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師,請幫我看看我的孩子有沒有天賦,能不能成!

當了許多年專業老師,韓先生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有人托朋友或者各種關係找到他,

請他看看孩子在語言方面有沒有天賦,具不具備潛力,將來可不可以走專業的路,能不能上類似傳媒大學播音系這樣的專業院校,甚至於將來是不是個做主持人的料。

原以為這種情況只在國內有,沒想到在美國也有朋友的朋友,因為明年任期結束就要帶孩子回國,也求來問同樣的問題。

雖然這種問題實在讓韓先生撓頭,但每次都是因為朋友的情分很難拒絕,

因此韓先生總會誠意十足地,跟滿懷希望來找他的家長和孩子見個面聊聊。

不過,幾乎每次他都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是無論你如何解釋與引導,家長總希望聽到一個能定性的結論,這讓人十分無奈。

關於孩子有沒有天賦和潛力的問題,韓先生總要苦口婆心闡釋半天,他認為“”天賦和潛力“”這樣的字眼,貿然用在孩子身上是不合適的,一定程度上這就像給孩子算卦一樣,

准與不准取決於信與不信以及怎麼信上。他認為沒有人能決定孩子能做什麼,應當做什麼,只除了孩子自己。

但是很多家長不理解,他們認為韓先生是怕擔責任,你是專業老師還能看不出來嗎?不是說內行見孩子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嗎?

因此總有家長明裡暗裡跟韓先生說,就希望他給個准話,若是孩子有潛力,是那塊料,那家長砸鍋賣鐵,放棄一切也讓孩子走下去,

但若覺得孩子壓根兒不是那塊料,也給個痛快話,這樣也讓孩子早點死了那份非分之心。那架勢大有:你說行就行,不行也行,你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意思!

不能說百分百,但幾乎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跟韓先生說過一樣的話。每次聽聞此言,韓先生都很無語,也很糾結,他不知道該如何跟家長溝通,因為這樣的家長內心認定老師的判斷就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所以,韓先生只有回家跟我吐苦水的份兒了,他說他總會撇開家長轉而對孩子說,沒有人能評判你能不能做這個,適不適合做這個,要看你自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是否真的喜歡,是真的願意堅持下去,還是因為其他別的因素,比如世俗的觀念或者一定程度的功利心等等。

他也會儘量讓孩子在自己面前展示一下,比如朗誦一首古詩,讀一小段自己喜歡的小散文,

跟孩子聊聊他的愛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等等。

不過這些只能看出孩子截止到目前的語言基礎,跟天賦,潛力並不沾邊兒,只能用優點,缺點來評價。

通過剪短的交談,韓先生幾乎能夠發現每個孩子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優點和缺點,心智上的,教育上的,以及語言上的。

單拿語言方面來講,比如有的孩子口齒很清楚,有的孩子氣息很通暢,有的孩子先天聲音很棒,有的孩子語言表現力很突出,有的孩子說話很有內涵,有的孩子條理性邏輯性很好等等。。。

這些是可取的,也是孩子已經具有的優勢,不過伴隨著這些優點的,每個孩子又往往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其他問題,不一而足。

當然,天賦異稟的孩子也不是沒有,韓先生說他遇到過,但也僅此一例,那真是祖師爺賞飯吃,用專業的詞來形容就叫形聲俱佳,內外兼修,一開口就能牢牢把人吸引住,那個口齒,那個聲音,那個語感,那個思維靈敏度與深度,讓閱人無數的韓先生也感歎,這孩子若想吃這口飯,真是輕而易舉並且再適合不過。

可這種畢竟是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孩子優點和缺點共存,甚至同樣突出,這時候該如何評價孩子呢?

一般韓先生會首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用這些優點去點燃孩子更強的自信心,繼而引發孩子學習下去的興趣和動力,讓他們慢慢進入到語言學習的氛圍和環境中,去領悟,去探索,去調整。

家長聽著韓先生對孩子的正面評價,以及看到孩子在極短時間內的進步和領悟,往往欣喜不已。此時韓先生會把話題適時拉回來,告訴家長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天賦和潛力的問題。

他希望家長認識到,絕大多數孩子天賦資質相差不大,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固然重要,但成就孩子強調的主要是個人的修行。

無論孩子未來做什麼,學什麼,應當跟孩子強調的是日以繼夜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些才是獲得成就的不二法寶。最好讓孩子的心中沒有“天賦”二字的禁錮,讓孩子明白自己能不能學,能不能做,只取決於孩子自己,絕不是找個資深老師看一看就能決定你未來的。

舉個最簡單也廣為大家熟知的例子,朗朗的天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跟他付出的艱辛努力相比,那點天賦真的不值一提了。當然這個例子很極端,這樣的成功例子也幾乎不可複製,但它確實很典型。

很多家長想解決的是,先確定孩子有天賦,再投入。其實這幾乎更加不可能,因為一門專業學習,幾乎要貫穿一個人從孩童到成年的十幾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段,這中間的變數以及外力的制約,所導致的不確定因素,真不是“天賦”二字能兜得住底的。

因此不跟孩子做充分細緻的溝通,不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意願,不讓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只用天賦、潛力來判斷孩子將來能做什麼,要做什麼,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說得難聽點,也是家長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

我見過一些極端的家長,投了名師,因了老師有意無意的鼓勵而孤注一擲地將孩子推向繁複艱深的專業化道路,最終進退兩難的。

比如有對夫妻二人辭職賣房,帶孩子跑去國外打冰球,到那裡沒多久就發現孩子離真正的專業差得太遠,而之前教練的評判僅僅是基於眼前那些同齡的孩子。可是眼下經濟來源不保,如此耗費資金的專案,勉力維持太過困難。最後舉家回國,房價暴漲再買很難,孩子學業也耽誤了,落得十分狼狽。

我也聽音樂學院的教授說起,有家長請她幫忙看看七歲的孩子怎麼樣。她聽過幾首曲子後,只是很客觀地跟家長說,六歲開始學琴委實不算早了,彈了一年看不出什麼,孩子之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回去好好練習,家長別抱太高期望,慢慢來。

結果家長當即就對孩子說,我就知道你不是這個料,既然專家都說了,我就不惦記了,以後別彈了,學點別的,咱得及時止損,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你更有天賦的地方。

孩子當時就哭了,說喜歡彈琴,彈不好也想彈。教授說,當時自己感覺十分糟糕,仿佛給一個滿懷希望的人判了死刑,而那人又沒有能力反駁你,打倒你,儘管你本意完全不是如此,只是說了客觀事實。

道理幾乎人人都懂,但在執行時,往往鬼使神差地就忘記了本心。

孩子去上幾節游泳課就能狗刨著出去挺遠一段,老師隨口說這孩子水性挺好,我們做家長的於是就開始盤算著幾年後孩子能成為下一個索普。

孩子在冰上滑不倒甚至還能做幾個動作了,老師例行公事地鼓勵說才幾歲啊,協調性不錯,我們做家長的於是就打聽2022年冬奧會最小幾歲能參賽。

孩子鋼琴課才上了三節,老師就誇獎說一首簡單的小曲子不但能彈下來,還能搭上左手呢,我們做家長的於是就準備回家砸鍋賣鐵買施坦威三角鋼琴培養下一個朗朗。。。

問題出在哪裡?社會大環境是一個,恐怕我們自己的心魔,是更重要的一個。能夠客觀地認識孩子,並給予他們不加以功利心的包容與應有的取捨,並且陪伴和鼓勵他們在無論多艱難的情況下,都努力堅持不放棄,是身為家長多麼重要的一種能力,又是身為孩子多麼大的一份福氣啊!

Michael錢兒頻道:權威的雙語啟蒙理念,前沿的育兒資源分享。

有的孩子語言表現力很突出,有的孩子說話很有內涵,有的孩子條理性邏輯性很好等等。。。

這些是可取的,也是孩子已經具有的優勢,不過伴隨著這些優點的,每個孩子又往往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其他問題,不一而足。

當然,天賦異稟的孩子也不是沒有,韓先生說他遇到過,但也僅此一例,那真是祖師爺賞飯吃,用專業的詞來形容就叫形聲俱佳,內外兼修,一開口就能牢牢把人吸引住,那個口齒,那個聲音,那個語感,那個思維靈敏度與深度,讓閱人無數的韓先生也感歎,這孩子若想吃這口飯,真是輕而易舉並且再適合不過。

可這種畢竟是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孩子優點和缺點共存,甚至同樣突出,這時候該如何評價孩子呢?

一般韓先生會首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用這些優點去點燃孩子更強的自信心,繼而引發孩子學習下去的興趣和動力,讓他們慢慢進入到語言學習的氛圍和環境中,去領悟,去探索,去調整。

家長聽著韓先生對孩子的正面評價,以及看到孩子在極短時間內的進步和領悟,往往欣喜不已。此時韓先生會把話題適時拉回來,告訴家長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天賦和潛力的問題。

他希望家長認識到,絕大多數孩子天賦資質相差不大,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固然重要,但成就孩子強調的主要是個人的修行。

無論孩子未來做什麼,學什麼,應當跟孩子強調的是日以繼夜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些才是獲得成就的不二法寶。最好讓孩子的心中沒有“天賦”二字的禁錮,讓孩子明白自己能不能學,能不能做,只取決於孩子自己,絕不是找個資深老師看一看就能決定你未來的。

舉個最簡單也廣為大家熟知的例子,朗朗的天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跟他付出的艱辛努力相比,那點天賦真的不值一提了。當然這個例子很極端,這樣的成功例子也幾乎不可複製,但它確實很典型。

很多家長想解決的是,先確定孩子有天賦,再投入。其實這幾乎更加不可能,因為一門專業學習,幾乎要貫穿一個人從孩童到成年的十幾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段,這中間的變數以及外力的制約,所導致的不確定因素,真不是“天賦”二字能兜得住底的。

因此不跟孩子做充分細緻的溝通,不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意願,不讓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只用天賦、潛力來判斷孩子將來能做什麼,要做什麼,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說得難聽點,也是家長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

我見過一些極端的家長,投了名師,因了老師有意無意的鼓勵而孤注一擲地將孩子推向繁複艱深的專業化道路,最終進退兩難的。

比如有對夫妻二人辭職賣房,帶孩子跑去國外打冰球,到那裡沒多久就發現孩子離真正的專業差得太遠,而之前教練的評判僅僅是基於眼前那些同齡的孩子。可是眼下經濟來源不保,如此耗費資金的專案,勉力維持太過困難。最後舉家回國,房價暴漲再買很難,孩子學業也耽誤了,落得十分狼狽。

我也聽音樂學院的教授說起,有家長請她幫忙看看七歲的孩子怎麼樣。她聽過幾首曲子後,只是很客觀地跟家長說,六歲開始學琴委實不算早了,彈了一年看不出什麼,孩子之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回去好好練習,家長別抱太高期望,慢慢來。

結果家長當即就對孩子說,我就知道你不是這個料,既然專家都說了,我就不惦記了,以後別彈了,學點別的,咱得及時止損,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你更有天賦的地方。

孩子當時就哭了,說喜歡彈琴,彈不好也想彈。教授說,當時自己感覺十分糟糕,仿佛給一個滿懷希望的人判了死刑,而那人又沒有能力反駁你,打倒你,儘管你本意完全不是如此,只是說了客觀事實。

道理幾乎人人都懂,但在執行時,往往鬼使神差地就忘記了本心。

孩子去上幾節游泳課就能狗刨著出去挺遠一段,老師隨口說這孩子水性挺好,我們做家長的於是就開始盤算著幾年後孩子能成為下一個索普。

孩子在冰上滑不倒甚至還能做幾個動作了,老師例行公事地鼓勵說才幾歲啊,協調性不錯,我們做家長的於是就打聽2022年冬奧會最小幾歲能參賽。

孩子鋼琴課才上了三節,老師就誇獎說一首簡單的小曲子不但能彈下來,還能搭上左手呢,我們做家長的於是就準備回家砸鍋賣鐵買施坦威三角鋼琴培養下一個朗朗。。。

問題出在哪裡?社會大環境是一個,恐怕我們自己的心魔,是更重要的一個。能夠客觀地認識孩子,並給予他們不加以功利心的包容與應有的取捨,並且陪伴和鼓勵他們在無論多艱難的情況下,都努力堅持不放棄,是身為家長多麼重要的一種能力,又是身為孩子多麼大的一份福氣啊!

Michael錢兒頻道:權威的雙語啟蒙理念,前沿的育兒資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