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中國》是中央電視臺出品的美食類紀錄片,一經推出,好評如潮,因為貼近生活,因而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此紀錄片挖掘出了美食背後的文化和故事,會讓人帶著溫暖難忘的記憶。

《舌尖上的中國》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衝動。

《舌尖上的醫院》是什麼樣的呢?在舌尖上的中國熱映的時候,某胸科醫院拍了一個短片《醫生的舌尖》,瞬間也是刷爆朋友圈,一碗泡面都吃得那麼銷魂,更重要的是傳遞了醫生的辛苦。但你以為醫院的食堂如果真這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看看國內的醫院給予醫生們的食物福利吧!

(這是北京協和醫院的甜點,這也是讓大家長胖的節奏啊)

(邵逸夫醫院的咖啡也是相當的專業)

畢竟在工作之後,花在單位的時間要遠遠大於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一個大的家庭,首要領導或者創始人,有點父母的感覺,帶領大家向前沖,員工都是自己捧在手心的孩子。關心孩子是每一個父母與生俱來的本能。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單位治醫院不也是和烹調一樣嗎?用心用情且懷著愉悅和感恩才能烹調出美味。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蘊藏著中國人最平實質樸的生活期許與處世之道。
因此食堂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體現領導關心最簡單最直接的地方,也成為最容易讓人感到溫暖的地方。套用老話來說: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讓單位或醫院的食堂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並且一起在食堂享用,讓員工真切的感受到領導如春風般,如父愛般的關懷,這也和家庭傳遞出的愛是一樣的。寬鬆愉悅的用餐環境,也是醫院同事交流的最好機會。

否則在醫院上班大家都很忙,

一下班,各自分散到處找吃的,或者叫個外賣,門一關,自己一個人吃,完全失去了美好的感覺,有的只是果腹,無聊之餘可能點開手機或電腦隨便看看。即使是同一個醫院上班的熟人,如果沒有一個公共交流的區域,也可能幾個月乃至更久都見不到。同事關係逐漸就疏遠了。

快樂的用餐,是緩解工作壓力最好的辦法。尤其是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更需要一個快樂的工作餐。讓大家在輕鬆的環境下,暫時放下壓力,開心的用餐,同事一起交流,也能舒解胸中的壓抑。單位或醫院的食堂可以做的很好,讓大家念念不忘,必然也就依依不捨,有個溫暖的食堂,有了可口的飯菜,你還會離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