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舞長江經濟帶】提速降費 “滬太通”為企業搭建物流“高速公路”

太倉港口

檢驗檢疫人員在太倉港口便可完成查驗

檢驗檢疫人員正在研究在港口使用無人機

中國江蘇網7月5日訊今天下午,在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一批從日本進口而來的佳能印表機正在接受檢驗檢疫人員的查驗。

在滬太通關與物流一體化的建成後,貨物到達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後視同運抵洋山港碼頭,在實際運抵上海洋山之前便可實現報關單放行,為滬太通關打造了一條“高速公路”。

在“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之行中,記者走訪到太倉港口,在口岸上,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的人員緊張的忙碌著,需要對進口的貨物進行查驗。

記者瞭解到,為保證“滬太通”模式運行有效,2012年,太倉海關啟動“滬太通關一體化通關模式”課題研究,前後經過三年多的反復論證和實地調研,並積極尋求上級海關支持。經過多次磋商協調,“滬太通”模式於2015年6月份正式啟動。

截至2017年5月,滬太通模式共辦理出口5262標箱,2017年1-5月共驗放1539標箱,較去年同期上漲2.8倍,蘇州金萊克、達亮電子、無錫小天鵝和常熟華誠等企業紛紛使用“滬太通”模式,

已成為“滬太通”模式穩定的貨源。

“滬太通”模式下,貨物放行後便由兩港之間“穿梭巴士”運往上海直接裝船離境,由此將跨關區分散在兩個海關的操作,集中到太倉海關完成,其便捷性類似於太倉本地貨物從太倉出口,從而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營造更為暢通優良的物流環境,推動整個蘇州地區乃至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太倉檢驗檢疫局港口辦事處主任江紅星說,

滬太兩地檢驗檢疫機構的建立,搭建了滬太通關的“高速公路”,合力打造了一體化的“滬太通”品牌。

太倉港口管委會副主任胡鴻告訴記者:“從太倉港到洋山港每天三班,8小時一班,全天候不停運,10—12個小時便可抵達。”“滬太通”模式比傳統陸路直運洋山港節省成本200-400元/標箱,抵運及時率達100%,高效的運輸速度和全程服務理念受到了客戶肯定。蘇州金萊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十年間金萊克單櫃物流總成本增加了3倍,現在公司貨物通過拖車至洋山港的成本約為2100元/大櫃,而採用“滬太通”模式後,成本已經降低至不到1800元/大櫃,如果公司每年50%的貨櫃採用“滬太通”模式從太倉港出運,年節約成本將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