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舞長江經濟帶」依託生態優勢,看赤水發展新故事

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路主題活動(貴州段)採訪團一行來到了赤水市,

行走于赤水河邊,聽赤水動人發展故事。

保持赤水河“顏值” 守住生態屏障

赤水河作為長江一級支流,是貴州省出川的重要河流,也是我國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赤水市位於赤水河貴州段的末端,承擔著把赤水河乾乾淨淨送出省境的重要責任。

赤水市是如何保持赤水河“顏值”,守住生態屏障的呢?

赤水市復興鎮汙水處理廠的汙水處理池

據介紹,赤水市從2004年7月啟動赤水城區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通過向上爭取一點、本級配套一點、市場融資一點等措施,大力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目前,赤水市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42個,其中生活汙水處理設施40個,工業汙水處理廠2個。

污水項目累計總投資3.39億元,新增污水管網約200公里,日處理生活污水能力達到3.35萬噸,處理工業污水能力達0.4萬噸,輻射集鎮及新村聚居點人口約23.5萬人。實現了全市17個鄉鎮、街道集鎮汙水處理100%全覆蓋。

旅遊資源惠民眾 村民吃上“旅遊飯”

赤水河素有“英雄河”“美酒河”之稱,沿岸風景獨特。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給赤水的發展帶來巨大變化。

黎明村曾是赤水最貧窮的山村之一。

隨著赤水河大瀑布景區的發展,周邊村民看到了商機,依託大瀑布景區開發景區漂流,開辦農家樂和鄉村旅社,搭上“旅遊便車”,吃上了“旅遊飯”。

風景秀麗的赤水大瀑布景區

“2015年,黎明村依託赤水大瀑布景區發展旅遊產業,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在上游河段發展漂流體驗項目‘丹霞第一漂’,

以5000元為一股,集資80多萬元,成立了鄉村旅遊公司。”黎明村黨支部書記王廷科告訴記者,目前村裡的222戶中,已經有57戶入了股。

2016年,全年共接待遊客2.3萬人(次),僅門票收入就達100余萬元,全村貧困戶、低保戶年底分紅在5000元以上,解決了116名村民就業,讓原本靠山吃山或外出務工的村民們,開始通過旅遊脫貧致富。截至2016年底,赤水全市旅遊從業人員達到7萬人,

帶動貧困戶4000余戶9000餘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城市後花園”釋放生態紅利

鳳凰濕地公園是赤水市天臺鎮鳳凰村首個集旅遊、休閒、賞景、體驗於一體的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以鳳凰湖為中心,佈局有森林、風景林、苗圃、花海、草甸、採摘體驗等多個功能分區。

“以前鳳凰湖的污染問題讓大家傷透了腦筋,誰也沒想到又髒又亂的鳳凰村如今已經成為赤水的‘城市後花園。’”天臺鎮鎮長陳強介紹,從環境差、生活苦、收入低的真實生活現象,到污水變清水、水田變濕地、貧農變富農的轉變,鳳凰村花了三年時間。

昔日被污染,如今清澈見底的鳳凰湖水

隨著生態環境的優化,鳳凰村的村民也逐步實現了過上好日子的夢想。鳳凰村依託濕地公園,以發展旅遊服務業為重點,“多元化”推進脫貧攻堅戰略,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旅遊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據統計,濕地公園正式開園後,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鄉村賓館16家,日均接待遊客300余人,人均增收15000元。

石頭上的致富“仙草”

石斛因在壘砌的丹霞石堆中生長而被譽為“石頭上的生命傳奇”,其中,金釵石斛的藥用價值最高,而金釵石斛最適合的產地就在赤水。

自1997年以來,赤水將發展金釵石斛作為打造生態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7月4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來到赤水市復興鎮凱旋村張家灣,實地採訪這種神奇的“仙草”是如何為當地群眾帶來財富。

長在石頭上的致富“仙草”——金釵石斛

據介紹,2015年7月,赤水市復興鎮凱旋村張家灣村民將500多畝石旮旯地流轉給貴州仙草公司栽種石斛,該公司將石斛種植基地打造成為轉石奇觀景區,成為赤水市首家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赤水市復興鎮黨委委員、凱旋村駐村幹部王慶峰告訴記者:觀光園占地面積1000多畝,集丹霞地貌、奇石觀賞、石斛種植新技術推廣、石斛文化展示為一體,核心遊覽項目分為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轉石奇觀和金釵石斛生態園兩大部分。“村民不僅每年可獲得5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還可以到轉石奇觀景區打工賺錢,每年可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金釵石斛生態園還被國家農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成為赤水市首家國家級鄉村旅遊景區品牌。石斛不僅撬動了赤水市農業現代化支點,成為赤水旅遊的新亮點,也輻射帶動了周邊農家旅舍發展。成為赤水市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條、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的一個縮影。

綜合整理 | 楊秋

來源 | 當代先鋒網

編審 | 林茂申 彭奇偉

從環境差、生活苦、收入低的真實生活現象,到污水變清水、水田變濕地、貧農變富農的轉變,鳳凰村花了三年時間。

昔日被污染,如今清澈見底的鳳凰湖水

隨著生態環境的優化,鳳凰村的村民也逐步實現了過上好日子的夢想。鳳凰村依託濕地公園,以發展旅遊服務業為重點,“多元化”推進脫貧攻堅戰略,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旅遊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據統計,濕地公園正式開園後,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鄉村賓館16家,日均接待遊客300余人,人均增收15000元。

石頭上的致富“仙草”

石斛因在壘砌的丹霞石堆中生長而被譽為“石頭上的生命傳奇”,其中,金釵石斛的藥用價值最高,而金釵石斛最適合的產地就在赤水。

自1997年以來,赤水將發展金釵石斛作為打造生態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7月4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來到赤水市復興鎮凱旋村張家灣,實地採訪這種神奇的“仙草”是如何為當地群眾帶來財富。

長在石頭上的致富“仙草”——金釵石斛

據介紹,2015年7月,赤水市復興鎮凱旋村張家灣村民將500多畝石旮旯地流轉給貴州仙草公司栽種石斛,該公司將石斛種植基地打造成為轉石奇觀景區,成為赤水市首家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赤水市復興鎮黨委委員、凱旋村駐村幹部王慶峰告訴記者:觀光園占地面積1000多畝,集丹霞地貌、奇石觀賞、石斛種植新技術推廣、石斛文化展示為一體,核心遊覽項目分為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轉石奇觀和金釵石斛生態園兩大部分。“村民不僅每年可獲得5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還可以到轉石奇觀景區打工賺錢,每年可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金釵石斛生態園還被國家農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成為赤水市首家國家級鄉村旅遊景區品牌。石斛不僅撬動了赤水市農業現代化支點,成為赤水旅遊的新亮點,也輻射帶動了周邊農家旅舍發展。成為赤水市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條、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的一個縮影。

綜合整理 | 楊秋

來源 | 當代先鋒網

編審 | 林茂申 彭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