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增兵歐洲威懾俄羅斯:裝甲旅每天都實彈射擊

美國《軍隊時報》網站3月19日刊發梅根·邁爾斯的文章《重返歐洲:陸軍正派出更多官兵、坦克和直升機去威懾俄羅斯》稱,三年前,美國陸軍將坦克撤出了歐洲,結束了美軍坦克在二戰和冷戰之後在該地區多年的駐紮。

但這並未持續很長時間。

蘭德公司的國際安全分析師大衛·什拉派克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3月2日的一次聽證會上對議員們說:“自柏林牆倒塌以來,我們得到了一段喘息時間,可以不用再擔心歐洲秩序的基本安全。女士們,先生們,這段喘息時間結束了。”

因此,在撤走1萬名官兵並在班貝格和海德堡等地關閉基地後,陸軍正重新開始增強在歐洲的力量。

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部總司令本·霍奇斯中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是美國為支持北約由保證轉向威懾的決定所貢獻的力量。”

去年7月在波蘭華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霍奇斯說,北約宣佈它將正式由保證姿態升級為威懾姿態。他還說,這意味著“你必須擁有真正的能力——使敵人屈服或打敗敵人的能力”。

為此,美國陸軍加強了其歐洲部署,重新派坦克、直升機和後勤支持力量返回歐洲,

並於去年在從愛沙尼亞到保加利亞的各地舉行了大量聯合演習,以使官兵不斷接受訓練,並展示北約如果被逼到牆角會做何舉動。

陸軍還啟動了裝甲旅作戰隊在歐洲為期九個月的不間斷部署。

當前的形勢很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霍奇斯說:“當年我們有30萬人部署在這裡,威懾蘇聯。如今我們有3萬名軍人。任務是威懾俄羅斯。”

2015年,陸軍對俄羅斯在西部邊境活動增多作出的迅速反應是將坦克重新派往歐洲,

但每次駐紮時間很短,規模很小,並且不是連續的。

這項計畫在2017年初發生了改變,當時,科羅拉多州卡森堡第四步兵師第三裝甲旅作戰隊成為為期九個月的不間斷輪換部署歐洲的首支部隊。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坦克和“布蘭得利”戰車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居於次要地位,因為沒有必要將它們用於針對無裝甲部隊的反叛亂行動。

俄羅斯為坦克手們提供了備戰一場幾乎旗鼓相當的戰鬥的機會,因此坦克旅的官兵們回歸了基本。他們將焦點置於通信和火炮射擊,還有加強維護。

在裝甲旅安頓完畢之際,另一支力量已經抵達:空中力量。

第十戰鬥航空旅於2月底抵達,為美國駐歐陸軍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持,作為對新部署的裝甲部隊的補充。

總共有2200名官兵、86架直升機和超過700台裝備將前往德國、拉脫維亞和羅馬尼亞。

在軍人們抵達歐洲、開始訓練並把裝備安置在範圍廣大的任務區域後,馬上就有眾多聯合訓練機會和多國演習讓他們忙。

美軍在東歐的存在被稱作“大西洋決心”行動,除加強軍隊部署外,美國駐歐陸軍還增加了演習和訓練。

裝甲旅旅長克里斯多夫·諾裡說:“我們來這之後每天都進行實彈射擊——一周七天無休。”

俄羅斯在東歐的侵略促使美國陸軍匆忙重新向歐洲部署力量,並且駐歐力量正在加強。

霍奇斯說:“只要有必要,我們就會一直這麼做。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具有可持續性的長期努力。未來不會退出。”

圖為剛抵達德國不來梅的美軍坦克群。

並且駐歐力量正在加強。

霍奇斯說:“只要有必要,我們就會一直這麼做。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具有可持續性的長期努力。未來不會退出。”

圖為剛抵達德國不來梅的美軍坦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