛山、步兵河三處進行了頑強而成功地阻擊,日軍不得不龜縮在鄂東沿江的交通據點不敢妄動。張淦在羅田抗戰中發揮了正面抗擊日寇的主力作用,得到了羅田民眾的讚譽。但在解放戰爭中,張淦部隊也是反共的精銳部隊,解放後他在秦城監獄度過了令人扼腕的餘生。

共產黨方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日軍大舉進攻、步步緊逼的嚴峻形勢下,中共羅田各級黨組織統一思想認識,以鄉為基地積聚戰鬥力量,為長期抗戰做好準備。這不僅為即將開始的抗日救亡群眾運動和敵後抗日遊擊戰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還為以後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儲備了一大批領導骨幹。

“羅田縣軍民合作抗擊日寇戰鬥”史料

1938年3月,紅二十八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抗日時,從手槍團、直屬隊抽調30餘人,組成4支小分隊,在羅商、羅麻、羅浠、羅英邊界活動。其中一支在羅北山區活動的小分隊,與本地原兩個便衣隊組合在一起,于當年底成立了薄刀峰抗日遊擊隊、天堂寨抗日遊擊隊,每支遊擊隊都有20餘人槍。薄刀峰抗日遊擊隊主要活動在三省堖、青苔關、滕家堡、固基河、木子店及羅商邊界一帶;天堂寨遊擊隊主要活動在白廟河(含楓樹鋪)、大河岸、甕門關及羅英、羅霍邊界一帶。1938年7月,在武漢讀書的孫鞏等20名進步學生回到家鄉成立了羅田縣抗敵工作團。工作團下設3個分團,分別到各區鄉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並幫助各地建立青年抗敵協會、農民抗敵協會、婦女抗敵協會等組織,廣泛動員民眾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一份縣委黨史辦編研的史料是這樣介紹“獨立五大隊的敵後遊擊戰”的:張體學、丁宇宸率領的獨立遊擊第五大隊在抗日烽火中誕生,成立伊始便深入敵後主動出擊日軍,開展遊擊戰爭。1939年1月,日寇集結敵偽軍2200多人,分三路掃蕩大崎山、小崎山、大崎亂石窠一帶。其中,有兩路進攻程汝懷屬下的防區,一路進攻獨立五大隊防區。獨立五大隊在張體學、丁宇宸的指揮下,用麻雀戰、呵呵戰與敵偽軍連續周旋4天,擊斃日偽軍數十人,粉碎了日寇進山掃蕩的計畫。獨立五大隊營長漆少川率少數部隊以奇襲方式在黃岡、羅田、浠水、麻城一帶活動,拔除日軍和偽軍據點,火燒日寇倉庫,在公路上多次伏擊來往日軍,截斷交通線,殲滅日軍、偽軍50多名。其中僅一次埋設地雷就炸死炸傷日軍17名。當時,連駐在大崎黃土嶺五廣祠的國民黨鄂東行署和五戰區司令部都認可五大隊“抗戰有功,實為欣慰”。

“羅田縣全縣人民為反抗日寇開展規模巨大的公路破擊戰”史料

一份“公路破擊戰”的史料,給出了《僧塔寺》地圖上紅藍線“斷頭路”的答案——1942年12月,日軍為進攻“模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別山戰役,部隊曾將“僧塔寺”作為重要的進攻節點。沿羅田縣城義水河、大河岸、白廟河逆水而上,進犯至“上堡”南大門時,可以選擇東、西二線。西線,走“幹塘角”西北1公里的“陡山”,但這裡曾是紅25軍、紅28軍西出河南進行長征的“兵道口”(今名“太陽寨兵道口”),是抗日遊擊隊活躍的“老家”,地勢兩邊高山夾一小狹穀,故只能知難而退改走東線。東線,“幹塘角”1公里外的“楓樹鋪”是已經到達的地方,可惜大部隊不能向前推進越過石柱山。日寇侵略中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得“天時”、既失“地利”、更失“人和”,石柱“蹩了”鐵蹄“馬腿”。

日本投降後,我黨又一支重要抗日武裝力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此重整山河,圖為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一二九師太行山抗日史料。

話題回歸到《僧塔寺》這幅地圖上來。該地圖繪製相當精細,就連山間主要道路(僅通牛車的幾米寬的土路)旁只有兩戶人家的小垸子“白果樹”都有標注,從這個側面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的諜報功夫。

據專門研究侵華日軍盜測盜用中國地圖的某大學客座教授沈克尼研究:日本對中國軍事偵察的派遣,始於明治5年(1872年)對東北進行秘密偵察。數十年間先後完成了《清國北京全圖》《清國湖南省圖》,還繪製了鴨綠江至奉天(今瀋陽)沿途地形圖,間諜喬裝潛入記錄了所到之處的人口、駐軍、城池的兵要地志情報。對遼東半島、臺灣、浙江和安徽都進行過秘密測繪。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之後,擄獲大量中國各省的軍用地圖,並複製供其軍隊作戰使用,還利用飛機航測作為補充。早些年,岡村甯次給軍閥孫傳芳當顧問、佐佐木到一在孫中山身邊任顧問,二人分別偷竊了大量地圖。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說,侵華日軍“三天佔領武漢,七天攻陷南昌”、襄東會戰、贛湘會戰等戰役中所用的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這一戰場“利器”,大部分是他秘密搞到的。

這幅《僧塔寺》地圖標明“昭和十三年製版”,應該是岡村寧次偷走的華中中部地圖之一。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據此製版發行是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依據的是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製版之圖複製或重勘。

儘管日本戰後極力否認侵華罪行,但歷史不容篡改,昭昭天理不容褻瀆。

2000年6月,羅田縣勝利鎮金家河村陳家畈垸挖出的40枚炮彈,經鑒定發現,這批炮彈均為日本炮彈,這是日本侵華的又一鐵證。

2015年,羅田縣駱駝坳鎮農民攝製了抗日視頻《追憶銘記》,讓60多萬羅田人知道英雄兒女在抗日戰爭中寫下的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請記住日本侵略軍在羅田犯下的罪行!

同時還請記住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人,現工作於北京。

經激戰打死日軍數十人。九團12位戰士犧牲,民眾厚葬于在青苔關林場甕門關村羊角寨山腳下並立碑紀念,如今已是羅田縣不可移動的革命文物遺址遺跡、九資河中學德育教育基地。

當年大別山的抗日形勢

羅田“軍屬之家”收藏的昭和十八年(1943年)一月十五日東京《每日新聞》報導了李宗仁部隊戰敗消息。左為日軍拍攝印刷的武漢名勝明信片。

昭和十八年一月十五日東京《每日新聞》報導所配略圖顯示,日軍鯨吞中原志在必得。

羅田“軍屬之家”收藏的日軍出版《畫報》,是日本侵華歷史罪證之一。

畫報上“漢口陷落萬萬歲”字字錐心

“羅田”在侵華日軍的“刀砧”上

日軍報導艱苦作戰的戰報,反映出我華夏兒女抗敵的英勇頑強、堅貞不屈。

大別山扼江漢、江淮之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期間,武漢會戰失利後國民黨五戰區所屬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奉命退守大別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司令部設在安徽立煌(今金寨),該部屢次切斷長江航道,對武漢、合肥、南京等日軍佔領區構成威脅。

當時羅田抗敵的軍民力量主要有:國民黨正規軍一七二師(隸屬第二十一集團軍下轄的第七軍)、共產黨領導下的獨立五大隊以及廣大羅田人民。

國民黨方面:第七軍軍長張淦將軍部設在今羅田縣勝利鎮泗洲山,泗洲山上至今還留有張淦題寫的“笑獅山”、“笑看乾坤”兩處大字,另有八十四軍副軍長淩壓西題寫的“吼散倭氛”四個隸書大字。史稱:1938年10月,日本第三師團進犯羅田,並力圖打通羅田通道,進攻立煌(金寨縣),駐防羅田縣城的第七軍一七二師先後在獨松樹、濛濛山、步兵河三處進行了頑強而成功地阻擊,日軍不得不龜縮在鄂東沿江的交通據點不敢妄動。張淦在羅田抗戰中發揮了正面抗擊日寇的主力作用,得到了羅田民眾的讚譽。但在解放戰爭中,張淦部隊也是反共的精銳部隊,解放後他在秦城監獄度過了令人扼腕的餘生。

共產黨方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日軍大舉進攻、步步緊逼的嚴峻形勢下,中共羅田各級黨組織統一思想認識,以鄉為基地積聚戰鬥力量,為長期抗戰做好準備。這不僅為即將開始的抗日救亡群眾運動和敵後抗日遊擊戰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還為以後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儲備了一大批領導骨幹。

“羅田縣軍民合作抗擊日寇戰鬥”史料

1938年3月,紅二十八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抗日時,從手槍團、直屬隊抽調30餘人,組成4支小分隊,在羅商、羅麻、羅浠、羅英邊界活動。其中一支在羅北山區活動的小分隊,與本地原兩個便衣隊組合在一起,于當年底成立了薄刀峰抗日遊擊隊、天堂寨抗日遊擊隊,每支遊擊隊都有20餘人槍。薄刀峰抗日遊擊隊主要活動在三省堖、青苔關、滕家堡、固基河、木子店及羅商邊界一帶;天堂寨遊擊隊主要活動在白廟河(含楓樹鋪)、大河岸、甕門關及羅英、羅霍邊界一帶。1938年7月,在武漢讀書的孫鞏等20名進步學生回到家鄉成立了羅田縣抗敵工作團。工作團下設3個分團,分別到各區鄉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並幫助各地建立青年抗敵協會、農民抗敵協會、婦女抗敵協會等組織,廣泛動員民眾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一份縣委黨史辦編研的史料是這樣介紹“獨立五大隊的敵後遊擊戰”的:張體學、丁宇宸率領的獨立遊擊第五大隊在抗日烽火中誕生,成立伊始便深入敵後主動出擊日軍,開展遊擊戰爭。1939年1月,日寇集結敵偽軍2200多人,分三路掃蕩大崎山、小崎山、大崎亂石窠一帶。其中,有兩路進攻程汝懷屬下的防區,一路進攻獨立五大隊防區。獨立五大隊在張體學、丁宇宸的指揮下,用麻雀戰、呵呵戰與敵偽軍連續周旋4天,擊斃日偽軍數十人,粉碎了日寇進山掃蕩的計畫。獨立五大隊營長漆少川率少數部隊以奇襲方式在黃岡、羅田、浠水、麻城一帶活動,拔除日軍和偽軍據點,火燒日寇倉庫,在公路上多次伏擊來往日軍,截斷交通線,殲滅日軍、偽軍50多名。其中僅一次埋設地雷就炸死炸傷日軍17名。當時,連駐在大崎黃土嶺五廣祠的國民黨鄂東行署和五戰區司令部都認可五大隊“抗戰有功,實為欣慰”。

“羅田縣全縣人民為反抗日寇開展規模巨大的公路破擊戰”史料

一份“公路破擊戰”的史料,給出了《僧塔寺》地圖上紅藍線“斷頭路”的答案——1942年12月,日軍為進攻“模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別山戰役,部隊曾將“僧塔寺”作為重要的進攻節點。沿羅田縣城義水河、大河岸、白廟河逆水而上,進犯至“上堡”南大門時,可以選擇東、西二線。西線,走“幹塘角”西北1公里的“陡山”,但這裡曾是紅25軍、紅28軍西出河南進行長征的“兵道口”(今名“太陽寨兵道口”),是抗日遊擊隊活躍的“老家”,地勢兩邊高山夾一小狹穀,故只能知難而退改走東線。東線,“幹塘角”1公里外的“楓樹鋪”是已經到達的地方,可惜大部隊不能向前推進越過石柱山。日寇侵略中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得“天時”、既失“地利”、更失“人和”,石柱“蹩了”鐵蹄“馬腿”。

日本投降後,我黨又一支重要抗日武裝力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此重整山河,圖為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一二九師太行山抗日史料。

話題回歸到《僧塔寺》這幅地圖上來。該地圖繪製相當精細,就連山間主要道路(僅通牛車的幾米寬的土路)旁只有兩戶人家的小垸子“白果樹”都有標注,從這個側面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的諜報功夫。

據專門研究侵華日軍盜測盜用中國地圖的某大學客座教授沈克尼研究:日本對中國軍事偵察的派遣,始於明治5年(1872年)對東北進行秘密偵察。數十年間先後完成了《清國北京全圖》《清國湖南省圖》,還繪製了鴨綠江至奉天(今瀋陽)沿途地形圖,間諜喬裝潛入記錄了所到之處的人口、駐軍、城池的兵要地志情報。對遼東半島、臺灣、浙江和安徽都進行過秘密測繪。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之後,擄獲大量中國各省的軍用地圖,並複製供其軍隊作戰使用,還利用飛機航測作為補充。早些年,岡村甯次給軍閥孫傳芳當顧問、佐佐木到一在孫中山身邊任顧問,二人分別偷竊了大量地圖。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說,侵華日軍“三天佔領武漢,七天攻陷南昌”、襄東會戰、贛湘會戰等戰役中所用的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這一戰場“利器”,大部分是他秘密搞到的。

這幅《僧塔寺》地圖標明“昭和十三年製版”,應該是岡村寧次偷走的華中中部地圖之一。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據此製版發行是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依據的是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製版之圖複製或重勘。

儘管日本戰後極力否認侵華罪行,但歷史不容篡改,昭昭天理不容褻瀆。

2000年6月,羅田縣勝利鎮金家河村陳家畈垸挖出的40枚炮彈,經鑒定發現,這批炮彈均為日本炮彈,這是日本侵華的又一鐵證。

2015年,羅田縣駱駝坳鎮農民攝製了抗日視頻《追憶銘記》,讓60多萬羅田人知道英雄兒女在抗日戰爭中寫下的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請記住日本侵略軍在羅田犯下的罪行!

同時還請記住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人,現工作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