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人送行“最後一班車”——他是海安縣城南派出所所長高廣喜

通訊員 陸揚 曹鈺華

忠誠,是員警融入血脈的基因,是員警職業的追求和靈魂。7月1日,黨的生日這一天,從警24年的海安縣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所長高廣喜在連續工作36小時後,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用生命擦亮了胸前的黨徽,年僅48歲。

7月4日上午,高廣喜生前戰友、親人、好友和轄區群眾近千人趕來送他最後一程。

倒下前他還在審批案件

今年7月1日,對於19年黨齡的高廣喜來說,意義非凡。這一天,他永遠把忠誠鐫刻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早晨剛與會,下午還商討工作,晚上咋就陰陽兩隔?”直到現在,海安縣公安局副局長季崢嶸也不願接受這個現實。

海安縣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張建華也不願意相信,高所長就這麼走了。“我剛好當天值班,他愛人多次電話聯繫不上所長,才打電話來讓我上樓找一下。”張建華說,推開門的那一刻,他怔住了,高所長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隨後,他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高廣喜送醫搶救。

6月30日,高廣喜值了一天一夜的班。第二天一早,他就趕到海安縣公安局參加會議。中午,他又急急忙忙趕回所裡,沒吃幾口飯,就到轄區的20個智慧警務建設點,挨個查看建設情況。“大約下午五點半左右,高所長回到所裡,特地到接處警大廳來詢問當天警情處理情況,

萬萬沒想到一個多小時後,他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張建華說,高廣喜被發現倒在自己的辦公室時,他的辦公電腦螢幕定格在警務平臺案件審批頁面。

重擔壓不垮他是同事眼中的“鐵人”

“他在我們大夥兒眼裡就是個鐵人。”海安縣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長盧旭晴告訴記者,近幾年,高廣喜的父母和哥哥相繼離開人世。1995年,他的妻子楊梅在家庭液化氣罐洩露爆炸事故中被嚴重灼傷,

生活上需要人照顧,女兒獨自在外求學,整個家就靠他一個人支撐。

不過,他在命運面前沒有低頭,再苦再難,留給別人的總是微笑。外表溫厚從容的高廣喜,內心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

身為一所之長,高廣喜更是大夥兒的“脊樑骨”。“案子不辦好,他人不會離開!”盧旭晴清楚地記得,今年6月初,該所辦理的一起禁毒案件,由於嫌疑人不配合,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關鍵時候,所長高廣喜帶頭扛起辦案的擔子,從訊問到形成詳細材料,他親自上陣,整整24小時沒有休息。

高廣喜在大夥兒眼裡,又是一個“金點子所長”。他所在的城南派出所承接著海安中心城區的各類警務工作的處理,年接警量高達1.5萬起,單日平均接警量逾30起,且糾紛警情占多數。2005年4月,鄉鎮撤並,他從海安縣公安局隆政派出所所長崗位上調整到城南派出所任副所長,第一個推行公調對接調處機制,一直持續到現在。截至目前,該所矛盾糾紛調處站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萬餘起,調處成功率達99%,既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又為民警大大減負,被南通市政法委稱之為“公調對接的海安城南模式”。

創新成為了城南派出所的不竭動力,在這個強大的引擎驅動下,該所連續14年被公安部評定為“一級公安派出所”,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9次,被省公安廳表彰為“江蘇省人民滿意派出所”“全省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全省優秀公安派出所”等。他也先後被省公安廳表彰為“江蘇省人民滿意員警”“全省公安派出所工作‘111’工程優秀所長”,4次榮立三等功。

愛民又愛家他有太多牽掛在心

“人民警察為人民,身著警服,我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人民。”這句承諾,從警24年,高廣喜就踐行了24年。直至去世前4個小時,他心裡還惦記一個困難家庭的低保辦理事宜。

今年4月份,在南通市開展的“走幫服”活動中,海安縣高新區平橋村4組村民張加根一家的遭遇讓高廣喜牽掛不已。妻子何興美遭遇意外癱瘓,為了照顧她,張加根無法外出工作,一家人沒了收入來源。因為申請需要過程,一家人的低保手續尚未辦妥。瞭解情況後的高廣喜當即掏出身上的300多元錢塞給老張,第二天又送過去了1000元。接下來的日子,老張一家的低保問題成了高廣喜的一塊“心病”。

“7月1日當天下午,所長還給我打電話,囑咐與社區做好對接工作,協調落實幫扶措施。”城南派出所內勤民警朱子文說。

為更好地幫扶轄區困難群眾,高廣喜在2007年創建了“愛心港灣”,組建了一支23人的民警志願服務隊伍。多年來,依託愛心港灣,城南派出所有重點地幫教幫扶“問題”青少年、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貧困家庭兒童以及無人照料的老人,使公安機關的愛心走進千家萬戶,有力塑造了公安民警親民的形象。“愛心港灣”建立以來,共結對幫扶物件466名,資助失學兒童、孤寡老人、貧困戶和下崗特困職工等800余人,資助金額50余萬元;其中,高廣喜本人自己結對幫扶19人,捐款近5萬元。

從當見習民警開始,高廣喜就把根深深紮在了城南派出所,調任副所長、教導員、所長後,一干就是12年。妻子楊梅說,高廣喜平時每天工作到晚上七八點鐘才回家是常有的事,沒想到這次是最後一次加班。

雖然工作上忙一些,在徐州求學的女兒仍是高廣喜最大的牽掛。海安縣公安局紀委民警葛乃菁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和高廣喜去徐州、南京等地公安機關參觀學習,高廣喜利用晚間休息時間去看望女兒。他說“這次機會難得,他答應女兒了,不能再失約了。”

愛民又愛家,高廣喜唯獨忘了自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鐵人”,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他摯愛的公安事業。

第一個推行公調對接調處機制,一直持續到現在。截至目前,該所矛盾糾紛調處站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萬餘起,調處成功率達99%,既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又為民警大大減負,被南通市政法委稱之為“公調對接的海安城南模式”。

創新成為了城南派出所的不竭動力,在這個強大的引擎驅動下,該所連續14年被公安部評定為“一級公安派出所”,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9次,被省公安廳表彰為“江蘇省人民滿意派出所”“全省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全省優秀公安派出所”等。他也先後被省公安廳表彰為“江蘇省人民滿意員警”“全省公安派出所工作‘111’工程優秀所長”,4次榮立三等功。

愛民又愛家他有太多牽掛在心

“人民警察為人民,身著警服,我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人民。”這句承諾,從警24年,高廣喜就踐行了24年。直至去世前4個小時,他心裡還惦記一個困難家庭的低保辦理事宜。

今年4月份,在南通市開展的“走幫服”活動中,海安縣高新區平橋村4組村民張加根一家的遭遇讓高廣喜牽掛不已。妻子何興美遭遇意外癱瘓,為了照顧她,張加根無法外出工作,一家人沒了收入來源。因為申請需要過程,一家人的低保手續尚未辦妥。瞭解情況後的高廣喜當即掏出身上的300多元錢塞給老張,第二天又送過去了1000元。接下來的日子,老張一家的低保問題成了高廣喜的一塊“心病”。

“7月1日當天下午,所長還給我打電話,囑咐與社區做好對接工作,協調落實幫扶措施。”城南派出所內勤民警朱子文說。

為更好地幫扶轄區困難群眾,高廣喜在2007年創建了“愛心港灣”,組建了一支23人的民警志願服務隊伍。多年來,依託愛心港灣,城南派出所有重點地幫教幫扶“問題”青少年、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貧困家庭兒童以及無人照料的老人,使公安機關的愛心走進千家萬戶,有力塑造了公安民警親民的形象。“愛心港灣”建立以來,共結對幫扶物件466名,資助失學兒童、孤寡老人、貧困戶和下崗特困職工等800余人,資助金額50余萬元;其中,高廣喜本人自己結對幫扶19人,捐款近5萬元。

從當見習民警開始,高廣喜就把根深深紮在了城南派出所,調任副所長、教導員、所長後,一干就是12年。妻子楊梅說,高廣喜平時每天工作到晚上七八點鐘才回家是常有的事,沒想到這次是最後一次加班。

雖然工作上忙一些,在徐州求學的女兒仍是高廣喜最大的牽掛。海安縣公安局紀委民警葛乃菁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和高廣喜去徐州、南京等地公安機關參觀學習,高廣喜利用晚間休息時間去看望女兒。他說“這次機會難得,他答應女兒了,不能再失約了。”

愛民又愛家,高廣喜唯獨忘了自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鐵人”,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他摯愛的公安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