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不知道的真相:誰在操縱200萬輛車的失蹤

汽車報廢,在許多關注報廢專家的老司機看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直接的事情:動動手指就能線上申請報廢,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拖車,代為辦理一系列報廢手續。這其中,

似乎並沒有太多複雜的故事可以講。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尤其在報廢專家這樣的互聯網汽車報廢服務平臺出現以前,由於資訊的鴻溝的存在,以及錯綜複雜的地下利益鏈相關者作祟,汽車報廢這件事情,真的沒那麼簡單。

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長久以來,在汽車報廢行業,隱藏著一條巨大的黑色產業鏈:僅在2014年一年,就有超過200萬輛報廢車沒有通過法定管道回收,也沒有流入正規拆解廠。

那麼,這“失蹤”的200多萬輛報廢車究竟去了哪兒?

(以下內容部分來自《中國汽車報》)

公安部交管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1.72億輛,預計2020年將超過2.7億輛。

由於我國實施的是汽車強制報廢制度,理論上講,每一輛車到了一定年限或行駛里程,

就會被強制註銷報廢,交給正規回收企業拆卸分解。然而,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公開資料,2014年民用汽車註銷量達到481萬輛,實際回收量只有220萬輛,即有50%以上被註銷的報廢車輛非法流入“黑市”。

觸目驚心:每年數百萬汽車“非正常死亡”

“本來我已經到報廢公司那裡準備登記了,可被那裡的一個車販子給領出來了,人家當場給錢,而且比報廢公司給得多。”消費者李先生在報廢汽車時遇到了這樣的情形,

而他口中的“車販子”,就是沒有從業資質的個人回收者,業內人士稱之為黃牛。

這些黃牛有的專做報廢車生意,也有的主業是倒賣二手車,順道收購報廢車。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類黃牛本身是正規拆解廠的員工或者“聯營戶”,但他們會選擇性地把自己收取的一部分報廢車交給拆解廠,另一部分則賣到黑市。除了“專業黃牛”以外,

違規收購報廢車的還有一類,即修理廠,他們也會直接從車主手中收購報廢車以牟利。

目前在國內,每年數百萬輛報廢車經由各類販子之手流入監管真空地帶,形成了欣欣向榮的報廢車及零部件流通黑市。這是一條由販子、非法拆解商及零部件轉銷商等多方合作完成的黑色產業鏈,其間隱藏的巨大利益與危害令人咋舌。

報廢車遭非法回收,上路肇事、污染環境

在業內人士看來,報廢汽車流入黑市,對社會主要有環境和安全兩大方面危害。

一位在報廢汽車拆解回收行業從事多年的人士表示,一輛報廢汽車中各種廢油約有7.5kg,一旦在違規拆解中滲入地下,這片土壤將幾十年無法複耕,“地下拆解市場大多在農村,運營了沒幾年,那裡的耕地就什麼莊稼都種不出來了。”他告訴記者,一輛報廢汽車的污染量是正常車的30倍以上,汽車空調用的氟利昂和廢機油、潤滑油、齒輪油等,都需要專門的回收處置。此外,蓄電池、安全氣囊等的不合理處置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氣體。

更具危害性的是,報廢車或報廢零部件流入市場,對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業內資深人士賴先生告訴記者,一部分報廢車直接翻新,販賣到落後地區,其中農村是“重災區”。這些車輛往往安全性能堪憂,經常引發交通事故。還有一部分報廢車被拆解、拼裝進而重新上路,每年引發的交通事故更是不絕於耳。

報廢車“報而不廢”的問題,對行業環境和安全隱患不容忽視,而更為可怕的是,隨著黑色報廢產業鏈越做越大,監管愈加困難。由於可觀的回收價格差,消費者更傾向將車賣給非法回收企業,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報廢車賣給黃牛,車輛肇事原車主“背鍋”

除了對環境和道路交通安全存在嚴重危害以外,報廢車流入黑市,還將給原始車主帶來麻煩和損失,甚至可以說是後患無窮。

首先,將報廢汽車出售給非指定單位或個人,是一種違法行為。按照《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

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將報廢汽車交售給報廢汽車回收企業。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自行拆解報廢汽車。

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或者自行拆解報廢汽車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然而現實中,部分車主為了圖一時省事,將報廢車交給沒有從業資質的黃牛處理。很多黃牛為了攫取更大利益,並沒有通過正規管道真正讓這輛車報廢拆解,而是偷偷賣到缺乏監管的“黑市”,最終流落到外地,尤其是農村地區,重新上路行駛。根據法律的規定,一旦這輛車發生交通事故或者牽涉到其它違法犯罪行為中,原始的車主將不得不“背鍋”。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一條規定:

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的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也就是說,只要報廢車沒有通過正常管道報廢、註銷,今後無論車輛被何人駕駛發生交通事故,原始車主都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去年就有媒體報導湖北陽新縣石某3年前私賣報廢車,今年車輛在外地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石某作為車輛所有人和轉讓人接到了法院傳票。無獨有偶,浙江溫州李某也因報廢車轉賣給楊某後發生交通事故,換來15.6萬元連帶賠償責任。

因此,車主通過正規管道安全、合法地報廢汽車,不但是公共利益的需要,更是個人利益的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公佈了2016年淘汰老舊機動車的成果:2016年全國完成淘汰黃標車、老舊車累計404.58萬輛。此外,總理還宣佈2017年要加速淘汰老舊機動車。

報廢專家希望,每年淘汰下來的數百萬輛老舊機動車,都能按照法律的規定,通過正規管道回收拆解。在此也呼籲各位車主:請將報廢車通過正規管道回收,不要輕信個人販子,避免報廢車流入黑市,重新上路造成環境污染並威脅道路交通安全。

同時,報廢專家也承諾,新的一年將繼續為車主提供更全面、準確、及時的報廢汽車相關資訊,以及更安全、高效、高質的服務,讓車主報廢更簡單高效,促進報廢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運營了沒幾年,那裡的耕地就什麼莊稼都種不出來了。”他告訴記者,一輛報廢汽車的污染量是正常車的30倍以上,汽車空調用的氟利昂和廢機油、潤滑油、齒輪油等,都需要專門的回收處置。此外,蓄電池、安全氣囊等的不合理處置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氣體。

更具危害性的是,報廢車或報廢零部件流入市場,對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業內資深人士賴先生告訴記者,一部分報廢車直接翻新,販賣到落後地區,其中農村是“重災區”。這些車輛往往安全性能堪憂,經常引發交通事故。還有一部分報廢車被拆解、拼裝進而重新上路,每年引發的交通事故更是不絕於耳。

報廢車“報而不廢”的問題,對行業環境和安全隱患不容忽視,而更為可怕的是,隨著黑色報廢產業鏈越做越大,監管愈加困難。由於可觀的回收價格差,消費者更傾向將車賣給非法回收企業,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報廢車賣給黃牛,車輛肇事原車主“背鍋”

除了對環境和道路交通安全存在嚴重危害以外,報廢車流入黑市,還將給原始車主帶來麻煩和損失,甚至可以說是後患無窮。

首先,將報廢汽車出售給非指定單位或個人,是一種違法行為。按照《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

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將報廢汽車交售給報廢汽車回收企業。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自行拆解報廢汽車。

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或者自行拆解報廢汽車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然而現實中,部分車主為了圖一時省事,將報廢車交給沒有從業資質的黃牛處理。很多黃牛為了攫取更大利益,並沒有通過正規管道真正讓這輛車報廢拆解,而是偷偷賣到缺乏監管的“黑市”,最終流落到外地,尤其是農村地區,重新上路行駛。根據法律的規定,一旦這輛車發生交通事故或者牽涉到其它違法犯罪行為中,原始的車主將不得不“背鍋”。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一條規定:

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的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也就是說,只要報廢車沒有通過正常管道報廢、註銷,今後無論車輛被何人駕駛發生交通事故,原始車主都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去年就有媒體報導湖北陽新縣石某3年前私賣報廢車,今年車輛在外地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石某作為車輛所有人和轉讓人接到了法院傳票。無獨有偶,浙江溫州李某也因報廢車轉賣給楊某後發生交通事故,換來15.6萬元連帶賠償責任。

因此,車主通過正規管道安全、合法地報廢汽車,不但是公共利益的需要,更是個人利益的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公佈了2016年淘汰老舊機動車的成果:2016年全國完成淘汰黃標車、老舊車累計404.58萬輛。此外,總理還宣佈2017年要加速淘汰老舊機動車。

報廢專家希望,每年淘汰下來的數百萬輛老舊機動車,都能按照法律的規定,通過正規管道回收拆解。在此也呼籲各位車主:請將報廢車通過正規管道回收,不要輕信個人販子,避免報廢車流入黑市,重新上路造成環境污染並威脅道路交通安全。

同時,報廢專家也承諾,新的一年將繼續為車主提供更全面、準確、及時的報廢汽車相關資訊,以及更安全、高效、高質的服務,讓車主報廢更簡單高效,促進報廢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