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遊資南下炒美圖北上做順豐 首例深港通操縱案浮出水面嗎

原標題:遊資南下炒美圖、北上做順豐,首例深港通跨市場操縱案浮出水面?

作者:馬爽 王朱瑩

月初被納入“深港通”的美圖公司,股價10個交易日大漲逾80%。3月20日盤中港幣市值一度沖高至1000億元,隨後跳水,高位蒸發約300億元。21日該股延續沖高回落態勢。

上躥下跳的股價使美圖和月初A股牛股順豐控股一起,成功引起兩地證監會關注。

對比美圖和順豐控股走勢,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問詢時表示:

美圖目前並未收到監管機構對上述調查相關的聯繫,

因此我們不作任何評論。

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劉光桓指出:

美圖流通市值小,杠杆作用明顯,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地活躍遊資炒作的標的和炒作手法,不排除系南下的遊資所為。

截至21日收盤,美圖公司流通股份為42.27億股,市值為617億元港幣。

南華金融集團港股高級策略師岑智勇表示:

美圖公司並沒有盈利,因此根本難談“估值”,持續的暴漲可能主要是由內地資金炒作,

此外外資可能也有買入。目前從各種資料和跡象看,美圖散落在外的籌碼已經非常少,主要股份集中在機構手中,因此股價大起大落是很有可能的,並不令市場意外。

關於美圖股價暴漲的原因,有分析認為除了3月份美圖被納入港股通標的這一因素,投資者更關注的或是美圖公司涉足人工智慧領域的故事。

順豐控股:

“深股通”資金是誰的馬甲

除了美圖之外,

有市場消息傳出,港交所亦致函部分券商,要求提交深股通由今年月初至月中買賣順豐控股的交易紀錄,包括參與買賣的客戶資料。消息表示,港交所甚少向券商索取交易紀錄,而索取深港通紀錄就更加罕見,相信可能是應深交所要求才會索取資料。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結合2月24日至3月1日深交所公開交易資訊統計發現,期間買入該股的前兩席位主要是: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營業部和深股通專用席位四個交易日合計買入金額分別為2.04億元和1.42億元,

合計占順豐控股流通市值的3.72%。

並且,在國海證券陸續撤退之際,深股通仍然在 “買買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取代了國海證券的第一多頭席位。

順豐控股的短期狂飆式拉漲,有人猜測是為限售股股權質押做鋪墊,也有人猜測是內地遊資借“深港通”的管道“搞事情”,這種猜測並非沒有道理——

2016年11月18日,

中國證監會通報稱成功查處一起利用“滬港通”交易機制跨境實施操縱市場的典型案件:不法投資者唐某博等人繞道香港開立證券帳戶,借道滬股通交易機制反向操縱A股。

案件中,唐某博等人涉嫌操縱“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非法獲利4000余萬元。本案調查期間,證監會根據其他線索,同步查實了唐某博等人涉嫌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操縱其他5只內地股票,非法獲利近2.5億元的另一起操縱案件。

具體操作是:唐某博等人利用在香港和內地開立的證券帳戶,內外配合,通過製造人為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誤導其他投資者參與交易,實施跨境操縱。

官方資訊顯示,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於2014年10月17日共同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涵蓋線索與調查資訊通報、協助調查、聯合調查、文書送達、協助執行、投資者權益損害賠償、執法資訊發佈等各個執法環節的全方位合作關係,以更有效打擊跨境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跨境執法合作,共同維護兩地市場秩序,平等保護兩地投資者合法權益。

而上述案件是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兩年來查處的首例跨境操縱市場案件,是對“滬港通”項下證券執法合作機制的一次實戰檢驗。

那麼,順豐控股背後的“深股通”資金,會不會成為“深股通”首例跨境操縱市場案例的當事人?

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劉光桓指出:

目前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啟,兩地的資金流通已經比較貫通便捷,不排除一些活躍的遊資在這兩市場騰挪折騰、興風作浪,順豐控股、美圖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與遊資操作手法非常類似。港交所索取交易資訊,也是兩地監管機構聯合監管的正常工作。同時也表明,監管層對兩地市場的監管正在加強,這對遊資具有很大的震懾力。

具體操作是:唐某博等人利用在香港和內地開立的證券帳戶,內外配合,通過製造人為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誤導其他投資者參與交易,實施跨境操縱。

官方資訊顯示,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於2014年10月17日共同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涵蓋線索與調查資訊通報、協助調查、聯合調查、文書送達、協助執行、投資者權益損害賠償、執法資訊發佈等各個執法環節的全方位合作關係,以更有效打擊跨境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跨境執法合作,共同維護兩地市場秩序,平等保護兩地投資者合法權益。

而上述案件是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兩年來查處的首例跨境操縱市場案件,是對“滬港通”項下證券執法合作機制的一次實戰檢驗。

那麼,順豐控股背後的“深股通”資金,會不會成為“深股通”首例跨境操縱市場案例的當事人?

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劉光桓指出:

目前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啟,兩地的資金流通已經比較貫通便捷,不排除一些活躍的遊資在這兩市場騰挪折騰、興風作浪,順豐控股、美圖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與遊資操作手法非常類似。港交所索取交易資訊,也是兩地監管機構聯合監管的正常工作。同時也表明,監管層對兩地市場的監管正在加強,這對遊資具有很大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