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單了!最近兩天,全國各地的網記、大咖齊聚玉林,集中“曝光”這些地方~

第一站:玉柴集團

7月3日,採訪團一行來到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參觀瞭解玉柴集團是如何借力“一帶一路”實現轉型升級。

在玉柴集團,採訪團一行觀看了玉柴集團推介宣傳片,參觀了玉柴集團發動機展示和船電動力事業部船電生產車間,瞭解企業技術創新與智慧製造情況。玉柴集團先進的生產線和國內領先的生產工藝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介紹,近年來,玉柴致力於以持續技術創新為客戶不斷創造價值,打造了國際前沿的科研基地。在發動機研究領域,領先同行推出滿足國四、國五、歐Ⅵ排放法規的發動機,引領了發動機行業的綠色革命。玉柴還積極推動互聯網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打造玉柴製造技術升級版,推動企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企業經營質效持續穩步提升。

第二站: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

7月3日下午,採訪團一行走訪了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瞭解中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在高增長的情況下,傳統的單一的銷售模式成為制約中醫藥商貿發展的瓶頸。在這種形勢下,玉林市加快構建中藥現代化應用服務平臺和資訊服務平臺,

實現玉林中醫藥由傳統產業向電子商務產業轉變的新跨越。

據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副總經理林從濤介紹,在玉林中藥材銷售呈良好態勢的同時,中藥港的產業配套也一直在不斷完善。2012年天地網藥材資訊交易平臺玉林站正式運營,成為國際化、科技化、資訊化的新型交易平臺。隨著電子交易平臺的啟動,中藥材交易告別“看貨議價、現貨現金”的傳統交易模式,

並將逐漸步入“電商時代”。

目前,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市場追淵體系一期建設已經完成,正在實施“互聯網+中藥材市場”戰略轉型,而基於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淵體系之上的新型電子商務結算平臺第一期專案籌備工作也已經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將最終完成中藥材交易追淵、結算、支付、大資料獲取大平臺建設。

第三站:玉林市城市規劃展示館

7月4日上午,採訪團來到玉林市城市規劃展示館。在講解員的引導和解說下,採訪團逐一參觀了““城市客廳”展區、資訊公示展區、“隔空互動影院”、玉林市城市總體規劃模型及5D影院等,切身感受玉林這座城市過去的興盛、現在的輝煌和將來的藍圖。

第四站:玉林“五彩田園”

7月4日上午,採訪團走進廣西“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期間,採訪團先後參觀了五彩田園規劃展示館、鐵皮石斛園、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隆平高科雜交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等,對玉林發展特色農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瞭解。

在鐵皮石斛園,鐵皮石斛林下種植讓網記、大咖們眼前一亮。據介紹,鐵皮石斛園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大力發展現代立體農業,不斷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確立了“高效經濟作用”的種植產業結構,初步建成了在樹上寄生、樹下床栽、空間吊籃模式的鐵皮石斛林下種植基地,不佔用水田耕地;充分利用果樹母體,投資少,不用搭建大棚、遮陽網、苗床、基質等設施;仿野生、原生態,產出鐵皮石斛品質好、價值高;畝效益80000元以上。

細長的紅色蛇瓜、重達數百斤的南瓜……在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各式各樣的奇瓜異果也吸引了記者、網咖的眼球。中國現代農業技展示館通過現代的溫室及栽培技術,以各種農業元素為主題,將種植展示與景觀設計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第四站:北流陶瓷小鎮

北流被譽為“中國日用陶瓷之都”製造陶瓷已有兩千年之久。7月4日下午,活動採訪團走進北流市陶瓷小鎮,感受北流陶瓷文化的魅力。

在生產車間,網記、大咖見到陶瓷的生產流程。在陶瓷博物館,網記、大咖深入瞭解了古代南方水上絲綢之路上的中國陶瓷和北流陶瓷發展的脈絡。

據介紹,北流市陶瓷小鎮位於北流民安日用陶瓷工業園,總投資20億元,重點建設廣西日用陶瓷產業工程院和16條高檔專業化、自動化陶瓷生產線。目前,北流陶瓷小鎮已建成半自動化的日用陶瓷生產線兩條,全自動示範生產線已經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今年年底將試產。

第五站:真武閣

在結束了北流的採訪後,“活力桂東南 崛起新高地”——第五屆全國重點網路媒體廣西行活動採訪團來到容縣探訪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

據導遊介紹,真武閣在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于明萬曆元年(1573)。其結構更奇巧,在閣樓裡的二樓有四根內柱,懸空而不落地的承受著三樓梁架、配柱和屋瓦的沉重荷載,其結構之奇巧,被譽為“天南傑構”。真武閣除了柱子外,就是用三千多件不同形狀的格木構件,不用一根鐵釘,用榫卯結構串聯吻合而成,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術和傑出的美學精神。

當得知真武閣在歷史上經受過八次大風雹、五次地震和兩次雷擊,但仍依舊屹立不動時,網記、大咖們對它讚歎不已。

你還想知道的這些事

采寫:覃維丨責編:晏海珊丨主編:宋建州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第四站:玉林“五彩田園”

7月4日上午,採訪團走進廣西“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期間,採訪團先後參觀了五彩田園規劃展示館、鐵皮石斛園、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隆平高科雜交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等,對玉林發展特色農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瞭解。

在鐵皮石斛園,鐵皮石斛林下種植讓網記、大咖們眼前一亮。據介紹,鐵皮石斛園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大力發展現代立體農業,不斷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確立了“高效經濟作用”的種植產業結構,初步建成了在樹上寄生、樹下床栽、空間吊籃模式的鐵皮石斛林下種植基地,不佔用水田耕地;充分利用果樹母體,投資少,不用搭建大棚、遮陽網、苗床、基質等設施;仿野生、原生態,產出鐵皮石斛品質好、價值高;畝效益80000元以上。

細長的紅色蛇瓜、重達數百斤的南瓜……在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各式各樣的奇瓜異果也吸引了記者、網咖的眼球。中國現代農業技展示館通過現代的溫室及栽培技術,以各種農業元素為主題,將種植展示與景觀設計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第四站:北流陶瓷小鎮

北流被譽為“中國日用陶瓷之都”製造陶瓷已有兩千年之久。7月4日下午,活動採訪團走進北流市陶瓷小鎮,感受北流陶瓷文化的魅力。

在生產車間,網記、大咖見到陶瓷的生產流程。在陶瓷博物館,網記、大咖深入瞭解了古代南方水上絲綢之路上的中國陶瓷和北流陶瓷發展的脈絡。

據介紹,北流市陶瓷小鎮位於北流民安日用陶瓷工業園,總投資20億元,重點建設廣西日用陶瓷產業工程院和16條高檔專業化、自動化陶瓷生產線。目前,北流陶瓷小鎮已建成半自動化的日用陶瓷生產線兩條,全自動示範生產線已經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今年年底將試產。

第五站:真武閣

在結束了北流的採訪後,“活力桂東南 崛起新高地”——第五屆全國重點網路媒體廣西行活動採訪團來到容縣探訪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

據導遊介紹,真武閣在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于明萬曆元年(1573)。其結構更奇巧,在閣樓裡的二樓有四根內柱,懸空而不落地的承受著三樓梁架、配柱和屋瓦的沉重荷載,其結構之奇巧,被譽為“天南傑構”。真武閣除了柱子外,就是用三千多件不同形狀的格木構件,不用一根鐵釘,用榫卯結構串聯吻合而成,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術和傑出的美學精神。

當得知真武閣在歷史上經受過八次大風雹、五次地震和兩次雷擊,但仍依舊屹立不動時,網記、大咖們對它讚歎不已。

你還想知道的這些事

采寫:覃維丨責編:晏海珊丨主編:宋建州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