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官場準則,新君不用舊臣,李世民為何重用魏征打壓李淵心腹蕭瑀

一、李世民時代蕭瑀的仕途沉浮

李世民即位後,蕭瑀的命運發生了開始變得曲折。

在李世民時代,蕭瑀經歷了“三起三落”。

第一次,發生在貞觀元年的十二月。李世民新即位,雖然任用蕭瑀為尚書左僕射,但傾向于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逐漸疏遠蕭瑀。蕭瑀心中不平,“遂上封事論之,而辭旨寥落。”這件事觸怒了唐太宗,他下旨免去蕭瑀的職務,回家“反省”。但因為是功臣,不久之後太宗又啟用了他,先任太子少師,之後又恢復他尚書左僕射之職。

第二次,蕭瑀與另一位大臣陳叔達爭執,觸怒了唐太宗。蕭瑀性格剛直,為人嚴厲,情商比較低。所以很容易和別人爭執,也容易抵觸皇帝。當時,太宗召集大臣議事,蕭瑀與陳叔達意見不合,在朝堂上爭執起來,互不相讓,以至於大打出手。這件事情觸動了唐太宗的底線,他非常生氣,當場推倒禦案,拂袖而去。隨即傳出聖旨:“蕭瑀、陳叔達身居相位,然言語失態,對上不恭,一併罷免所有官職,

回家閉門思過。”過了一段時間,太宗雖然還是啟用了他,但不再是宰相。

第三次,貞觀二十年,是因為蕭瑀和同僚關係緊張,且提出的建議多次被李世民否定。他憤而請求出家,但並非真的想要出家。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居然同意了。

可見李世民對蕭瑀已經沒有任何挽留之心了。這樣的結果是蕭瑀沒有想到的,所以他又改了主意。這件事情惹怒了李世民。他當即下詔,罷免了他的相位和全部封爵、封邑並且貶出京城,這是蕭瑀遭受到的最嚴重的一次打擊。這年,他已經是七十三歲的老人了。

貞觀二十一年,蕭瑀病重。李世民恢復了他宋國公的封爵,並授金紫光祿大夫。可是他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唐太宗讓他到玉華宮修養,

可是沒住幾天就在玉華宮裡去世了。享年七十四歲。

二、李世民為何要打壓蕭瑀?

李世民即位後,李淵朝的宰相除了蕭瑀之外其他都退居二線,不再處於權力中心。唯獨蕭瑀仍舊活躍在政治一線。那為什麼李世民能容忍魏征、薛萬徹等李建成集團的人,而不能容忍李淵的心腹蕭瑀呢?

蕭瑀的遭遇,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那就是過於剛直,經常觸犯皇帝,而且與同僚的關係也不融洽。但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用人心態。李世民親手幹掉了李建成,作為勝利者,他在魏征等一干李建成舊臣面前具有很強的心理優勢。他很容易就能駕馭這些人。但李淵是李世民的父皇,他殺死兄長,逼迫父親退位,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的心理一定是有陰影的。何況李淵到貞觀九年才去世。所以李世民在面對蕭瑀的時候,心情是複雜的。要徹底把他廢掉,又害怕輿論的攻擊;留著他,他又不聽話,不識趣,經常抵觸自己。在這種心態之下,才會有蕭瑀的“三起三落”。

蕭瑀是幸運的,因為他遇上了開明的皇帝,否則結局可不只是“三起三落”那麼簡單。為人臣,要敢於進諫、剛正不阿。但也要懂得在適當時候迎合君王的心思,千萬不能做有損君王權威的事,否則,下場就會很慘。

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的心理一定是有陰影的。何況李淵到貞觀九年才去世。所以李世民在面對蕭瑀的時候,心情是複雜的。要徹底把他廢掉,又害怕輿論的攻擊;留著他,他又不聽話,不識趣,經常抵觸自己。在這種心態之下,才會有蕭瑀的“三起三落”。

蕭瑀是幸運的,因為他遇上了開明的皇帝,否則結局可不只是“三起三落”那麼簡單。為人臣,要敢於進諫、剛正不阿。但也要懂得在適當時候迎合君王的心思,千萬不能做有損君王權威的事,否則,下場就會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