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農業不賺錢?來看看臺灣大湖草莓,年入4億燒壞4台印鈔機

前幾天,小探馬寫了一篇文章,講一個臺灣人朱進銘用臺灣老家的發展理念在大陸創富成功的傳奇經歷。

這個臺灣人曾回臺灣老家苗栗縣大湖鄉,想大展拳腳做通草莓產業鏈,幾經考察卻發現因為家鄉的草莓產業過於成熟,以致於他已沒有可以再發力的空間。

那麼,這個臺灣人都覺得難以逾越的發展水準,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一、精耕細作晉級“草莓王國”

苗栗縣的紅色奇跡,如紅鑽般閃耀的鮮嫩草莓,為大湖鄉帶來可觀的觀光人潮,

這裡的草莓聞名遐邇素有臺灣“草莓王國”雅號。

大湖鄉的草莓種植面積占全台草莓栽培面積的六成以上,至今栽培面積已達450公頃之多,是臺灣產量最多、種植面積密度最高、草莓種植技術最成熟的地方。每逢冬春之際進入大湖鄉,舉目望去沿途皆是相連的草莓田,可以說是臺灣名副其實的 “草莓故鄉”。

小小的一顆草莓,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的緣故,不僅是因為它有機綠色,考慮到食品安全的保障,還在栽培上具有很大的學問。從戶外種植到高架式方式,到網室栽培及戶外的生態的自然農法種植,使消費者從體驗到採摘草莓具有十足的樂趣。

在這一過程中,農會的作業功不可沒。大湖農會規劃設置了豐富多元、具有地方特色的草莓主題園區,並利用閒置糧倉設置了大湖地區農會農村酒莊。

酒莊當初成立的目標除了為響應政府“一鄉一休閒”的政策外,

也意圖拓寬大湖草莓的產業行銷通路,以大湖鄉農會牽頭,將價值鏈開發和品牌運作相結合,並隨即展開生產、銷售、研發、推廣、文化創意、節慶休閒等業務。

二、草莓酒莊開創新生機

大湖酒莊是臺灣第一家生產草莓果酒的農莊,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草莓酒產制中心。大湖酒莊以低溫釀造手法保留草莓原有香甜風味,口感溫順,主要生產系列草莓酒,

如湖莓戀、草莓淡酒、草莓香甜酒、醉佳情李、典藏情莓、挑戰五十等,也生產以紅肉李為原料的陶然紅,歷年來屢在各項酒品酒莊評鑒中成績亮眼。

自2002年成立以來,十四年間經歷了成長、變革、考驗,在經營發展大湖酒莊的同時,大湖農會將大湖草莓酒做出口碑、打出了知名度,草莓酒產業與過去台三線上的草莓觀光采果已結合成大湖地區的文化產業,它從初級農產品加工成為酒品以及草莓其他相關副產品,而各項酒品也有其分級、複雜化的品嘗與製造知識,專業化的製造與生產過程與大湖酒莊的文化連結,它成為大湖地區的品牌與象徵。

三、草莓文化園區行銷收穫“莓”開眼笑

目前大湖的草莓文化園區內,大湖酒莊有專門的制酒中心和品嘗中心供消費者參觀與品嘗,草莓文化館供則大家參觀、學習、交流。

草莓文化區內除了酒莊自產的水果酒,從草莓果醬到口味獨特的草莓酒香腸、草莓霜淇淋、草莓蛋糕、草莓布丁等草莓加工製品也應有盡有,讓遊客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草莓的甜蜜滋味。到了週末,草莓酒香腸,一天可賣出3000多個。此外,草莓娃娃、草莓馬克杯、草莓抱枕等都可以作為萌萌的伴手禮。

在行銷方面,大湖草莓具有自己所堅持的理念,這也是為什麼大湖酒莊人潮高漲的原因之一。大湖酒莊是臺灣九大酒莊裡唯一不接受批發訂購的酒莊,消費者需要親自走訪一趟大湖草莓文化園區,才能購買到大湖酒莊出產的酒類產品。

通過各種方法和舉措,據統計,大湖草莓年產值達10億元新臺幣,因草莓帶動發展起來的休閒觀光產業,也有10億元新臺幣,一年產值可超過20億元新臺幣(將近4億人民幣)。

小探馬說

把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其實都是一個路數—在一產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做加工,並植入休閒觀光和文創,加工最好能形成一個知名的拳頭產品,休閒體驗的專案也要圍繞主題多種多樣,文創最好也能形成自己的IP有自己的風格。而加工和文創這兩塊是國內許多農莊比較欠缺的,歸根結底也是發展理念的問題。

草莓酒產業與過去台三線上的草莓觀光采果已結合成大湖地區的文化產業,它從初級農產品加工成為酒品以及草莓其他相關副產品,而各項酒品也有其分級、複雜化的品嘗與製造知識,專業化的製造與生產過程與大湖酒莊的文化連結,它成為大湖地區的品牌與象徵。

三、草莓文化園區行銷收穫“莓”開眼笑

目前大湖的草莓文化園區內,大湖酒莊有專門的制酒中心和品嘗中心供消費者參觀與品嘗,草莓文化館供則大家參觀、學習、交流。

草莓文化區內除了酒莊自產的水果酒,從草莓果醬到口味獨特的草莓酒香腸、草莓霜淇淋、草莓蛋糕、草莓布丁等草莓加工製品也應有盡有,讓遊客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草莓的甜蜜滋味。到了週末,草莓酒香腸,一天可賣出3000多個。此外,草莓娃娃、草莓馬克杯、草莓抱枕等都可以作為萌萌的伴手禮。

在行銷方面,大湖草莓具有自己所堅持的理念,這也是為什麼大湖酒莊人潮高漲的原因之一。大湖酒莊是臺灣九大酒莊裡唯一不接受批發訂購的酒莊,消費者需要親自走訪一趟大湖草莓文化園區,才能購買到大湖酒莊出產的酒類產品。

通過各種方法和舉措,據統計,大湖草莓年產值達10億元新臺幣,因草莓帶動發展起來的休閒觀光產業,也有10億元新臺幣,一年產值可超過20億元新臺幣(將近4億人民幣)。

小探馬說

把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其實都是一個路數—在一產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做加工,並植入休閒觀光和文創,加工最好能形成一個知名的拳頭產品,休閒體驗的專案也要圍繞主題多種多樣,文創最好也能形成自己的IP有自己的風格。而加工和文創這兩塊是國內許多農莊比較欠缺的,歸根結底也是發展理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