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劊子手從不磨刀?再鈍都要接著用,有時連砍十幾刀犯人才死

中國歷史上曾有一種流行了很多年的刑罰手段,就是斬首,手起刀落犯人就死在劊子手的砍刀之下,當然這個刑罰是離不開劊子手的存在的,但劊子手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哪怕是砍刀再鈍都不會磨刀,

再鈍都要接著用,有的時候刀鈍到砍一個犯人要砍十多刀才能徹底砍死,實在是對犯人的無限折磨。不過為什麼在外人看來本應該鋒利至極的劊子手的砍刀卻如此鈍呢?鈍的刀不僅對犯人是一種折磨,就連劊子手砍起人來也是十分費盡的。

清朝劊子手

曾有一位叫做露西的美國作家在回憶錄《一個美國人在中國的旅居》中記錄了自己在中國關於劊子手的所見所聞,作為在安徽傳教的傳教士,她與安徽總督的一個姨太太有著親密的來往,她就在姨太太的傭人口中得知前幾日劊子手處決一名犯人的時候因為刀太鈍了,連續砍了十五刀才將犯人的腦袋砍下來。這件事情讓信奉基督教的露西觸動很大,

她將這件事上報給了安徽的總督,希望劊子手在處決犯人之前能將砍刀磨得快一點以減輕犯人的痛苦。

影視截圖

可是整個安徽安慶,沒有一個磨刀匠願意為劊子手磨砍刀。就連劊子手都寧願自己多廢力砍幾刀也不願意自己磨。

因為磨刀匠認為劊子手的砍刀是十分罪孽的刀,沾滿了人的鮮血,怕自己碰了之後也會沾染厄運。而劊子手認為這把殺了很多人的到沾滿了各個鬼魂,如果磨了刀就成為了殺死他們的幫兇,會加深自己本來就已經很重的罪孽,然後減少壽命。所以自從自己幹這行,將砍刀買來,就從未再磨過,畢竟刀的鈍與否都改變不了犯人將死的事實,只不過是多砍幾刀和少砍幾刀的區別。
而且那時候年代動盪,也沒有人會願意為此買一把新刀,所以一把鈍刀就一直用下去。

劊子手

除了不磨刀,劊子手還有很多講究的規矩,比如說在他們砍完犯人頭回家的路上,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不能回頭的,要一路向前走到家,

然後將刀放起來,讓自己家人用竹竿輕輕打自己的身子以去除陰氣,再跨火盆,結束一系列的除鬼動作後才能入睡。

影視截圖

古代劊子手們的地位都很低,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但他們幹這麼一個沒有人願意做的職業,擁有著很高的收入,畢竟大家都覺得很晦氣都會選擇回避,所以劊子手就算擁有高收入也不太受人待見,因為認為他們欠了太多的陰債,別人都怕影響到了自己。所以很多劊子手都是一個人孤孤單單沒有妻子孩子,最終也是一個人孤獨終老,十分悲慘。

畢竟大家都覺得很晦氣都會選擇回避,所以劊子手就算擁有高收入也不太受人待見,因為認為他們欠了太多的陰債,別人都怕影響到了自己。所以很多劊子手都是一個人孤孤單單沒有妻子孩子,最終也是一個人孤獨終老,十分悲慘。