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商參考:鎮平玉雕名人姜書新——一部翡翠心經,3年行程22萬公里

梵音大悲咒何禹萱 - 夢 蓮花緣

薑書新

河南鎮平人,他第一次接觸佛教,就是一位出家的師傅送的一本《心經》,1996年來到廣東四會後便與翡翠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一直有一個願望,用翡翠雕刻一部心經。

2013年,他用三百萬元的天價從一名翡翠商人那裡購買了一塊三彩翡翠原石。原石為紅黃綠三色,玉體通透、晶瑩璀璨,

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老坑三彩料子。薑書新覺得這塊棱角分明、方正敦厚的石頭非常適合雕刻成一本翡翠玉書。之後遍訪名家,找尋最適合的工藝來雕刻《心經》。

(翡翠《心經》)

他3年行程22萬公里,只為帶著一部翡翠心經朝聖

翡翠《心經》

封面

《心經》的封面呈金黃色,由玉雕師雕刻了一尊自在觀音像。

結構

在心經扉頁雕刻完畢後,一個巨大的難題橫亙在了眾人面前。

按照薑書新的設想,他想用將這塊翡翠玉書雕刻成彼此相連的幾片冊頁,上面再雕刻《心經》全文。按照以往的雕刻手法,雕刻師需要將原石切成數片,再拼接成屏風的模樣就行。然而薑書新覺得這樣未免落入俗套,他想讓幾片冊頁彼此相連,不徹底斷開。

龐國春,河南籍玉雕師,在他的建議下《心經》應用雙向對切榫卯連接結構,製作完成後,九片自然連接,沒有附加任何東西,

像古代的竹簡,伸縮自如,而這項工藝,在整個中國玉雕史上還是首創。

因為存在著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藝難題,這部翡翠玉書的雕刻幾乎陷入了停滯。薑書新又幸運的遇到了在玉器切片工藝領域浸淫多年的龐國春先生。龐國春採取雙相對切的技法,花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塊翡翠原石切割成型。

內容

《心經》版本眾多,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薑書新決定篆刻廣州光孝寺明生大和尚書寫的版本,並帶著《心經》來到光孝寺請明生大和尚開光。

評價甫一面世,這部翡翠藝術作品就轟動了整個翡翠玉雕界。這部翡翠心經外形雅致古樸,有著不可言說的聖潔之氣。當人們懷著崇敬之心仔細觀摩時,又會發現翡翠心經在拙朴中居然藏有巧奪天工的設計。翡翠玉書由一整塊翡翠原石雕琢而成,又可以如古代簡牘或多函寶盒一般打開。用手徐徐輕啟,心經數扇冊頁呈現于世人面前。翡翠玉書形制神巧通勝、寶相端榮肅穆。當代玉雕屆代表人物王朝陽先生對這件作品,用奇絕蓋古、臻化無右八個字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曾多次獲得天工獎、百花獎、 神工獎等獎項金獎的工藝美術大師也掩飾不了讚賞之情。

朝聖之路

把《心經》從廣州光孝寺請回來後,薑書新便萌生出帶著《心經》沿著中國禪宗發展的路程一路朝拜下來的想法。

薑書新登五台、攀普陀、參峨眉、拜九華等名山名地。北上東北內蒙,西去青海甘陝,東往江浙皖滬、南下兩廣川滇;遊歷山西山東,往返河北河南、結緣貴州湖北,逐夢重慶湖南。這一路的艱辛與勞累,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部翡翠玉書也能領略更多的祖國盛景。

三年時間,行程22萬公里,朝拜188座寺廟,每到一處寺廟,從不向佛菩薩奢求什麼,只是用虔誠的雙手捧回一些香灰。

對於他來說,每一次的朝拜都覺得自己的身心得到一次洗禮,即使有時候別人會不理解,但是他還是享受自己的心路歷程。

(高僧大德為薑書新題字)

參考君語

不知,這是一種儀式,還是一種心路歷程的洗禮?反正,對於這種行為本身,我感動了。一個普通人,似乎只能通過虔誠的行為,才能表達“佛在我心”。先度自己,才能度別人。你覺得呢?

內容

《心經》版本眾多,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薑書新決定篆刻廣州光孝寺明生大和尚書寫的版本,並帶著《心經》來到光孝寺請明生大和尚開光。

評價甫一面世,這部翡翠藝術作品就轟動了整個翡翠玉雕界。這部翡翠心經外形雅致古樸,有著不可言說的聖潔之氣。當人們懷著崇敬之心仔細觀摩時,又會發現翡翠心經在拙朴中居然藏有巧奪天工的設計。翡翠玉書由一整塊翡翠原石雕琢而成,又可以如古代簡牘或多函寶盒一般打開。用手徐徐輕啟,心經數扇冊頁呈現于世人面前。翡翠玉書形制神巧通勝、寶相端榮肅穆。當代玉雕屆代表人物王朝陽先生對這件作品,用奇絕蓋古、臻化無右八個字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曾多次獲得天工獎、百花獎、 神工獎等獎項金獎的工藝美術大師也掩飾不了讚賞之情。

朝聖之路

把《心經》從廣州光孝寺請回來後,薑書新便萌生出帶著《心經》沿著中國禪宗發展的路程一路朝拜下來的想法。

薑書新登五台、攀普陀、參峨眉、拜九華等名山名地。北上東北內蒙,西去青海甘陝,東往江浙皖滬、南下兩廣川滇;遊歷山西山東,往返河北河南、結緣貴州湖北,逐夢重慶湖南。這一路的艱辛與勞累,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部翡翠玉書也能領略更多的祖國盛景。

三年時間,行程22萬公里,朝拜188座寺廟,每到一處寺廟,從不向佛菩薩奢求什麼,只是用虔誠的雙手捧回一些香灰。

對於他來說,每一次的朝拜都覺得自己的身心得到一次洗禮,即使有時候別人會不理解,但是他還是享受自己的心路歷程。

(高僧大德為薑書新題字)

參考君語

不知,這是一種儀式,還是一種心路歷程的洗禮?反正,對於這種行為本身,我感動了。一個普通人,似乎只能通過虔誠的行為,才能表達“佛在我心”。先度自己,才能度別人。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