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茶貴?瞭解它的做法,在家你也能曬!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01》

說到白茶,

大多數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它樸素的身影。

或是白毫銀針,或是白牡丹,或是壽眉,或是散茶,或是餅茶。

白茶,工序簡單,不炒不揉,卻口感層次豐富,變化萬千;

白茶,湯色清澈,水澤透亮,色調還會隨著茶齡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就是這樣一款簡約而又不簡單的茶,虜獲了不少茶友的心。

不少茶友看完白茶的加工流程之後,覺得白茶的加工很簡單啊,不就是拿茶青曬一曬就能喝了嗎?

雖然白茶的加工工藝看起來很簡單,只有採摘、攤晾、日曬、烘乾的步驟,但是曬白茶不是曬衣服,並不是拿出去曬在太陽底下就完事了。

曬白茶,可是有很多講究。

《02》

我們分別來說說看白茶的這些加工環節吧。

一、採摘

白茶採摘分為兩季,分別是春季白茶和秋季白茶。

春季白茶在3月底採摘,秋季白茶在8月中下旬採摘。

白茶的採摘,十分有講究,分為十不采,就是說有十種情況下,白茶是不能采的。

由這些規則,可以看出白茶的採摘是蠻講究的。

在不該采的時候采了白茶,做出來就不會香。

白茶茶青分為三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

茶青採摘下來之後,是要運回茶廠開始下一步驟的加工。

二、攤晾

剛採摘下來的茶青,就要放在一個寬闊的地方攤晾,在水篩上,把采下的茶青攤開為薄薄的一層,不能把茶葉堆放在一起,否則做出來的白茶會有悶幹的味道,就像沒有曬乾的衣服,穿在身上有揮之不去的黴味。

如果沒有及時攤晾,會讓白茶發生強烈的氧化反應,從而使白茶變紅、出現悶青味。

如果天氣不好,空氣濕度大,茶青也容易潮濕,做出來的白茶顏色顯深,帶著深綠,濃綠色,而不是新茶該具有的鮮綠色。

如果你在店裡買到的2017新白茶,是深綠色或者發黑的葉片,那一定是天氣不好的時候做的茶。

待攤晾均勻之後,就是萎凋的環節了。

三、萎凋

萎凋,其實就是讓茶青失水的一個過程。

讓茶青中的水分蒸發一部分,然後留下有用的部分。

萎凋是形成白茶特徵品質的重要工序。

萎凋時間的長短對品質形成關係很密切,若時間過短,氧化就不夠充分,多酚類沒有充分轉化,則茶湯苦澀味較重;

若萎凋時間過長,生化成分消耗較多,茶湯滋味就變得淡薄。

雖然村姑陳知道這些理論知識,但具體要萎凋多長時間,這是茶農的看家本領,自然是不外傳的。

但村姑陳知道一點,就是這茶青一定要攤成薄薄的一層,這樣才能讓做出來的茶更好喝。

四、日曬

待茶青的水分蒸發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結合日曬的工藝加快水分的蒸發。

你們可別小看這個日曬的步驟,中間也大有學問。

曬白茶不是曬衣服,不能很隨性地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就好了,也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比如3月制茶,因為太陽不猛烈,白茶能夠放在太陽下曬一整天。

但到了4月,太陽逐漸變得猛烈了,自然要控制白茶的日曬時間,比如正午的時候,太陽太猛,就要把茶收起來,等太陽沒有那麼強烈的時候再拿出去曬。

比如8月9月做茶,早上曬到11點左右就要把茶收起來,到了下午3點多再把茶拿出去。

由此可見,這個一個小小的日曬環節都多麼重要,如果沒有注意太陽強度的變化,會讓白茶曬傷,葉片發紅,這樣就影響了口感。

就好像夏天出門,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戴個帽子打個傘,否則會讓皮膚曬傷的。

曬白茶也是一個道理。

五、烘乾

日曬,並不能將水分徹底蒸發,沒曬乾的殘留水分,就需要用炭火烘乾,讓白茶的水分進一步蒸發,從而達到低含水量的要求。

白茶的炭火烘乾,和岩茶的炭焙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白茶烘乾,一定要文火烘乾,烘一段時間之後讓茶葉休息一會,然後再繼續用文火烘乾。

這文火烘乾也是很有講究的。

如果沒有掌握好火候,容易讓白茶烤焦,有很重的煙火氣。

就好像我們燒烤的時候烤雞翅,要用小火慢慢烤。

然後均勻地烤,如果烤雞翅的時候沒有注意技巧和火候,就很容易把雞翅烤焦。

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烤出一個外焦裡嫩的雞翅。

做白茶也是一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式,才能讓白茶變得好喝。

如果沒有掌握白茶的烘乾技巧,很容易讓做出來的白茶有一股焦味、煙火味。

如果您買的白茶在陳放了一個月之後還有很重的煙火氣,那就要注意了,也行這位師傅的文火烘乾沒到位。

《03》

這就是看似簡單的白茶加工。

從採摘、攤晾、萎凋、日曬到烘乾,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技巧。

看似簡單的制茶步驟,其實含金量很高。

如果茶友們仍舊不相信,可以買一些茶青自己拿回家曬曬看,看自己曬出來的茶和村姑陳家的有沒有區別。

屆時記得與村姑陳分享哦~

推薦閱讀:白茶是什麼?一句話講明白,真棒!

版權聲明:版權歸小陳茶事所有,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這是茶農的看家本領,自然是不外傳的。

但村姑陳知道一點,就是這茶青一定要攤成薄薄的一層,這樣才能讓做出來的茶更好喝。

四、日曬

待茶青的水分蒸發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結合日曬的工藝加快水分的蒸發。

你們可別小看這個日曬的步驟,中間也大有學問。

曬白茶不是曬衣服,不能很隨性地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就好了,也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比如3月制茶,因為太陽不猛烈,白茶能夠放在太陽下曬一整天。

但到了4月,太陽逐漸變得猛烈了,自然要控制白茶的日曬時間,比如正午的時候,太陽太猛,就要把茶收起來,等太陽沒有那麼強烈的時候再拿出去曬。

比如8月9月做茶,早上曬到11點左右就要把茶收起來,到了下午3點多再把茶拿出去。

由此可見,這個一個小小的日曬環節都多麼重要,如果沒有注意太陽強度的變化,會讓白茶曬傷,葉片發紅,這樣就影響了口感。

就好像夏天出門,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戴個帽子打個傘,否則會讓皮膚曬傷的。

曬白茶也是一個道理。

五、烘乾

日曬,並不能將水分徹底蒸發,沒曬乾的殘留水分,就需要用炭火烘乾,讓白茶的水分進一步蒸發,從而達到低含水量的要求。

白茶的炭火烘乾,和岩茶的炭焙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白茶烘乾,一定要文火烘乾,烘一段時間之後讓茶葉休息一會,然後再繼續用文火烘乾。

這文火烘乾也是很有講究的。

如果沒有掌握好火候,容易讓白茶烤焦,有很重的煙火氣。

就好像我們燒烤的時候烤雞翅,要用小火慢慢烤。

然後均勻地烤,如果烤雞翅的時候沒有注意技巧和火候,就很容易把雞翅烤焦。

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烤出一個外焦裡嫩的雞翅。

做白茶也是一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式,才能讓白茶變得好喝。

如果沒有掌握白茶的烘乾技巧,很容易讓做出來的白茶有一股焦味、煙火味。

如果您買的白茶在陳放了一個月之後還有很重的煙火氣,那就要注意了,也行這位師傅的文火烘乾沒到位。

《03》

這就是看似簡單的白茶加工。

從採摘、攤晾、萎凋、日曬到烘乾,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技巧。

看似簡單的制茶步驟,其實含金量很高。

如果茶友們仍舊不相信,可以買一些茶青自己拿回家曬曬看,看自己曬出來的茶和村姑陳家的有沒有區別。

屆時記得與村姑陳分享哦~

推薦閱讀:白茶是什麼?一句話講明白,真棒!

版權聲明:版權歸小陳茶事所有,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